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自7月27號上映至今已經5天,
票房累計到現在是2億左右。
五天破兩億,看上去效果還不錯,
但作為一部擁有大量流量明星並且品質還在線的電影,
得到這樣的票房院長還是有些吃驚。
這些能夠激起粉絲效應的流量明星他們的粉絲們都去哪兒了?
帶著流量光環的明星們所謂的流量究竟有幾成是真實的?
那麼接下來就讓院長粗略地算上一筆賬,來了解一下這其中究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就以新浪微博這個比較普遍的社交賬號為例,
看看在《建軍大業》裏麵有哪些演員是經常活躍在熱門第一線的。(排名不分先後)
按照對新浪微博熱門榜的大致統計,熱門人物有:
鹿晗 /李易峰 /張藝興 /陳偉霆 /馬天宇 /歐豪 /劉昊然 /陳曉 /關曉彤 /韓庚 /陳赫 /張天愛 /鄭元暢 /包貝爾等。
而這些人現在在微博上的粉絲總數大致在3.2億左右。
我們假設這3.2億粉絲裏麵有5%的人買票去看了偶像的電影,
算他40塊錢一張電影票的話,《建軍大業》的票房能達到多少?
6.4億!!
比現在的2億還要多上3倍。
而這個數據還隻是在算了這些明星們微博粉絲數的情況下,
要是將全平台的粉絲數都算上,這個數字會更加誇張。
這些數據其實可以說明一個問題:
有流量明星必有票房的說法是不切實際的,
流量明星所謂的"流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泡沫。
這樣的例子在去年也有一例,那部片子叫做《爵跡》。
當然從電影本身來說,這兩部電影難以相提並論,
但同樣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爵跡》的陣容是毫無疑問的全流量明星:
範冰冰 / 吳亦凡 / 陳學冬 / 陳偉霆 / 郭采潔/ 楊冪 / 林允 / 嚴屹寬 / 李治廷 / 王源 / 汪鐸 / 郭敬明
去看的觀眾左不過是明星們的粉絲,右不過是郭敬明的粉絲。
而《爵跡》的這些演員當時的粉絲預估總量大約在2.8億左右,
結果到最後《爵跡》的票房是3.8億,觀影人次約1000萬,粉絲的轉化率不足4%。
從去年《爵跡》的不到4%到今年《建軍大業》2億與6.4億的大落差,
為什麼電影裏用的流量明星越多,對電影票房所起到的作用反而越小?
說明這些在電視台在網絡上動輒幾億十幾億的播放量實際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炒作,
去掉炒作之後能夠將流量真正轉化為票房的少之又少。
▼
院長上麵所提到的"流量明星"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輕演員,
他們擁有著"流量"所帶來的機遇,更加應該要在這種機遇中學會成長,而不是在"流量"光環中停滯不前。
就像《建軍大業》這一次啟用大量年輕演員這一點,
如果片方是想要靠他們的流量來賺錢,那很明顯是失敗了,
但如果是想借此機會給年輕演員們鍛煉的機會,那倒是值得肯定的。
《建軍大業》的監製黃建新在采訪的時候有過這麼一段話:
我對他們都十分認可,拍戲前導演說要軍訓,所有人都準時來到八一訓練場。那兩天三十八、九度,有兩個人中暑了。我們的電影是有預算的,全組的休息房車隻有五輛,但是演員們沒有人提任何需求,五輛車中有一輛是我和劉偉強導演的。我們當時說如果大家有一些擠,導演組的房車歡迎大家來,結果也沒有一個人來。這是一個好的團隊,一心一意為把這部電影拍好。
能夠一心一意隻為拍好一部電影,這樣的演員才是一個好演員應該有的態度。
僅靠臉和人氣帶來的終究隻是一時之快而已。
《建軍大業》雖然在上映之前飽受選角風波的衝擊,
但不得不說,其中一些年輕演員們的表現還是有些令人驚喜的。
在這樣一部不問報酬、不計戲份的大作品裏,
院長反而看到了他們與平常不一樣的地方。
這說明我們並不是沒有演技好的年輕演員,
隻是他們鍛煉得還不夠。
試問在一部演員隻要出現幾場戲,剩下的部分都可以交給替身和摳像的作品裏,
演員能夠得到些什麼樣的鍛煉?
劉偉強對於自己在《建軍大業》裏麵使用年輕演員這一點是這麼解釋的:
"這些年輕演員是電影的新希望。我們要對他們好一些,因為他們真的是我們的未來。他們是很辛苦的,不能用替身,台詞要念好,要不然就會被罵。"
靠流量取勝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還想著圈一幫明星露臉就能賺錢的人必定是走不長。
隻有拿出對演員更高的要求,對作品更高的追求,
這才能成為在票房中最具有競爭力的東西。
同樣的,年輕演員也隻有不斷地打磨自身,提升演技,
才能不在觀眾的罵聲中被遺忘了姓名。
<END>
院長斥巨資給你們發紅包啦!!
為了回饋伴隨院長度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鐵杆粉絲,
截止明晚9點前,評論區留言點Zan數數量最高的前十位,
院長將會以"世界和平"的名義將你拉進院長的鐵杆粉絲群!
每天院長都會在群裏發送一波紅包雨,
更有重大福利提前告知
快去下麵的評論區留下你們的故事吧!!
院長洗白白等待你們寵幸哦~~
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轉發留言點zan,
你們的肯定是院長前進的動力!
「搶先聊大片」原來這部「鬼吹燈」是一場墳頭蹦迪!
點擊閱讀原文,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