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8月1日星期二

李零:說冰鑒——中國古代的冰箱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出入古今,悠遊不拘一形

淵源有自,千變不離其宗


《萬變:李零考古藝術史文集》

李零 著


在很多人看來,考古學家和冰冷的石器、滿是灰塵的青銅器打交道,枯燥無味,但是在李零眼中,沉浸在考古的世界裏,這門學問所蘊含的藝術之美,卻有著一種令人著迷的況味。他把這些研究成果和所思所感,寫進書中,用藝術之美詮釋了考古的另一個側麵,涉及古代器物、建築磚瓦、雕刻繪畫中的動物形象等主題。文章內容多由考古遺物、遺跡入手,結合曆史學、藝術史與古文獻學,將考古與藝術史領域相結合,考察各類文物的型製與藝術表現手法,或探究其淵源流變,或探尋外來文化與古代中國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影響。


在藝術史方麵,李零先生一直把自己稱作外行人。他說自己從小就愛藝術,但是不是專家的愛,而是普通人那樣去愛。所以他總能遠離職業病,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來討論專家們認為嚴肅的話題。在全書結尾的《萬變》一文,他更是將古代文物與現代藝術並置,讓我們看到藝術是個最忌重複又最愛重複的活動,即使刻意求新的現代藝術也在所難免。 


*文章節選自《萬變:李零考古藝術史文集》(三聯書店2016年10月刊行)。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與微信後台聯係。




說冰鑒

——中國古代的冰箱(節選)


文 | 李零


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堆曾侯乙墓出土過很多大型器物,其中有一對冰鑒,鑄造非常精美。


這對冰鑒,一件是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圖1〕,現在首都博物館展出("中國記憶"展)〔2〕;一件是湖北省博物館的藏品〔圖2〕,現在中國科技館展出("奇技天工"展)



〔圖1〕曾侯乙墓出土青銅冰鑒(國家博物館藏)



〔圖2〕曾侯乙墓出土青銅冰鑒(湖北省博物館藏)


看文物,我有個癖好,就是喜歡奇,喜歡特,喜歡難得一見的東西,多了就沒意思,哪怕非常精美。這兩件東西,我看過多次,一直無話可說,隻能說漂亮。但這次看文物,感受不一樣。一是天熱,二是碰上奧運會,特想找點什麼涼快的東西。



看冰鑒,有兩點不可忽視:


第一,它是複合器物,不是一件器物,而是兩件器物,不是把兩件擱一塊兒,而是套合組裝在一起。我們把這兩件器物拆開來,可以看得比較清楚:鑒的底部有三個卡子,缶的圈足有三個方孔,互相對應,可以固定。它是既有鑒,也有缶,稱鑒稱缶,都隻說對一半,曾侯乙墓的報告叫"鑒缶",才比較合適。


第二,它不是食物箱,既不是裝穀類食物,也不是裝肉類食物,而是用來冰酒。酒是裝在缶裏,缶是冰在鑒裏,一件裝冰,一件裝酒。


冰鑒,應該叫鑒缶,本來沒注意。缶藏鑒內,從外麵看,看見的隻是鑒,叫冰鑒,似乎也不是不可以。這次看奧運,我才發現,兩者還是要區分一下。


奧運會的開幕式,一開始有個"擊缶"的節目。古人說,秦人唱歌,喜歡擊缶(《說文·缶部》《史記·李斯列傳》)。張藝謀是陝西人,對秦國特有感情。


澠池之會,秦王想羞辱趙王,也就是我老家那邊兒的王。他要趙王鼓瑟,然後讓史官記下來,說趙王鼓瑟是他命令的。藺相如為了維護趙王的尊嚴,不惜以死相逼,一定要秦王也擊缶,同樣記下來。這是曆史上很有名的故事。


擊缶而歌,的確是秦俗,但《詩·陳風·宛丘》有"坎其擊缶",擊缶,不光是秦。


古人擊缶,大概是陶缶。怎麼敲,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擊缶是為"節歌",也就是為歌曲打拍子(《說文·缶部》《史記·李斯列傳》)


我記得,陝西鳳翔高莊秦墓出土過一件陶缶〔圖3〕,小口大肚子,銘文作"隱成呂氏缶,容十鬥"〔3〕就是秦缶。



〔圖3〕鳳翔高莊秦墓出土陶缶


張藝謀設計的"擊缶",從電視看,擊的不是缶,而是冰鑒。他所謂的"缶"其實是模仿曾侯乙冰鑒,隻不過省去四個正麵的爬獸,留下四個角上的爬獸,下麵加了滑輪。他把冰鑒當成缶,大概是聽了什麼專家的意見,錯把裝缶的鑒當成了缶本身。這個錯誤,還蠻有根據——反正裏麵有個缶。



