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富士康又和印度鬧了“緋聞”

富士康又和印度鬧了"緋聞",它有點等不及了。前日,《印度時報》透露,富士康已和印度地方簽署協議,將投資50億美元建設代工廠。而在一年多前,印度媒體幾乎用同一個標題報道富士康雄心勃勃的印度計劃。2015年8月,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與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法納維斯會晤後,簽訂了開發新工廠的諒解備忘錄。投資金額也是50億美金。

但是,郭台銘離開印度後,富士康的計劃就沒有進展。根據筆者的了解,富士康試圖說服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給予其更多的稅收優惠,但未被滿足。因此,富士康另尋棲處。

富士康下一家工廠,極可能開到號稱印度矽穀的班加羅爾。自今年年初以來,當地最權威的《德幹先驅報》陸續透露了富士康與當地政府談判的進程。班加羅爾屬於卡塔納卡邦,其IT部長是這事最積極的斡旋者。

Foxconn_Pardubice_01.JPG

為什麼富士康在這個時點向印度再送"秋波"?

7月1日,貨物和服務稅改革方案正式實施。這被視為莫迪內閣標誌性的改革方案。

2006年,時任財政部長提出該改革方案,原計劃在2010年4月1日實施,但遭到地方杯葛。而莫迪上台後,他領導的印人黨獲得空前的支持,2016年8月,貨物和服務稅改革方案在國會獲得通過。

在舊稅製下,印度中央政府對生產環節征稅,邦政府在消費環節征稅。而各邦稅率不統一,跨邦做生意特別困難。比如說,印度沒有形成全國性的物流公司,及其陳舊的稅製難辭其咎。而在新稅製下,一個統一的印度市場才真正成型。

但是,貨物和服務稅改革對手機行業影響不小。莫迪為推動"印度製造",對於本地生產的手機給予12%的稅收優惠。而在新稅製下,優惠將被取消。根據相關的測算,印度手機的價格將會普遍上漲4%到5%。

另外,為了進一步抑製從中國進口的手機和零部件,印度政府正計劃征收10%。而這對利潤本來將單薄的手機行業,可謂雪上加霜。未來,在印度銷售的中國手機品牌,將不得不在本地建廠,否則,根本沒有什麼利潤空間。

顯然,富士康看到了這一信號。印度時報就透露,富士康一名高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鴻海富士康加速在印度投資建廠,就是因為印度政府政策的最新變化。

此外,富士康亦對印度市場有相當的危機感。

上月底,首批"印度生產"的蘋果手機已在印度市場麵市。但是,這批iPhone SE並非來自富士康,而是另一家台灣代工企業緯創資通。

緯創資通的工廠同樣位於班加羅爾。而選擇緯創資通,顯然是蘋果公司打的一手平衡牌。

緯創資通同富士康一樣,也是全球最大的 ODM 專業代工商之一。 根據公開資料,緯創代工過 iPhone,不過是iPhone 5C。雖然技術實力不及富士康,但作為後者的"替補隊員",緯創資通的製造能力可以在印度市場發揮用處。印度的人均收入隻有中國的五分之一,蘋果的最新機型在印度市場賣不動。在生產iPhone SE之前,印度市場主打的是翻修機。

在印度市場削弱富士康的影響力,減輕對其的依賴,蘋果的意圖非常明顯。而在此之前,雙方的矛盾就已凸顯。

2016年8月,媒體報道,蘋果在采購iPhone 7/Plus的零部件時,要求台灣供應商將報價調低20%左右,遭到了供應商的反抗。

日月光半導體(ASE)和富士康集團下屬幾家聯營公司給出明確答複,稱目前不可能在沒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接受蘋果的訂單。

而富士康敢於挺身而出反擊"甲方"蘋果,也並非毫無底氣。根據相關數據,富士康給蘋果貢獻了40%的利潤。這場衝突讓蘋果意識到,過於依賴富士康是一大隱患。

而富士康為了分散風險,顯然也不想將所有的籌碼都賭在蘋果身上。目前,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50%,而蘋果僅有2%,甚至還不如一些中國邊緣的手機品牌。

因此,富士康在印度加強和中國品牌手機合作。2015年8月,小米與富士康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落成投產,至去年3月,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產品,75%為印度本地製造。新工廠投產後,這一比例將上升至95%。

不過,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富士康在印度的胃口非常大,"他們打算在印度建設15座代工廠。"班加羅爾的一位官員透露。不過,這一計劃到底何時能夠實施?沒有人給出明確答案。

印度式的效率讓不少中國企業非常煎熬。

去年,華夏幸福下屬子公司與印度哈裏亞納邦政府及哈裏亞納邦工業和基礎設施開發有限公司,在印度簽署《諒解備忘錄》。萬達集團也與哈裏亞納簽署過類似合作備忘錄。

(作者是資深媒體人、專注於印度科技行業的觀察者)(編輯 祝乃娟)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