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決定看電影打發時間,走進影院被一部叫《龍之戰》的電影吸引,並不是因為它多麼受熱捧,恰恰相反,這部電影是影院的冷門,隻有一場次。
看陣容,也沒什麼小鮮肉;看情節講的鎮南關大捷,曆史課本裏貌似學過,不過相關影視作品倒是少見;對老戲骨劉佩琦的演技還是非常認可的,再加上對曹雲金戲路的好奇,於是就看了。
看《龍之戰》是在中午,影院裏觀眾不算多,大家都安安靜靜看完了,隻是大家都看哭了。難以形容內心的震撼,反正我走出影院的時候還擦了一路眼淚,可能隻有感歎號能夠表達我的心潮澎湃。
一次毫無勝算有去無回的戰役。
一個被罷黜在廣西,年近七十的老將軍。
一群曾經生死與共過、血肉相連的士兵。
一些要放棄故鄉,隻想逃難的百姓。
一般來說一部影片能夠做到用一個小細節打動人就算是成功了,而這部電影處處都是成功的細節。台詞很精煉,節奏很緊湊,情緒鋪設也非常到位,淚點滿滿。
電影的開始,馮子材率人去贖背著自己去"當兵",卻被法夷抓取當人質的兒子馮相賢。途經一條看似平靜的小河,實則暗藏危機,一群食人鱷正瞄準這隊人馬。
危機四伏,而老將馮子材在成功脫逃之後,還不假思索地回過頭來解救差點落入鱷魚口中的隨從。
影片的開頭,就奠定了整部電影形勢緊張逼人的基調,又鋪墊了馮子材有情有義、英勇無畏的的大將風範。
老戲骨飆演技也看得真的相當爽。劉佩琦作為演技擔當,全程演技在線,所有情緒都寫在了他那張飽經滄桑的臉上。而且60歲打戲都不用替身,相當敬業。
馮子材在單挑黑人壯士法夷並取得勝利後,高聲呼喊"法夷可殺,並非神魁",極大地鼓舞了民眾和士兵們的士氣。
而曹雲金也是突破自己,完全顛覆了昔日的喜劇形象,也相當敬業地被劉佩琦真實鞭打。
相聲演員出身的他,竟然沒有讓人感到一絲絲笑意,無論是形象還是演技,都有大突破,尤其是最終自己接受軍法處置的那一刻,還是頗為紮心的。
《龍之戰》並沒有那種假、大、空的人物設計,男主馮子材雖上馬為將,但下馬後的他依然會像一位老者般慈祥仁愛。對於他的士兵,他喜歡用孩子這個稱謂,會像親人般對待士兵。但對於違反軍紀的愛子,哪怕心有千般不舍,他依然會大義滅親的轅門斬子。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民族英雄,在我看來他遠比那些在武力上一個打百個卻不死的意淫英雄要更有魅力。
成龍最後的獻聲,也成為了電影的畫龍點睛之筆。都說我們華夏兒女是龍的傳人,而電影最後的決戰,千年酒窖化身奔騰的巨龍,本身就是在傳遞著這樣一種精神。不管我們遇到再大的困難,隻要一往無前,團結一致,就會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看完電影之後,這兩天一直心潮澎湃,也去一些平台看了其他人的點評。看到絕大多數人對影片的評價較高,頗為欣喜。
同時,也看到各地都在舉辦影迷觀影會,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對《龍之戰》這部電影滿懷熱情,發自內心為電影出品方能夠製作這樣大情懷的作品表示欽佩!
網上還看到一位影迷這樣說,跟爺爺看《龍之戰》,因為這是曆史題材動作片,自己是90後不感冒,但爺爺非常喜歡,幾度看紅了眼。
他說爺爺不認識什麼小鮮肉,也看不了花哨的特效,隻是從小就喜歡曆史英雄人物故事,他們那個年代戰爭多,玩具非常少,從小就渴望和平。嶽飛、戚繼光、馮子材都是特別耳熟能詳的人物,看到自己喜歡的人物搬上大熒幕非常激動。
總之,這是一部真誠的情懷電影。但就是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影片,一段值得歌頌的傳奇故事卻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排片,這對於中國電影行業,對於喜歡看電影的觀眾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主旋律電影能拍的這麼感人,這麼震撼,實在是少之又少。同時,我們也需要銘記曆史。
在和平年代,不求保家衛國,隻求熱血不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