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峻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zhijuzk)
▼
編者注:
今起識局推出"資深媒體人的杭州觀察"係列。作者為浙江日報前副總編輯(曾任職麗水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多年跟蹤杭州進行重大經濟主題報道,同時他也是一位在杭州工作生活四十年的居民,對這座城市有自己的溫度體會。我們感謝徐峻老師這組深入思考、血肉豐滿的觀察稿件。
▼
正文:
杭州在G20峰會後向何處去?曾引起市民、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
當杭州定位"世界名城"決策一錘定音不久,杭州實施擁江發展戰略也正式啟動,同時一個杭州灣經濟區新設計又相繼走進人們的視野。
從世界名城到擁江發展,再到杭州灣經濟區,它們內在邏輯是一脈相承的,反映出人們對杭城的認知,在一個如此短的時間裏進行了跳躍式變化和進展。
杭城再也不是江南一隅的名城,峰會把這座城市帶進了世界名城的通道。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著杭城的快速發展?杭州實現世界名城應走什麼路?擁江發展戰略和杭州灣經濟區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哪些事決定著杭城未來的競爭力?
作為一位在杭州工作生活已經有四十年的居民,一位在省級黨報從事經濟報道和經濟評論十幾年的記者,曾多年跟蹤杭州進行重大經濟主題報道,並撰寫過多篇杭城發展的通訊和評論,在杭州提出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的發展目標之時,筆者也想對自已生活的城市提點觀察的看法和建議,以起點積極有益的作用。
▼
1、 杭州城市知名度迅速攀升
1180年前的初夏,曾在杭州任過二年刺史的白居易,回到洛陽十餘年後,在與劉禹錫詩詞唱和中,寫下了三首《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杭城和錢塘江 ,通過白居易大詩人的詩,聲名鵲起。
時間鍾擺指向今日,回望時卻發現,杭城在曆史隧道裏始終扮演著江南一隅名城的角色,在世界上也隻能以"上海附近的一座城"作為代名詞。
G20峰會無疑是杭州發展史上的一大拐點。會後杭州在朋友圈一刷屏,最重頭的當屬杭州城市的排名升級,至今仍是坊間和媒體端的熱點話題。
比如,"正在邁向一線城市,杭州甚至有可能成為繼京滬廣深之後的第五城";"中國將打造十個國家級中心城市,杭州極有可能入圍國家中心城市";剛剛頒布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中,杭州赫然出現在第二名位置。
盡管評議指向大都是進程中而不是定論式的,但此份殊榮讓杭州居民足夠心潮澎拜。他們不僅為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近些年飛速發展感到無比驕傲,更為這座城市因這份殊榮而帶來的未來發展予以極大期待。
杭州跨過萬億GDP門檻,杭州成為第四個擁有百家A股上市公司的城市,杭州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之城,杭州信息技術產業更是全國的翹首,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杭州還可以羅列出許多。尤其G2O之後,杭州的國際地位迅速攀升。接下來杭州還將舉辦2022年亞運會。
現在大家一提到杭州,不用再介紹這是離上海多少距離的一個地方,杭州就是杭州。除了北上廣深外,更多的媒體和人們把最接近一線大都市的票投給了杭州。
長三角區域以上海大都市為圓心,北冀有南京,南冀有杭州,此外蘇州、寧波也緊隨其後。新一線城市的推出,作為一個平衡城市排名的巧妙沒計,暫且平息了城市排名的爭論,但其實真正的激烈競爭剛剛開始。
杭州曾被稱為"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過去從未列入過全國十大城市榜單。無論從城市規模和體量,還是以現代時尚的元素,一直來隻能冠以江南一座中等城市的名稱。也就是這十幾年的時間,杭州發生了銳變,大踏步向大城市走來,創建世界名城的提出,標誌著這座城市已經放在世界城市中去競爭。這是一個宏偉目標,是一個大跨越,杭州由此進入一個新紀元。
▼
2、杭城快速發展力量來自哪裏
杭城近些年來厚積起來的力量,有目共睹。那具體是什麼力量讓這座城市快速崛起?
