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依空 摘自《人間巧喻》
三裏路的歡喜
一個國家土地非常的貧瘠,尤其是氣候幹燥|.咋|缺乏充沛的水源,全國老百姓賴以為生的活永是深山中的一口潭泉。每天早上,可以看到許多的人民提著桶子、拿著瓶子,絡繹不絕地來汲水,解除一家的幹渴。
老百姓除了要為自己的家庭提水之外.並且要輪流為遠在皇宮裏的國王以及他龐大的眷屬、侍衛、仆從,運送每日的用水。
從華麗的皇宮到水源的地方,不僅路程遙遠,走一回就需要五裏路,來回十裏路,少說也要幾小時;並且路麵崎嶇難行,老百姓挑著沉甸甸的水。一路顛躓到皇宮,水已經灑掉了半桶,叉要額外多走幾趟,倍嚐辛苦。
老百姓雖然苦不堪言,但是迫於國王的淫威,不敢不服從勞役,而心中的怨忿已至四海沸騰的地步。縣裏的官員深怕因為用水而釀成不可收拾的民變,於是把老百姓的怨聲反映給國王知道,國王便把人民召集到皇宮來.了解百姓們真正的想法。
"各位鄉親!你們每日挑水覺得很辛苦嗎?"
"報告國王!我們每天要走到深山裏挑汲清涼的泉水,路麵坎坷不平,實在非常的不方便。"一個長相忠厚的莊稼漢子,沙啞著嗓音代表大眾報告。
"從我們的村莊到水潭,要走上五裏路,路程實在太遠r,而且又沒有代步的工具,肩上挑負著沉重的水,每天來回幾趟,走個數十裏,把壯丁的腰都給走僂曲了,頭發也給走斑白了。"一個白胡子老爹語重心長地說。
國王聽到大家七嘴八舌的高談闊論,憂心忡忡地說:
"你們大家辛苦了!可是我們不能不挑水呀!沒有了甘霖般的清水,大家將會幹渴而死。我們一齊來想想辦法,看看誰有良策解決我們的困難。"
"我們可以建造一輛水車,用人畜的力量來拖拉車子,既省力氣,又可增加水的運輸量。"一位長者提出睿智的建議。
"這個意見雖然很好,但是仍然沒有解決路途遙遠的痛苦問題。"國王不置可否。
"我們可以連接一條水管,把探山的潭水一氣嗬成連接到我們居住的村落,不就一勞永逸、永絕憂慮了嗎?"一個青年異想天開地語驚四座。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競相發表自已的高見,但是仍然無法決定最妥善的辦法。正在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的時候.有一個一臉拙樸的青年從座中慢條斯裏地站起來說:
"我認為隻把五裏路改稱為三裏路,路途縮短了,不就根本解決路程遙遠的問題了嗎?"
"好極了!這個辦法太好了!從此我們再也不必行走五裏路,隻要走三裏路就可以挑到水了。"全城的老百姓雀躍奔告五裏路改為三裏路的喜訊。
佛教有四依法:(I)依法不依人;(2)依智不依識;(3)依了義不依不了義;(4)依義不依語。有時我們太著意於表相的語言文字,反而忽視了事相的內涵真諦,比如譬喻中的五裏路改三裏路,改變的隻是虛假的名稱,對於事情的實際情況沒有增益,而這種掩耳盜鈴的愚癡行徑。有時反而讓我們昧於真相,徒然貽笑大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