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幾年後到今天,新導演紛紛掌鏡、橫空出世,屢屢打破票房曆史紀錄,撐起中國票房的已經不是導演張藝謀、陳凱歌、徐克之類的大牌,而是吳京(《戰狼》係列)、韓寒(《乘風破浪》)、許誠毅(《捉妖記》)、大鵬(《煎餅俠》)、開心麻花團隊(《夏洛特煩惱》)、徐崢("囧係列")、田曉鵬(《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一群年輕的新導演。
新導演步步緊逼、屢破紀錄,老導演頻頻失利、走下神壇!
截至目前,吳京導演的《戰狼2》上映6天,票房已經突破15億,按照這樣的票房勢頭,完全有可能打破曆史記錄,問鼎華語電影票房總冠軍。
更重要的是,《戰狼2》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高達7.5,要知道星爺的《美人魚》豆瓣評分也才6.8。
相比之下,這幾年幾位大導演的影片幾乎潰不成軍:吳宇森自《太平輪》失利之後,似乎元氣大傷,今年又帶著新片《追捕》加入國慶檔戰局,同樣加入國慶檔戰局的還有馮小剛的《芳華》,而他們的對手是《羞羞的鐵拳》(開心麻花)、《縫紉機樂隊》(大鵬)、《空天獵》(李晨)……
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票房慘口碑差,這次中日合拍大製作的《妖貓傳》被寄予厚望;
張藝謀《長城》票房失利,口碑撲街,而新片《影》也成為他能否扳回一局的砝碼。
麵對新導演的票房高漲和步步緊逼,老導演們正在失去對電影市場的話語權,今年幾大導演都攜新片上映,如果這些新片再次失利,那這些大牌導演也許將徹底走下神壇。
轉型會被罵,不轉型又會死!轉型還是堅守,這是一個問題。
多少老導演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青出於藍勝於藍,而自己卻在轉型和堅守之間徘徊不定。那為什麼新導演能夠迅速崛起,而老導演危機重重想要改變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呢?
看看這幾年票房紀錄的新導演們,他們不僅票房破了紀錄,在類型片上也有所突破,比如:《戰狼》革新了主旋律戰爭動作片,《捉妖記》融合古裝奇幻喜劇元素,《夏洛特煩惱》標誌語言喜劇的精致回歸……
現在的高票房影片往往出奇製勝,讓老導演不可思議,比如《煎餅俠》《萬萬沒想到》,在他們看來真是不可複製的一朵奇葩。
其實不是老導演不想轉型,隻是多少導演想轉型,都不知道該轉個什麼型。
張藝謀俯下身段去拍了爆米花電影《長城》,結果票房口碑雙撲街,還被奧斯卡群嘲。(點擊回顧:誰也沒想到,這屆奧斯卡最受傷的,竟然是張藝謀!)
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算是這些大導中不錯的作品了,但最終票房也才4.8億,還不到《煎餅俠》一半的票房。
新導演沒有導演包袱,所以在創作上更加自由;而老導演轉型會被罵,不轉型又會死,轉型還是堅守,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對於老導演來說,轉型好了,可能會迎來第二春,可是一不小心,弄巧成拙,東施效顰,最後晚節不保,反而可能毀了自己一世英名。
觀眾已經不買老導演的賬了,但中國電影依然需要老導演!
其實,新老導演的區別在於對電影作品的定位:
老導演在電影裏更多表達自己的東西,而年輕導演更知道觀眾想看什麼,懂得用觀眾愛看的方式去講故事。
老導演拍的是作品,而新導演對自己作品的定位是產品。
老導演研究的是藝術和表達,新導演研究的是觀眾、觀眾、還是觀眾。
老導演勝在經驗和拍攝技能,新導演勝在熟悉網絡、顧慮不多。
老導演要內涵和深度,新導演隻要故事好玩觀眾喜歡。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可為什麼像賈樟柯、王小帥等第六代導演,習慣於拍文藝片,不去嚐試拍商業片?
不是他們不想,一個字:難。
埋頭苦幹這麼多年,一抬頭發現風向變了,天下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天下了,觀眾已經不買他們的賬了。
跟上一輩導演不同,這批新導演看過大量英美日韓網絡劇,也看過眾多好萊塢影片,他們把好萊塢類型片技巧和當下中國的故事結合起來,搭配出既接地氣又有商業性的新類型片。
而且新導演更加精通網絡營銷,功夫更多體現在電影之外。如《煎餅俠》《大聖歸來》《港囧》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病毒式傳播,引來不少"自來水",懂得把網絡影響力轉化為票房。
對於老導演來說,電影不可能都停在老導演那兒,他們需要重新認識市場、重新認識觀眾、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市場,打破以往構築電影的經驗,用互聯網思維、用年輕人的心態重新開始,才有機會。
當然,小編相信接下來,新導演會繼續層出不窮,而老導演會繼續以他們自己認為正確的姿勢站立在影視圈,中國電影與觀眾在成熟度上都缺少火候,希望新導演不斷給大家帶來驚喜,也希望老導演們的作品依然具備鎮守中國電影品質與良知的魄力,讓中國電影在娛樂與堅守之間需要達到一種平衡,並且在這種平衡中不斷反思和完善。
·END·
長期高薪招聘
新媒體運營編輯|產業記者|編劇經紀人
期待瞄準影視娛樂產業的你!
簡曆與作品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掃碼添加關注網絡大電影公眾號
已同步入駐平台: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百度百家
∣搜狐新聞∣新浪微博∣企鵝媒體∣界麵∣一點資訊
商務合作:18611600010(同微信)
影片合作:18518662238(同微信)
轉載聲明|請聯係小編獲得正式授權,違者死磕到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