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生活,關注{ 手工客 }
做生活美學家
皮影被稱為"中國戲曲之父"
在上一期關於皮影戲的文章裏我們說到在幾年前
一個皮影藝人一年的演出收入不過3000元
而出售皮影雕刻卻能輕易收入上萬
唱一場戲還不如做一個皮影人
已經成了今天皮影的狀況的真實描述
(詳情戳《這一刻,我寧願他們不是手藝人!》)
雖然對於劇本、唱腔這些
皮影戲重要組成部分的大量失傳感到痛心
但是在加大保護力度的同時
也要珍惜那些流傳下來的皮影製作技術
本篇文章就會帶你走進
變化萬千的皮影戲【影人】的製作
"彎彎眉 線線眼 櫻桃小口紅一點"
這是陝西民謠對華縣皮影雕刻的生動描寫
華縣皮影在全國久負盛名
皮影製作的精美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特點是刀工精細、線條流暢、設色豔麗
所雕帝王宮殿,佳人繡閣無不逼真
文臣武將、才子佳人無不惟妙惟肖
那些栩栩如生、精雕細刻的人物和場景
都是皮影戲的道具
是影戲中的影人和布景
而它們都是由皮影雕刻完成的
皮影的影人分為頭楂和戳子,即頭和身子兩部分
據說影戲的頭楂是由唐代的代麵演變而來
所謂代麵是指起源於北齊
盛行於唐代的假麵舞蹈
影戲對其經過吸收融合、或誇大或縮小
或化簡為繁、以虛帶實、或寫實象形
創造了各種人物形象
成為中國獨有的一種工藝美術品
影人頭楂和戳子數量越多越豐富
戲班能上演的劇目就越多
也說明了班社的富足
一般甲級班有影人戳子200——300件
頭楂約為1000——3000個
乙級班相對就要少一些
皮影的製作是極為複雜的
從選皮到影人成形上戲有許多工藝技巧
形成了一套極為完整的工作程序
傳統的製作工序一般可以分為
【選皮】【製皮】【畫稿】【過稿】
【鏤刻】【敷彩】【發汗 熨平】【綴結 合成】
等
【選皮】【製皮】
要選用上等的牛皮或驢皮
各地的皮影用材上都是因地製宜
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
像在陝西,農耕以牛為主
在河北則以驢為主
至今,河北唐山的皮影雕刻
還流傳著北山驢皮明如鏡的俗語
選好皮後要用清水浸泡刮薄
然後陰幹待用
【畫稿】【過稿】
用鋼針在選中的皮上描繪圖樣
製作皮影時所用的畫稿成為樣譜
是曆代藝人們相傳的設計圖稿
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景物造型至此就略見一斑了
畫稿做好後
就開始了皮影製作最關鍵的工序 鏤刻
【鏤刻】
鏤刻工序要求很高
一個皮影人要刻3000多刀
多的要用30把以上的刀具
對雕刻刀具,藝人們十分講究
使用的工具都是他們自製的
一般有十一二把,多的達三十把以上
皮影雕刻藝人的技藝
是由一代代的師傅口傳心授、手把手傳下來的
雖然有規範的口訣
一樣的刀具,但不同的人刻一樣的花紋
圖案效果卻不同
這全看雕刻藝人的巧設擺布
陝西皮影刻製的基礎技法是推皮刀法
即右手持刀於形體線長
左手推皮走刀運轉而刻
要練好皮走刀不走的刻法
首先要學會推皮的手勁功夫
直練得功到手熟
這樣才能發揮刀具和材料的效能
熟練的藝人推運自如
刀跡清晰流暢,曲彎有致、對壘嚴謹
在皮影雕刻中不同的人物要用不同的刀法
以五官塑性格
如在陝西皮影中
平眉表現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靜
立眉凸顯武生將帥的英武強悍
皮影戲的影人造型吸取了古代壁畫
佛像、戲曲臉譜、戲曲服裝
民俗裝束與剪紙等民間藝術的精髓
其藝術價值引起了無數國內外人士和博物館的關注
皮影雕刻是一門手藝,對於當時的人來講
掌握一門手藝就永遠不會餓飯
然而練習雕刻是極其辛苦的事
許多人往往會半途而廢
往往手練腫了也練不好
要在手上壓住一塊磚頭
另一隻手上還要用繩子吊兩塊磚
掌握一個平衡的力道
這樣練好了以後還要繼續增加磚的數量
就這樣,汪天穩跟著師傅整整學了六年
汪天穩在華縣被讚譽為"天下第一刀"
為了讓家人能夠學到一門不餓飯的手藝
1979年,汪天穩又將雕刻技藝傳授給弟弟汪天喜。
皮影雕刻是一件十分受累的活
一件皮影的雕刻往往是乘著勁
乘著靈感一氣嗬成
它不僅要靠腦力、眼力和體力
而且還要日積月累,潛心研究
為一件雕刻作品
汪天喜夫婦通常一坐就是通宵達旦
【敷彩】
影子雕完 開始敷彩
