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被 "怎麼看'普洱茶致癌'"的問題和文章刷了屏,其實這問題出現好幾年了。"普洱茶致癌"的說法是因為普洱茶中有黃曲黴毒素,而普洱茶行業則一直在試圖證明"普洱茶中不會有黃曲黴毒素"。事實呢?科普真的很重要!
普洱茶生產過程中會不會產生黃曲黴毒素?
事實:黃曲黴毒素的產生需要有"黃曲黴菌"和"適宜條件"這兩個要素,普洱茶的生產過程在這兩點上並不利於黃曲黴毒素的產生。
也就是說,普洱茶行業"證明"普洱茶生產過程中不產生黃曲黴毒素,並不意味著造假。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也表示,真正品質優良的普洱茶幾乎不可能出現黃曲黴毒素汙染。
曾有普洱茶被檢測出帶有黃曲黴毒素是怎麼回事?
事實:2010年廣州市疾控中心發布的對廣州某市場70份濕倉普洱的檢測結果,不僅檢出,還有8份樣品超過了5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即微克/公斤)。但請注意是"濕倉普洱檢測結果"。
所謂"濕倉",其實是故意把茶葉放在溫暖濕潤的倉庫裏儲藏使之更快地發生"後發酵"。這樣的環境中,存在著茶葉被黃曲黴毒素汙染的可能。
陳茶倉儲專家、茶文化專家吳頂明指出,70份普洱茶中檢測出的黃曲黴毒素並非茶葉自身產生,而是因為倉儲條件惡劣,導致茶葉被儲存環境中的黃曲黴毒素汙染。
幹倉成為主流,濕倉早已成為行業中人人喊打的產品,把所有普洱茶都冠以"致癌"的帽子,是極度不負責的做法。
長期喝普洱茶是不是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事實:從"檢出黃曲黴毒素"演繹出"喝普洱茶致癌",是典型的脫離劑量談毒性的流氓行為。
食物中的黃曲黴毒素濃度很低,不可能讓人急性中毒。它最主要的危害,是長期攝入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在各種黃曲黴毒素的類型中,B1的致癌性是最強的。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科學家們總結出黃曲黴毒素B1的攝入量與肝癌風險的關係:每公斤體重每天吃1納克黃曲黴毒素B1,每一千萬非乙肝患者中每年大致增加一例肝癌;而對於乙肝患者,則是每一百萬人中每年增加三例。
目前監測到的茶中黃曲黴毒素,含量大多數都在5ppb以下,隻有少數超過這個量。
我們按10ppb來計算,一般人每天喝的茶葉是幾克,我們按10克來算,那麼其中含有的黃曲黴毒素總量是0.1微克。
而且,糧油中的黃曲黴毒素被直接吃進了體內,黃曲黴毒素難溶於水,並不容易溶解到茶水中,實際上喝到體內的量還要低於茶葉中的含量。
即便假定它全被被泡到茶水中,0.1微克含量也隻相當於上麵計算出的從糧食中攝入的總量的1%。也就是說,如果你擔心喝普洱茶會致癌,那麼吃飯導致的致癌風險比它要高100倍!
普洱茶中到底有沒有黃曲黴毒素?
事實:概率極低,低到幾乎不可能。黃曲黴素的生長條件是黃曲黴作用的基礎物必須是含有蛋白類、糖、脂肪為主的物質,雖然普洱茶也有及少量的蛋白、澱粉和脂類物質,但含量實在太少。
並且,在發酵過程中,普洱茶中少得可憐的蛋白質被水分解成氨基酸,微量的澱粉又被轉化為碳水化合物,更少的脂類物質在厭氧發酵中由於多酶體係的作用轉化為醇類物質,成了芳香類物質的一種。由於缺少轉化黃曲黴毒素的物質條件,因此普洱茶幾乎不可能出現黃曲黴毒素。
為什麼茶葉沒有國家黃曲黴毒素限量標準?
事實:國家標準沒有製定茶葉中的黃曲黴毒素限量,並不是"立法缺失",而是經過風險評估,綜合考慮茶葉中"可能出現的黃曲黴毒素含量"和"消費者每天的茶葉消耗量",認為茶葉中的黃曲黴毒素不會危害公眾健康,所以"沒有必要製定標準"。
實際上,黃曲黴毒素在農產品中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把"不含有黃曲黴毒素"作為糧油的安全標準。
現行的中國標準是:花生和玉米以及它們的製品,限量為20ppb;大米及其製品,限量是10ppb;小麥、大豆、堅果及其製品,限量標準是5ppb。這個標準,在國際上也並不算低了。
綜上所述,"喝普洱茶致癌"的說法實為無稽之談。
"喝普洱茶致癌"是謠言 事實在這裏的最新相關信息"喝普洱茶致癌"是謠言 事實在這裏突然之間被 "怎麼看'普洱茶致癌'"的問題和文章刷了屏,其實這問題出現好幾年了。"普洱茶致癌"的說法是因為普洱茶中有黃曲黴毒素,而普洱茶行業則一直在試圖證明"普洱茶中不會有黃曲黴毒素"。事實呢?科普真的很重要! 普洱茶 …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