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我在B站的線下聚會和阿宅們一起打call


Heather

"ギリギリ eye~~ ギリギリ mind~~"

麵對著屏幕上不停閃爍的鬼畜小人,累了一天的我開始感覺有點頭暈了。  而我之所以此刻身處這個巨大的電音聲浪和一片熒光海洋中,是因為同事幾天前給我發的一條消息:"B 站的聚會你有興趣去嗎?你們二次元的事兒我不懂。" 

嗚哇,聽上去還挺不錯的。但同時,我又有些懷疑:以我的閱番量,似乎還不夠自稱什麼 "二次元"(後來有人給我這樣的下了個定義:泛二次元)。而且,現在的 "二次元",有點像昔日的 "文藝青年",這種標簽自己說出來,總有點怪怪的。

這次線下聚會的全名是 Bilibili Macro Link,直譯過來就是 "嗶哩嗶哩大鏈接",為期三天,有不同形式的活動。我不知道 B 站給它起這個名字和那個經典的天線小電視形象有什麼關係,反正我每次看見它,都會想起《荒川爆笑團》裏的電波係人物(現在還有人會說這個詞嗎?電波係?) —— 隻有電波吻合的人才能互相連接,進行溝通。這次聚會也一樣,平時深藏在人群裏的阿宅們,都在這三天裏換上了痛 T 痛包(不知道什麼是痛 T 痛包的繼續往下看),身上掛著一堆周邊,出門去跟自己波長一致的人麵基去了。

行,那我這個 "泛二次元" 也來瞧瞧,自己到底能不能接上電波。

展廳外融化的小電視

麵會 up 主

麵會 up 主的感覺很微妙,有著巨大粉絲量的他們作為 B 站最寶貴的資源,在受訪時也是受到了明星待遇 —— 比如,會有人在一旁緊緊盯著你。但他們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眾人物,工作人員提醒我盡量別問太私人的問題,實際上,有些 up 主們身邊的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另一個身份。

能看出來,對於采訪這件事,他們還挺生疏的,當我問出 "你喜歡在 B 站看哪些視頻" 的時候,他們會直接地回應:就是那些現在看不了的劇啊……而一旁的工作人員卻警覺地會立馬將其打斷。

我的第一個采訪對象是黨妹,從去年9月開始在美妝區上傳視頻,到現在已經有58萬粉絲了。在我采訪之前她的是另一家媒體,采訪團隊有好幾個人,一起把黨妹圍在了中間。我琢磨著這輪采訪隻有我一個人,是不是有點寒磣,但黨妹表示:"這樣感覺更舒服。" 

說著,她聳著肩擺出一個誇張的動作:"剛才我整個人都是縮著的!"

拍照的時候,她說要擺出一個爺們兒的姿勢

不提那58萬粉絲,她就是你大學隔壁班上那個漂亮活潑,有一圈男孩圍著的女孩,初次見麵,你們也會真誠又假惺惺地誇誇對方有多瘦。

黨妹自嘲化妝其實挺業餘,錄視頻就是逗大家開心。彈幕裏刷的最多的,要麼是 "這麼美一姑娘,可惜是個傻子",要麼是 "美妝界的相聲演員"。她挑了挑眉說:"我本身也不是特別端著的那種人,別人這麼調侃你說明人家待見你嘛。要是不喜歡我了,那也正常,你看我的偶像大張偉,他被這麼多人不喜歡,風水輪流轉嘛。" 

化完妝後還得耍一下寶

大張偉作為黨妹的偶像,在她的視頻裏出鏡率也特別高。"給視頻選 BGM 的時候,我會先選出來我今天想放的張偉的歌,然後再去挑選我今天聽到什麼好聽的歌,反正你們想聽什麼我不管。" 這種隨意的作風,也是她圈了好多粉的一個原因。

我的下一個采訪對象是另一名超人氣 up 主,對方特別謹慎,反複核對采訪提綱後,他拿出提前寫好的答案,一邊參考著一邊回答了我的問題。最後,我掏出手機想給他拍張照片,他想了想說:"還是拿我自己的美顏相機拍完修好了發給你吧",最後還不忘提醒我一句:"記得下載原圖"。

我很無奈。有名的 up 主其實和偶像已經沒太大區別了,又因為本身就不太和媒體打交道,難免謹慎過頭。對他們來說,維持形象太重要了,人設崩了就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是,如果一個人不是有血有肉有優點和缺點,又有什麼好喜歡的啊?所以當他麵對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向工作人員投去緊張和詢問的目光時,我覺得我們也隻是在浪費彼此的時間而已。

