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無論多老,都想活得有意思


1


上個月的一個周末,我媽又叫了救護車。

 

那天中午我正要炒飯,黃油剛下鍋(嗯,黃油炒飯好吃),接到舅舅電話:你媽胸悶得不行了,她讓叫120!

 

周末是舅舅舅媽小姨和我媽的活動日,他們在一起。舅舅說剛才還好好的,一下子臉色不對了。

 

我問:救心丸吃了沒?

 

舅舅說你媽讓我們找到了,吃下了。

 

我說:讓她安靜,別緊張,越緊張越悶,我們馬上到。

 

關火一邊跑一邊打120,然後開上了車。

 

現在的120根據電話追蹤地點,所以,自動接到了餘杭區,我媽在西湖區,路上120打電話來確認派車區塊,我們一邊開車一邊請舅舅在小區門口等。

 

我們和救護車一起到了我媽樓下。

 

我跳上救護車隨車送醫院。一路上她都在發抖。


這是我媽第三次叫救護車,前兩次是血壓突然升高。我記得第一次我在單位錄音,沒接到她的求助電話,錄完音打回去我媽氣若遊絲。


我們這沒地方停車,我跑步到停車的地方也要十分鍾。那天我跑的時候人都在抖,也是一邊打120,一邊找小區保安。

這次,舅舅說一切都是我媽自己安排的,吃救心丸,叫救護車,打電話給我們。緩一點過來以後我媽說,如果隻是單純胸悶是不會叫救護車的,但今天有三個特征:胸悶,冒汗,有嚴重便意,這三個症狀是心梗的先兆,所以要叫救護車,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到達醫院。

 

我媽真是一個太弄得拎清的老太太,在老年大學上醫學課,對自己的病情比醫生還清楚。查了一通沒什麼事,人也慢慢緩過來了。

 

我把這一段寫到今日頭條上,我說:把我媽的經驗寫出來,供各位參考,關注家裏老人的身體。

 

那天,今日頭條把我寫的推到了他們的頭條,一個多小時300多萬閱讀,大家都說向我媽學習到了。

 

也說明養老問題有著廣泛的共鳴。


2


前兩天我媽跟我說,點點(我妹的女兒)上高中要住校了,她可以規劃一下自己的生活了。夏天想去周邊農村,冬天想去海南。

我說可以的,但要找周邊有醫院的,身邊要有人。

她說和舅舅阿姨們一起去,我說,那要培訓叫救護車等事項。

雖然我媽叫了三次救護車,但總體上她的身體不算差,某種程度她比較注意,對自己負責。平時她完全可以照顧自己,她覺得不對也知道輕重,會馬上打給我們。

但有更多的老人生病都是忍的,一是怕麻煩,二是怕連累子女,三是對病情不了解。

兒女們呢?憑良心說也不是不孝,像我這樣算好的,和媽媽在一個城市,很多的兒女都考出去了在外地工作,甚至出國了。就算在本地,拖家帶口,工作壓力,經常自己也焦頭爛額的。

有的兒女不放心老人,請老人和自己一起住。條件好一點的也不要老人做什麼,但老人通常不想這樣,都要逃回自己家。

我最近在看韓國一個講老人生活的劇《我親愛的朋友們》,第一集就講一個剛剛失去老伴的老太太喜慈,去了遠在菲律賓的兒子的家。她做任何家務都會阻止,啥活都不讓幹,女傭人一是怕她做不好,二是怕她搶了自己的飯碗。

喜慈留了張紙條就回了韓國,覺得自己再不走,已經很多餘了。

下飛機搬運行李,有人要幫喜慈搬箱子,她一把推開對方,拚命地自己把箱子搬到大巴上行李箱。

老人需要關注,關愛,但不是讓他們什麼都不做。

我奶奶在世的時候,和我姑住在一起。她哮喘,多病,特別愛幹淨。她隻要有一點力氣,就會把鋁鍋擦得鋥亮。我媽回憶和奶奶住在一起的日子,說奶奶經常凳腳都要洗幹淨,我媽就會說她:幹嘛這麼累?後來我媽自己年紀大點了才明白過來,這時應該誇奶奶:真厲害,太幹淨了,好舒服!

 

老人也要有成就感,他們不賺什麼錢了,也做不成什麼大事,有時候甚至連小事都做不成了,你經常聽到有些老人說"我就是在等死",大概就是這種沒有成就感的心情吧。

 

我媽一個老姐姐,看到我媽手機玩得個溜,很羨慕。她讓女兒給她裝寬帶,買智能手機,可以微信。她女兒說:你這麼大年紀,手機寬帶弄起來,別人都不會,你跟誰去聊?

 

你怎麼知道別的老人不會?兒女隻是沒有耐心。

 

我今天過年的時候寫過一篇,大年三十我媽的手機出問題了,我如何在過年的時候緊急幫她買手機的事。

 

對老人,要照顧,並支持他們做能做的事。

 

年輕人總在鼓勵自己:要有自信!

 

你以為隻有年輕人需要自信?年紀大的人不需要?


3

我覺得老人需要兩點:一是盡量旁邊有人,二是旁邊的人要幫他們健康自立的生活。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吧:自立支援

誰提出了這個理念?日本人。

日本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在養老護理方麵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成果,是介護服務的先進國家。

而日本的養老護理服務不僅僅停留在照顧好老年人這一基本層麵。護工幫助老年人實現自理,維護老年人的權利和尊嚴。最大程度的調動老年人自身的身體機能,防止機能退化,幫助老年人度過高質量的晚年。

日本有個長年領軍日本養老行業的"日醫學館",在日本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企業。日醫學館每個月大概為15萬人提供上門介護和設施養老等服務。

為什麼又叫學館?因為介護這件事是需要學習的,不同病情和脾氣的老人,如何陪護,支持是需要學習的。工作人員都要經過專業培訓,掌握介護的知識和技術。

日醫根據在中國推廣的介護服務,"自立支援"為主題創作了一段原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了解一下日醫的介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