浙江是民營企業發源地,杭州自然已經成為民營經濟的大本營。去年浙江民企百強榜單出爐,杭州42家入圍,數量高居榜首,總部經濟盡顯集聚效應。在中國民企500強榜單裏,入圍企業最多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而是杭州。杭州上榜企業55家,而廣東全省數據40家。有媒體報道,一個杭州,"打敗"了整個廣東。企業是城市力量主體,最終決定著城市的高度。
浙江是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省份,杭州更是讓有形和無形兩個市場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筆者曾撰文,杭州是幸運的,浙江是幸運的。改革開放初期,杭州、浙江在全國率先創建了數量眾多的、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有形市場。在全球和全國經濟進入低迷的這十幾年,杭州以阿裏巴巴互聯網電商為主體的虛擬市場帝國橫空出世。市場是城市發展最有決定性作用的永動力。
浙江是民間資本最為活躍的集聚地,杭州近年來的互聯網金融資本更是"風景這邊獨好"。一百多家上市公司,雄厚民間資本逐利驅動,互聯網金融創新不斷,為杭州城市快速發展鋪設了一條源源不斷的動力通道。資本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血液。
杭州已經成為一座創業創新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人才始終是緊隨著創業創新而來的。"海歸係"、"浙大係"、"阿裏係"、"浙商係"的人才"新四軍",讓杭州成為人才集聚的高地。城市快速奔跑需要有重要的人才支撐。
政府有為,也始終是包括杭州在內的浙江走在前列的一條重要經驗。信息技術產業占比已經絕對優勢的濱江新城崛起,科技城、海創園、特色小鎮、科技走廓等大手筆,無一不是杭州市政府有為的事實呈現。政府有為是杭州城市厚積薄發排名不斷上升的有力推手。
國家政策、資源、資本、項目的支持,是推進杭城快速崛起的重要力量。G20帶來的發展際遇,緊追其後的亞運會,國家資源要素愈來愈多的集聚到杭州,成為杭州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國家和央企的一些大投資,愈來愈親睞杭州這座城市,這種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
3、 杭州不必走體量競爭這條路
在杭城排名飆升的熱議中,專家學者、有識之士、清醒的主政者給出的回答是,杭城發展不必太執著對大都市的概念追逐,更不必去爭體量型的一線大城市。
一線大城市的劃分並沒有公開的標準,更多的是一種共同認知,但它又是清晰具體和客觀存在的。北上廣深是公認的一線大都市,相比這四個一線大城市,杭州肯定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一線大城市或中心城市既是一個誘人目標,同時又僅僅是一個符號。用事在人為和水到渠成兩個詞來對待此事更為合適。事在人為,是用最大努力去做,去爭取。水到渠成,是把該做的事做好了,等到條件具備了,功到自然成。即使是中心城市,杭州當然要去爭取,但也不用過分糾結這個名號,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借用剛禦任不久的杭州市長話,"千萬不能被一些褒獎衝昏頭腦,做好自己的事,不用一直執著於城市概念"。
杭州是江南的一座名城,一直有著清秀巧靈的烙印。即使在快速發展的當下,杭州也不必走體量競爭的路子。人口規模、城市麵積、高層建築、奢侈商品等等,固然是一線大城市的外在表現,但不是惟一的和絕對的,更不是內在決定性的。再說每個一線大城市都有它自己最有價值的特色和最具有決定性的競爭力。
杭州沒有必要在短時間內去爭體量型的一線大城市。專家和有識之士給出的這一看法,是完全有道理的。杭州如果追逐體量型的一線大城市,會走向城市發展的歧路上去。杭州重點是要把自己最有特色的優勢、內在最有競爭力的動能、市民最為滿意的品質、在國際名城中最具有亮點的底色,盡可能呈現出來。
▼
4、杭州離世界名城還有多遠
杭城發展是到了一個重要的節點上。長三角區域城市密集,但並不影響在上海大都市周邊仍可成長起自己特色的中心城市。如在香港、廣州二個大城市中間,深圳這座新興的大城市依然快速成長起來。定位於世界名城的杭州,既錯開近在咫尺的大都市方向選擇,又兼顧自已特色和現代一流的城市目標。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一個城市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蹶而就。目標的確定,不等於建成。世界名城沒有幾十年是建立不起來的。杭州建造世界名城,要走的路還很長。
一座世界名城,諸如便捷交通網,地麵下城市,地標性建築,高等院校數量,文化地標,此類硬件的基礎設施,杭州相去甚遠,不是一個短時間內所能建造起來的。至於便民服務的幼兒教育、養老服務、健身養生、家庭醫療、文化娛樂,還有社區服務、街道建設、小巷裏弄的設施,仍有較大差距。
產城融合是世界名城的標誌。世界名城或許不一定在經濟、人口、規模總量上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有自己特色的、先進的、新興的產業是不可缺少的。產業是決定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的基礎。杭州在這方麵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但在質量和數量上與世界名城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仍需花費很長時間來培育方能相適應和匹配。
現代服務業更是世界名城的主要標配。可以說沒有現代服務業就沒有世界名城。杭州在金融服務、商城地標、時尚商品、繁華街市、購物中心,特別是在高檔商務、會展、酒店、娛樂、遊藝、體育、文化等場所建設,距離世界名城還甚遠。
世界名城還需與其相適應的市民精神風貌、文化底蘊、道德修養、文明程度,這種體現世界名城內在氣質和魅力的整體實力,需要更長時間和精力來建設。
點明差距,清醒頭腦。在當下杭城設計熱議中,保持清醒頭腦尤為重要。
▼
小結語:
從江南名城通往世界名城,從跨江發展轉向擁江發展,從立足杭州升級為杭州灣經濟區,杭城來到了發展的新紀元。杭城既有千年悠久曆史文化,更有這麼多年厚積起來的經濟基礎,天時地利人和,是時候讓杭州在世界名城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濃墨重彩繪就這座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城市,造福杭州市民,煥發千年古城青春。
更多資訊、海量視頻、專業財經金融信息,盡在識局網!還在等什麼,趕緊進入:www.ishiju.com 吧
我們是識局團隊!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申請轉載請聯係 [email protecte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