和00後們不一樣的二次元

我放棄了繼續采訪 up 主,來到了 Bilibili World,也是這次來最好玩的地方。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 B 站主題的大型漫展,而我已經好多年沒去過漫展了。真的,你說排半天隊買一堆同人印刷品,最後扔家裏積灰到底有什麼意義?但是很顯然,還有好多人不這麼覺得。

"擠不過去了,藥丸藥丸!" 幾名阿宅從我身邊飛奔而過,衝向自己要去的舞台,就跟你高中去食堂奔飯時候的場麵一模一樣。

一開場館就立馬擠滿人的 LoveLive 展台

穿著痛 T 的阿宅隨處可見

我知道,如果要在這兒找人跟我 deep talk,阿宅們就是最好的選擇,他們把偶像視為信仰,也樂於和我分享這種愛和信仰。而笑容甜美的 coser 小姐姐,才是最狠的 "芳心終結者",因為她們深知自己處於食物鏈頂層,她們是這裏真正的焦點。

比起那些自發來到現場,真的在 "用愛發電" 的 coser(還真別說,這次 B 站自己弄了個活動就叫用愛發電),官方的 coser 們估計是因為有活兒在身,從早累到晚,疲於拍照和被拍,有時候會在別人求合影的時候麵無表情地攤開手說:"不好意思,得趕場。"

甜美笑容下麵可能有顆疲倦的心

當然,還有很多穿著 jk 製服和 lo 裙的女孩

有意思的是,有的 coser 可能年齡太小,家長不大放心,所以她們旁邊除了經常跟著一名瘦弱的男攝影師,有時候還會跟著一個媽。

我走向一名 cos 成 言和 的年輕女孩,她以為我要給她拍照,下意識地把手裏的包和手機遞給她媽。我連忙擺手說不是,就隨便聊聊。她媽媽率先搭腔,說她們是從外地飛過來的,女兒喜歡這些東西,爸媽也得支持。

"嘁,其實就是讓我看看大城市的漫展什麼樣,回去好刺激我考個好大學。" 女孩在一邊打趣。

好多小朋友都是大老遠組團跑過來的

之前我就隱約猜到,來這兒的人應該年齡都不大,年齡不大的意思是:基本都是初高中生。隻不過一眼望過去,化著濃妝的臉和長得差不多的眼鏡宅男們模糊了我對年齡的概念,一問起來,才知道全是00後: "平時在 B 站看哪個區視頻最多?" 

"動畫番劇啊……還有宅舞和古風唱見!" 

這種感覺就像是,我能跟我的表弟興高采烈地聊我倆都愛看的動畫《宇宙巡警露露子》,但是說起他喜歡的宅舞區 up 主和虛擬偶像洛天依,我隻能尷尬地點點頭。而當我提到我聽的日本樂隊,他也隻好說沒聽過 —— 當然,除了那些唱過動畫 OP 和 ED 的歌手。我發現,別說80後和90後了,甚至95後和00後都已經不在同一個二次元裏了。

"二次元這個詞吧,變得有些諷刺了,我覺得主要還是低齡化的問題。" 今年大三的金同學和邢同學剛在主舞台那邊應援完,跟我聊了起來:"我們在這兒都算是大齡死宅了,排隊的時候也發現都是一群小孩兒,有種違和感。他們的確是 B 站用戶,但是對宅文化接觸的比較少。像我們就是來看日方嘉賓的。比如桃色幸運草 Z(日本偶像組合)去年也來 BML 了,但是應援的氛圍就不好,因為好多人都不認識她們啊,都是去看 up 主表演的。"

可能是展館裏比較大齡的麵孔了

不過他們也承認,低齡化這種事也有利有弊。倆人提到的 "在彈幕裏引戰" 和 "在 live 上盜攝",跟 B 站用戶低齡用戶的確有關係,但是說實話,小朋友會長大,新的熊孩子也會一茬一茬地出現。這種問題數十年如一日,估計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也沒什麼變化。