"擊缶"的錯誤並不重要。表演就是表演——觀眾看不出來,就是好表演。奧運會開幕那天,天太熱,它讓我想起了冰箱——敲敲冰箱也好。


上麵說的冰鑒,就是古代的冰箱。我想到的是古代的冰箱。


下麵討論一下。〔4〕


什麼是缶?許慎說:"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說文·缶部》)。缶是一種小口大肚子,形狀類似壺、罐的盛酒器。


缶有陶缶,也有銅缶。銅缶衰落後,陶缶還流行。曾侯乙冰鑒中的缶是銅缶。


缶有尊缶和盥缶。


尊缶,前身是罍,商周時期叫罍,春秋戰國叫尊缶。尊缶是用來裝酒的缶。盥缶,也叫浴缶,漢代也叫沐缶。如陝西省曆史博物館展出過一件鎏金鑲銅的缶,有銘文,就是"太後家"的一件"沐缶"。沐是洗發,浴是洗身。


盥缶,來源可能是商代的瓿。盥缶起源於淮水流域,後來流行於楚地。


曾侯乙冰鑒中的缶是哪一種缶?是尊缶。


尊缶有方、圓兩種。曾侯乙墓,兩種都有。圓尊缶〔圖4〕,甚大,一件高125厘米,一件高126厘米,是一對。方尊缶〔圖5〕,是這對冰鑒裏的缶,一件高51.8厘米,一件高52.4厘米,也是一對。前者可能是儲酒器,喝酒還是從後者取。後者是盛冰鎮的酒醴。



〔圖4〕曾侯乙墓出土圓尊缶



〔圖5〕曾侯乙墓出土方尊缶


什麼是鑒?鑒是盛水的大盆,比盤大,比盤深,一般是圓的,但這對鑒是方的。冰鑒放冰,和一般的鑒不一樣。曾侯乙墓的考古報告把這對盛方尊缶的方鑒叫冰鑒,是有文獻依據的。《周禮·天官·淩人》有這種說法。


這對冰鑒,高63.2或63.3厘米,長寬為62.8厘米×63.4厘米或62.8厘米×62厘米,三維幾乎一樣。


古代銅器,方器比圓器尊貴。這兩套器物都是方的,本來就很貴重,個頭兒如此大,製作如此精,絕對是奢侈品。


古代冰酒,不光用鑒,也用盤。曾侯乙墓,不光出冰鑒,也出冰盤。


比如此墓出土的一套"尊盤"〔圖6〕,就是用冰盤盛尊,也是複合器物。〔5〕



〔圖6〕曾侯乙墓出土尊盤



冰鑒是盛冰的鑒。這類器皿,古代一直有。明清時期,有冰桶和冰盆(明清小說經常提到)。皇家的冰桶,有木製的〔圖7〕,也有琺琅的〔圖8〕。這類器物,相當於現在的冰箱。



〔圖7〕清木製冰桶



〔圖8〕清琺琅冰桶


現在,家家戶戶都用冰箱。我們的冰箱,全是電冰箱。


冰箱,是現代詞彙,英文有三種說法,ice—box,freezer和refrigerator。ice—box的意思是"冰盒子",freezer的意思是"冷凍器",refrigerator的意思是"製冷器"。


英文,冷凍(freezing)和製冷(refrigeration)是兩個概念。機械製冷的冰箱,是19世紀發明,20世紀流行。在這之前,冰鎮,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冰,用貯藏冰塊來冰東西。這叫"冷凍",不叫"製冷"。


冰鑒放冰塊,屬於冷凍。這種辦法,世界各國,很多地方都用,方法差不多,不是中國獨有。


查閱古書,我們可以知道,古代貴族,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冰。冬季偏暖,"無冰",那可不得了,史官要特別記載(《春秋》經傳桓公十四年、成公元年、襄公二十八年)


為什麼貴族離不開冰?


