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freestyle給刷屏了,
今天幹脆就和大家聊聊中國的說唱。
所謂freestyle,就是西方嘻哈音樂中的即興說唱。
其實在嘻哈音樂傳入之前,中國早就有說唱藝術了。
中國的說唱藝術,總稱
曲藝
曲藝的曆史說長可長,說短可短。
最早可追溯到周朝。
春秋戰國時,荀子寫有《成相篇》
"相"是一種打擊樂器,《成相》就是首說唱歌謠:
"請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墮賢良。
人主無賢,如瞽無相何倀倀!"
(四川出土東漢擊鼓說唱俑)
但直到唐代的變文出現,才形成真正的說唱。
變文是什麼呢?
變文,也叫"俗講",
就是和尚們在講經時,穿插著講點故事,
有整齊的韻文,也有白話的散文。
(《降魔變文》插圖局部)
在這之後,又發展出來了各種說唱形式,
比如宋代的鼓子詞、諸宮調、陶真,
元代的詞話、彈詞,
清代時北方的鼓書和南方的彈詞等等。
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彈詞、鼓書、牌子曲、
道情、走唱、琴書、雜曲、板誦等眾多類別。
包括大家熟知的相聲,也在內。
單就說唱音樂而言,
這麼多類別大致可以歸為兩大類
牌子曲和鼓書
牌子曲偏唱,鼓書相對偏說。
牌子曲是按照曲牌填詞的,旋律強,曲調豐富,
也比較容易向戲劇發展。
代表有山東琴書、四川清音、天津時調等。
(山東琴書)
鼓書的旋律就不那麼強了,更像念誦,
多用同一曲調,通過節奏和唱腔的變化講述故事。
鼓書的代表有京韻大鼓、蘇州彈詞。
(蘇州彈詞蔣調祖師蔣月泉)
傳統的曲藝說唱,和來自西方的嘻哈說唱,
雖然非常不同,
但仍有些相似的地方。
兩種說唱,旋律性都不高,
可以有旋律,也可以沒有旋律。
像評書,以說為主,而揚州清曲以唱為主。
旋律不強,節奏就很重要。
有的曲藝說唱會有固定的拍子,
比如京韻大鼓,一般是一板三眼,或者有板無眼。
板是強拍,眼是次強拍、弱拍。
所以"板眼"就是節拍。
現在人們用"板眼"指規矩、辦法,
都是從節拍引申出來的意思。
再說押韻,每種說唱押韻方式不同,
拿鼓書類的說,通常每段開頭起韻,
後麵,單數句不押韻,雙數句押韻。
(大鼓書《一百單八州》唱本)
西方說唱有不同風格,曲藝說唱有不同流派。
京韻大鼓有劉派、白派、張派、少白派、駱派。
河南墜子有喬派、董派、程派。
蘇州彈詞有陳調、俞調、馬調。
(京韻大鼓劉派祖師劉寶全)
除此之外,西方說唱有按地域分的流派,
中國說唱也受民歌小調和方言影響,
發展出各地特色的說唱,
比如四川金錢板、廣東福建木魚書、廣西摸魚歌等等。
以上,就是曲藝說唱和西方說唱的相似之處。
最後,若要問,西方說唱有freestyle,中國有嗎?
答曰:
相聲有現掛,一點也不差。
(馬三立,廣告劇照,1994年攝於天津)
本期欣賞
《醜末寅初》
演唱者:京韻大鼓劉派創始人
劉寶全(1869年-1942年)
本專欄文章為非人哉團隊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email protecte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