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
大都自己用紫銅、銀朱、普蘭、荔子
等礦物和植物炮製出
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
陝西皮影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五種純色
一般互不調配,但可以分深淺色區分層次
使之對比強烈、自然調和、簡潔明快
【發汗 熨平】
顏色上好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
這是一項關鍵性工藝
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
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
這樣皮影的色澤鮮美且久不褪色
而膠質也可熔化,封閉住皮子的毛孔
這樣皮影就永久不會翹扭變形
【綴結 合成】
最後,用牛皮刻成的樞釘或細牛皮條搓成的線
將製作好的影人部件綴結合成
一個個形象生動的皮影人物就製作完成了
為了動作靈活
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
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
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共計十一個部件
當一個個完整的影人和布景投照在亮子布幕上時
那些鮮活的形象便栩栩如生靈動起來
— — — — — —
後 記
很榮幸的,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聯係到了之前文章中(詳情戳《這一刻,我寧願他們不是手藝人!》)提到過的潘京樂大師的徒弟,陝西省皮影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呂崇德老師。
呂老師今年已經年過古稀,但依然在渭南首家相聲劇場"渭南社"的皮影演出團隊裏擔任著最重要的前聲。在這裏,他和其他六位老藝術家一起表演皮影戲,他們的平均年齡是72歲。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藝術家非常擔心這個獨特的文化藝術突然失傳,為了讓這項世界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他們每天堅持演出,希望通過社會和媒體,可以讓更多的人欣賞中華文化魅力,更多的中國人可以學習皮影,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
渭南皮影·演出大事記
1993年,參與拍攝電影《活著》
由劉華擔任葛優唱腔
2008年 成龍、白岩鬆觀看皮影表演
2008年 周華健、餘秋雨觀看皮影表演
2012年 參與電影《孫子從美國來》的拍攝
2015年4月,參加全國部分省區皮影戲調演,渭南皮影團表演的折子戲《賣雜貨》榮獲金獎
2016年12月參加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錄製,並與周傑倫同台互動
我們很高興皮影在影視劇中得以傳播
我們很樂意看到名人坐在皮影戲的台下
為傳統藝術增加傳播的話題
但我們更想有一天
皮影戲台下坐著滿滿當當的人
都是最最普通的
我和你
(拉鉤,有機會去看一場皮影戲吧)
(沒準兒你會愛上它)
如果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老手藝和從藝人
或是年輕的手藝傳承者以及
將老手藝玩出新花樣的新銳設計師
希望你與我們分享關於他/她
也關於它的故事
或將他們的聯係方式發給我們
讓我們一起
用傳播,去傳承
聯係郵箱:[email protected]
— — — —
下一期,你想看到什麼老手藝?
在下方留言區告訴我們
去過的旅行可以變成回憶
沒有去成的旅行,不也能成為回憶嗎?
——《四重奏》
編輯:包子君
本欄目長期征稿,[email protected]
戳原文,更有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