首先,他們是肉食者。喝酒吃肉,離不開冰。


冰的用途,主要是為祭品和食物保鮮(《禮記·月令》)。《周禮·天官》有淩人,是專門負責取冰、藏冰、用冰的官員。我們要注意,《周禮·天官·序官》是把此官同掌管酒醴的官員(酒正、酒人、漿人)列在一起,和冰鎮飲料關係更大。


其次,古代喪禮也用冰。冰,不僅用於食物保鮮,也用於屍體防腐。屍體防腐有很多方法,風幹、冷凍、擱防腐劑,所有方法,無不受食物保鮮方法的啟發。喪禮,使用"大盤"和"夷盤",就是用來冰鎮屍體,和現在的太平間道理一樣(《禮記·喪大記》)


最後,古人還用冰給室內降溫,如《左傳》講薳子馮裝病,大熱天,挖個地下室,把冰擱床下,穿上皮大衣,睡在上麵(《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冰從哪裏來?一是河湖,二是山穀(背陰處)。取冰是在最冷的冬天,用冰是在第二年的夏天,藏冰是用淩陰或冰井。


淩陰,見《詩經·豳風·七月》,漢代多稱冰室,明清則稱冰窖。


淩陰遺址,鳳翔和新鄭都有發現。〔6〕


冰窖這個詞,明清小說常見。


北京的冰窖,很多是皇家使用的官窖,也有不少府窖,都是達官貴人所用,比如列為市保的雪池冰窖(北海存車處)和恭儉冰窖(西城區恭儉五巷)。但我更熟悉的,還是中關村的那個冰窖。雪池冰窖是從北海取冰,中關村的冰窖是從頤和園取冰。


冰井,是用深井貯冰。漢唐古城往往都有這類設施。比如洛陽、長安、鄴城就都有(《水經注》的《河水五》、《濁漳水》、《渭水中》和《唐兩京城坊考》卷一"三苑"條)。特別是鄴城三台中的冰井台,不但用深井貯冰,還儲備石炭,設有粟窖、鹽窖,住在台上,不論冬夏,吃喝玩樂不用愁。


2008 年9 月14 日寫於北京藍旗營寓所

(原刊《中國文物報》2008年10月15日第5版)


補  記

今之餐桌轉盤,西人稱"懶蘇珊(Lazy Susan)"或"啞巴跑堂"(dumbwaiter),據說是華僑發明,但後趙就有這種東西。晉陸翽《鄴中記》:"石虎大會,上禦食,遊槃兩重,皆金銀參帶,百二十,雕飾並同。其參帶之間,茱萸畫,微如破發,近看乃得見。遊槃則圓轉也。"



〔1〕 8 月30 日,首都博物館邀請我配合他們的"中國記憶"展,在該館做過一個"文物四題"的演講。這是其中的一個題目。現在,我把它整理成一篇小文。

〔2〕 首都博物館《中國記憶—五千年文化瑰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年,圖版捌拾陸。

〔3〕 袁仲一《秦代陶文》,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年,386 頁:1484。

〔4〕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年,上冊,223—228 頁。器形:上冊,224 頁:圖一二二;225 頁:圖一二三;226 頁:圖一二四;227 頁:圖一二五、一二六;下冊,彩版九,3、4,圖版六七、六八。

〔5〕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上冊,228—234 頁。器形:上冊,228 頁:圖一二七;230 頁:圖一二八;下冊,彩版一○,1,圖版六九。案:報告引古書講"夷盤"的話解釋這套器物,不合適。夷盤盛冰,是用於葬禮,為屍體降溫。

〔6〕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陝西鳳翔春秋秦國淩陰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8 年3 期,43—47 頁。



《萬變:李零考古藝術史文集》

kindle電子書:79.39 

鎮店之寶:¥29.99

7月25日 00:00-23:59限時秒殺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END—

歡迎點讚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 點擊圖片閱讀

經濟上的必需偶爾會迫使某些人群按照某種政治方式行事。不過,這種安排從來不會持久。真正使得一夥人不顧艱難險阻團結在一起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許多與別人界限分明的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偏見、相同的嗜好和相同的恐懼、希望及理想。——房龍《寬容》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複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複聽課,了解書店裏的大學公開課

想讀《萬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
"在一起"後絕不是隻能進不能退2017年07月27日
【教程】如何正確使用和維護電池?手機、相機、筆記本通用2017年07月27日
孫正義最新預言:巨變即將到來,感覺睡覺都是浪費時間2017年07月27日
【CHRC分享活動】20170802-北京-管理培訓生招募與培養論壇2017年07月27日
沈從文:李白的胡子應該是翹翹的!2017年07月27日
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2017年07月27日
蒙牛、旺旺、可口可樂集團要做同一款產品!到底誰能贏?2017年07月27日
"我愛生活,我愛加班"2017年07月27日
好久好久沒看過這麼好的懸疑片了2017年07月27日
重回侏羅紀,你能跑贏霸王龍嗎?2017年07月2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