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首個公共電子圍欄項目昨天(7月3日)在朝陽三裏屯地區啟動試點。公共電子圍欄兼容不同企業共享單車停放,通過藍牙或電子標簽技術進行監測,圍欄一米外停車也算未入欄。下個月,朝陽20處公共電子圍欄將陸續啟用。
在朝陽區幸福村中路,工作人員正在演示共享單車公共電子圍欄管理係統。 鄧偉 圖
監控50米範圍內單車停放
昨日上午,記者在朝陽區新中東街看到,南側便道地麵上出現一處白線施劃的矩形停車區,區域內停放著摩拜、ofo小黃車等不同企業的共享單車。兩名技術人員正操作著電腦和手機終端,對監測係統進行調試。從終端監測頁麵可以看到,區域"當前停車量"為3,技術人員把一輛單車挪出圍欄,"當前停車量"立即顯示為2。
"即使是停在圍欄一米外的位置上,也會顯示未入欄。"公共電子圍欄項目的負責人張建波告訴記者,與利用衛星定位技術的電子圍欄不同,公共電子圍欄通過藍牙實現數據交互,信號及數據覆蓋精度可達亞米級別,同時可以兼容不同品牌共享單車的規範停放。
記者注意到,公共電子圍欄區域內,分布著四個巴掌大的銀灰色模塊,這是接收車輛進出信息的傳感器。張建波介紹,隻要共享單車安裝了藍牙裝置,半徑50米範圍內的共享單車停放狀態都可以監測到。如果單車不具備藍牙功能,可通過加裝藍牙模塊的"電子牌照"進行技術對接。記者在現場看到,幾輛共享單車的車架上,已經安裝了火柴盒大小的黑色"電子牌照"。
數據共享實現總量控製
過去,由於各個共享單車公司不掌握某一區域單車總體投放情況,造成大量共享單車"攻占"地鐵口、公交車站的現象頻發,第三方監測平台的出現,或可幫助管理部門和運營企業實現科學調度。
據介紹,除了記錄共享單車出入欄情況,公共電子圍欄還將對圍欄附近區域停放的單車數量進行采集,並將所有平台數據向管理部門和共享單車企業開放提供。
此前,朝陽區出台"共享單車停放秩序整治方案",委托專業技術公司易始通達在新源南路、東直門外大街、工體北路、新東路、三裏屯路、東三環北路輔路(西側)等主要路段開展共享單車停放區設置和停放秩序監管工作。首批規劃的20處公共電子圍欄將在8月初全部上線啟用。
APP引導用戶停車入欄
"我把車停在了電子圍欄裏,為什麼手機APP沒有任何提示?"昨天,市民楊女士停好車後有些納悶。技術人員解釋道,在試點階段,公共電子圍欄主要功能是監測停放數據,待全部上線測試完成後,市民停車時就會收到信息推送。
據了解,共享單車企業將與朝陽區簽訂承諾書,其中包括在手機APP中標注可停點位和禁停區域,利用聲音報警、鎖車結算、信息提醒功能等引導騎車人將車輛還至可停放區域,並完善個人信用評價製度,製定實施安全騎行規範、停放守則、文明用車的獎懲辦法。
除了人流、車流聚焦的熱點區域,本市一些禁停區域也時常可以看見共享單車的身影,比如商業步行街、使館區等。記者從公共電子圍欄項目方了解到,禁停區內如何應用電子圍欄技術也正在研究當中,一種方案是禁停區內無法鎖車,另一種方案是監測到停車後立即反饋給運營企業,及時把車運走。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