當一個神經大條的女生,遇到一個呆若木雞的男生,將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當氣勢磅礴的民樂,遇到鏗鏘悠揚的西洋樂,它們之間又會有何等的不同凡響?
這就是電影《閃光少女》要給我們解答的問題。
如果不是因為這部電影,也許我們從來都想像不到,本是同根生的中國的民樂又會和西方的西洋樂為何如此的相煎何太急,發展到今天它們原本就是並行不悖的兩種樂器領域,怎麼會到如此水火不容、鄙夷不屑的地步呢?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可以讓同在音樂附中讀書的學習民樂和學習西洋樂的同學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各個都劍拔弩張,奮不顧身的維護自己的專業領域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電影《閃光少女》中最為讓人驚豔四座,濃墨重彩的幾筆。
由徐璐主演的學習民樂的揚琴女孩陳驚,她一頭亂蓬蓬的短發,大大的眼睛,天然呆的性格,好像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的狀態,讓人一眼看上去,怎麼都和"閃光"這個詞挨不上邊,除她以外,彭昱暢飾演的油渣,是一個民樂中最不起眼的學習打大堂鼓的男孩,他帶著碩大的眼鏡,頂著淩亂不堪的發型,他和陳驚那真是一對氣味相投的奇葩死黨。
要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話一點都不假,陳驚和油渣在學校眾多學習音樂的學生中,算得上是比較另類的一種,其他學音樂的同學都是優雅的舉止,不俗的氣質,而他們這對活寶,除了用飲水機吃火鍋,用卷發器烤肉外,就是一幅邋遢雜亂、不修邊幅的樣子,難怪學習西洋樂,每天襯衫領帶的帥氣師哥和漂亮辣眼的師妹們會看不上他們。
對於電影《閃光少女》來說,它本身確實有一種魔力,可以用電影本身的閃光點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看電影的整段時間你都會被深深的吸引。我所說的這種魔力,一方麵是來自編劇鮑鯨鯨對劇本的整體把握,有節奏的把控,也有對細節的推敲,讓電影在整個過程中都有著時而歡快,時而逗趣,時而惡搞,時而驚險的波瀾起伏的狀態,一方麵是導演對於創作的整體訴求,包括對於演員的調配,對於音樂的輔助,對於民樂與西洋樂在演奏的時候畫麵的抓取,充分調動了觀眾觀看的積極性,這一點相當重要。
按理來說,《閃光少女》應該算是不折不扣的青春片,它有著所有青春片的元素,但是唯一可以讓它脫穎而出,另辟蹊徑的就是這部青春片有著不俗的氣質。不管是陳驚在電影中追求愛情,向學習西洋樂的師哥表達愛意的橋段,還是以她為代表組成的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遊走的"2.5次元"樂團的橋段,還是為了表現勵誌無悔,青春萬歲,維護民樂的生存環境讓更多的學生熱愛民樂,尤其是那些學習民樂的橋段,段段都充滿了新意和心意。
在這樣一部可以讓你瞬間開懷大笑,稍縱感動涕零的電影中,你真的會被陳驚有點二,有點懵的性格所折服,她可以推心置腹,想方設法的追求自己喜歡的師哥,也可以肆無忌憚,絕處逢生的製作自己喜愛的食物,她可以真誠坦率,無所顧忌的答應團體的每個人的奇葩要求,也可以仗義執言,勇於麵對的普及民樂。在徐璐的角色塑造中,作為觀影的我們,會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享受電影的愉快,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中放鬆身心進入到音樂的世界中,快樂的氛圍裏,特別難得。
相信每個觀眾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重新對中國的民樂肅然起敬,電影中表現出的學習民樂的學生數量在逐年下降,中國傳統藝術後續乏人的社會問題,應該是真實存在的。現在更多的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管弦樂等西洋樂器,而中國傳統的琵琶、阮、二胡、揚琴等越來越少問津,這一方麵說明大家對很多事情的認知在某種程度上的差異,也說明像戲曲、書法、民樂這種國粹的東西在一點點的缺失。這終歸到底也是文化自信的問題,所以這部電影一方麵讓觀眾輕鬆接受它作為一部電影最直觀的過癮、好看的品質,一方麵也在輸出著文化自信的正能量的價值觀。
在電影的最後給了門可羅雀的民樂大幅篇來展現它的非凡魅力,特別是讓人歎為觀止的揚琴、古箏、編鍾、二胡、琵琶玄妙入神的演奏技巧,這既是這部電影的核心精神,也是讓觀眾點燃內心的關鍵所在。在青澀的、單純的油渣對於陳驚愛的表達裏,在"2.5次元"樂團的完美表現中,在民樂被大家重新關注的表述下,《閃光少女》把那個微不足道的少女陳驚轉換為驚為天人的閃光女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