歸根結底,生理年齡不重要,你看上去多大就是多大。而我的感受是,現在的小朋友們整天接收那麼多信息,的確越來越早熟了。在 B 站看視頻基本上也是全班性質的,互聯網這份21世紀大禮,讓他們尋找同好變得特別容易 —— 而我上初中那會兒,找到跟自己同樣喜歡某個明星和動畫的人就跟發現了彩蛋似的(也可能因為我沒混圈兒)。所以,當這些 "小孩兒" 跟你說話的時候,那股精氣神讓人很難相信他們才14、15歲。互相仇視對誰都沒好處,隻會更加不理解彼此,花點時間聊聊天不比什麼都強嗎。

我們和他們還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對於00後,看國漫是一件最正常不過的事了,但我很難想象我會去主動去看國漫。人群裏,一個胖胖的雷姆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真正能侃的是她旁邊那個 cos 成王者榮耀裏小喬的女孩:"國漫我基本都看了!我都要中毒了!"

"最近國漫很火啊,《全職高手》《狐妖小紅娘》《開封奇談》我都看了。這對中國算是個新的領域吧,因為日本這方麵領先中國很多嘛,他們娃娃機裏都是手辦,我們肯定覺得有差距。日漫小時候看得多,但是國漫還是很好的!"

沒認出來中間的妹子 cos 的是誰,可能還原度堪憂

我嚐試著和宅男們一起打call

打call 這個詞,原本是日係 live 上的一種應援方式,指的是舉著熒光棒跟著音樂節奏作出不同動作來炒熱氣氛,但是現在更常見的是彈幕裏隨處可見:"為 xxx 瘋狂打call!" —— 這是在表達一種喜愛的心情。

以前我對打call 最直觀的印象,是誤入了一次 snh 48的演出,那時候看著大家齊聲喊著口號奮力揮舞著手上的熒光棒,覺得挺羞恥的(其實現在也……)。但是來到這兒,根本就是猝不及防,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因為到處都是在喊call 的人。我的大齡宅男朋友剛進場的時候也沒搞清楚狀況,隨後受到粉紅人潮的感染,也慢慢開始放飛自我了。

大力揮舞!

當我向邢同學和金同學詢問怎麼著才算入宅時,話還沒說完,他倆就趕緊搖頭:"不不不,不宅,宅不起宅不起。" 畢竟真要宅起來,得買各種塑料小人、漫畫、特典、周邊,還得看演唱會,就算買了這些,你也還是生活在三次元的世界裏。"所以我們這算宅,但不是死宅,隻是覺得這些演出氣氛特別好,大家一起打call,就很感動,你在那個氛圍裏,會情不自禁跟著一起打。"

對於應援這件事,在中國大家接觸的還不是太深。日本的演唱會錄像裏,人們打call 的動作都特別齊,但在我們這兒就差點事兒。而且,在日本大家跟唱也很方便,像我這種日語隻學了點皮毛,尚屬於 "君日本語本當上手"(調侃日語不好的說法)型的,去參加喜歡的歌手演唱會時,想跟著唱但是又唱不了,百爪撓心。

所以,在這種沒法跟唱的情況下,有一個統一的口號更能順利傳達這份心情。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打call,還有一種方式叫 wota藝,動作幅度更大,至於有多大,看看下圖就明白了。

動作都被 blur 掉了

看上去還挺帥的!

結束 Bilibili World 的行程以後,晚上還有 BML 的大型演出。可是一天下來,我感覺我腦袋裏塞滿了各種人聲彈幕,已經累得不行了,所以等我晚上來到會場坐在座位上,看著密密麻麻的熒光棒,整個人都有點 overload。"我好嫉妒前麵那些死宅的熒光棒會變色啊,發給我們的這些就跟棉花棒一樣" 向同行表達了抱怨後,我就癱在了座位上。

如果說我這趟參加 B 站大會得出什麼結論了,大概是沒有的。但是我在這三天裏當了回二次元的旁觀者,也在大屏幕上看到了我喜歡的遊戲主播 up 主到底長什麼樣,還挺開心的。當然,比起阿宅們喜歡的廢萌番,我更喜歡現實向;比起《食夢者》的少年勵誌,我更喜歡《白箱》的樸實,但這些都不成為評價他人的標準。

借用我喜歡的博主說過的一句話:要宅,不要窄,別下定義。最後,我充滿睡意的大腦裏,浮現出這麼一句話:愛是一切行為的根本動機。

所以,雖然我到最後都沒學會怎麼打 call,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放下手裏輕飄飄的劣質熒光棒,用自己的方式抖抖腿,和阿宅們一起融入電波的海洋。

除題圖外(來源:不綠醬 Midori),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 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