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撤回 107 篇中國醫學論文的《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期刊,如今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除名。7 月 18 日,Web of Science 引文數據庫所有者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表示,科睿唯安期刊評審專家團隊經過仔細評估,最終決定:《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由於不再滿足 Web of Science 期刊收錄的一貫而嚴格的標準,該刊自 2017 年 7 月起不再被 Web of Science 數據庫旗下的 SCI 收錄。
科睿唯安旗下的權威引文數據庫 Web of Science 包括三個旗艦引文索引 SCI、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和 A &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自 1973 年以來,科睿唯安每年會發布前一年引文索引數據庫的引用數據。據悉,新近出爐的引用數據涵蓋 81 個國家、236 個學科的 11459 種期刊。
科睿唯安稱,自加菲爾德博士(Eugene Garfield)上世紀六十年代創立 SCI 起,就建立了嚴格的期刊遴選標準和流程,並在美國費城總部設立了由各領域專業人員構成的編輯發展部專門負責期刊的遴選和評審工作。五十多年來科睿唯安堅持一貫而嚴格的選刊標準,遴選全球最高質量的學術期刊。
據科睿唯安介紹,被 Web of Science 收錄的期刊需要滿足以下四項標準要求:
1、出版規範
包括期刊出版的時效性、國際編輯慣例、英文文獻編目信息、同行評議過程和出版倫理等。嚴格的同行評議是保證出版質量的重要手段,非自然的刻意自引或互引有悖於出版倫理,這些都是我們在期刊遴選時重點關注的方麵。
2、期刊發表內容
編輯發展部的專業人員會評估期刊的發表內容是否是該領域中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是否能豐富數據庫中的已有內容。
3、兼顧期刊的國際性和區域性
對於麵向全球的國際期刊,會從作者、編委、期刊的引用者考察其國際影響力;麵向特定地區的區域性高質量期刊也會被評估後入選。
4、引文分析
即使目前沒有被 Web of Science 收錄的期刊,也可以利用 Web of Science 中豐富的引文數據及其獨特的被引參考文獻檢索功能,獲得目前期刊在數據庫中的被引用數據以評估期刊的引文影響力。
科睿唯安表示,對於已被 Web of Science 收錄的期刊,也會應用上述標準進行持續監測和評估,達不到上述標準的期刊將會被中斷收錄。被中斷收錄的期刊一般可在 3 年後重新申請收錄,若經評估達到收錄標準將被重新收錄。
此次腫瘤生物學被 SCI 除名,或與出版規範中的同行評議過程造假有關。
當地時間 4 月 20 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 107 篇發表於 2012 年至 2015 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 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還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此事曝光後得到了國內高度關注,中國科協領導約談 Springer Nature 大中華區總裁。據科協改革進行時微信公眾號 4 月 21 日報道,作為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中國科協有關黨組領導第一時間會見 Springer Nature 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一行,就撤稿事件進行交流。
彼時,中國科協稱,論文因虛假同行評審問題被撤,應該以適當方式讓公眾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體的責任。中國科協稱,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 2015 年撤稿事件發生後,出版集團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製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腫瘤生物學》是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ISOBM)的官方期刊,2015 年的影響因子為 2.926。2016 年底,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與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合作到期,《腫瘤生物學》的出版商自今年 1 月起已經改為美國 SAGE 出版公司。
SAGE 出版公司發言人對"撤稿觀察"曾表示,出版社已經和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協商一致,將重構編輯委員會,並會徹底修改同行評議製度來使其符合 SAGE 的慣例。比如,在選用被推薦的審稿人、要求提供機構郵箱方麵,實施更嚴格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4 月份的撤稿並不是《腫瘤生物學》第一次因同行評議造假而批量撤稿。2015 年,施普林格出版社撤回來自 10 個旗下期刊共 64 篇評議造假的論文,其中包括發表於《腫瘤生物學》的論文。2016 年 12 月,《腫瘤生物學》又進行過一次"清理",撤下了 25 篇由於同行評議造假或其他問題的論文,其中絕大部分論文作者來自伊朗。
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曾參加 107 篇論文被撤一事的調查,其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透露,正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兩撥因虛假同行評審(等原因)導致的論文撤稿之後,他們決定對《腫瘤生物學》的相關論文進行篩查。"基於這一追加篩查,我們又查出新的虛假同行評審人。"巴特勒說。但對於 107 篇這一撤稿數量,他表示,"與這一時間段內所發表文章相比,所占比例極小。"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