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許多海報是會騙人的。
但是院長碰到了一張雷人的:
這種"巴啦啦小魔仙+舞法天女"的畫風,仿佛在告訴世界這部電影的分類:
爛片中的戰鬥機——雷片。
然而院長還是參加了這部《閃光少女》的看片會。
看完之後竟然覺得它很有看頭,甚至想為之鼓掌。
今天就來和大家講講。
▼
《閃光少女》這部電影披著的外衣,是青春片。
一所音樂學院中的少女陳驚(徐璐飾),耍了一出單戀,也有被人暗戀,過程中還經曆的友情帶來的磨合、矛盾與成長。
徐璐本來長得有兩分姿色,但糟糕的發型和老氣的眼鏡把她塑造成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女學生。
另一位主演彭昱暢影片前半段也用好久沒洗的頭發蓋住了他的顏值,一副屌絲相。
兩位主演代表的其實是同一類人,就是那種高中時不好看也不醜沒什麼存在感,上了大學一打扮就光芒萬丈的人。
我們的青春,也多是與這種人為伴的,或者你本身也是這種人。(可惜院長不是這種人,院長從小帥到大)
合格的青春片,自然是應該和觀眾的青春貼近。
比如我們都經曆過擺一地蠟燭圍個心形,在喜歡的人宿舍前表白。(院長高中就有個同學玩這個,結果差點把學校點著了,那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那個小夥子)
誰都曾飛蛾撲火,誰都曾默默注視過,
挑戰不可能的事,進行沒意義的戰鬥,
這本就是青春的原貌。
《閃光少女》拍得沒錯,而青春這層外衣之下,還蘊含著別的東西。
▼
院長在片中看到了衝突,在民樂和西洋樂之間。
學院中分成兩派互相看不順眼,影片開場就是一出大混戰。
從最初抄起樂器玩暴力,到最後開始肛音樂,都十分新穎。
針對樂器之間的鄙視關係,院長還特意去谘詢了一位自小學習古箏的女同學,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作為一個門外漢,院長必須感歎一句:原來玩樂器的戲也這麼多。
影片正是利用這一衝突,使之不斷激化,矛盾升級,產生戲劇張力。
在友情客串陳奕迅的見證下,雙方還搞了一波battle。
徐璐在片中屬於民樂一方,學的是揚琴。
觀眾也從她的視角代入到電影中,與"高傲"的西洋樂酣戰了一場。
但大家同是追求音樂,又是一群高中生,輸贏甚至你死我活都不是相爭的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將好聽的音樂演奏給這個世界聽。
影片中民樂和西洋樂摩擦生出的火花,又夾雜著二次元的光芒。
▼
從海報到內容,《閃光少女》中都充斥著二次元的味道。
徐璐為了對抗西洋樂請來的第一批幫手,就是一群熱衷於二次元的少女。
片中她們因為興趣比較"獨特"所以不和其他同學接觸,後來被主角打開心門才抱著樂器出來表演。
而身披著二次元標簽的她們,必須承擔同學、家人乃至社會的不理解甚至排斥。
如果不是主角敲開了她們的房門和心門,觀眾也就沒法欣賞到影片中動人的演奏了。
《閃光少女》裏的中二氣,卻引來了許多圈兒裏人來噴。
看到這樣的說法,院長不由地想起了《中國有嘻哈》。
一出現也有無數人來噴,說它不純正,就是瞎搞。
不說那個節目純不純,有一點無法否認,基本全中國人就算不知道說唱啥意思,也知道freestyle了。
這就是一次亞文化向主流市場的邁進。
同樣屬於亞文化範疇的,也包括二次元文化。
將二次元與民樂結合,以悅耳的演奏打動觀眾,從而達成文化推廣的效果。
院長不僅提不起噴的勁頭,反而被片中的表演搞得燃起來了。
就和許多不了解二次元的觀眾一樣。
▼
能做到這些必須要感謝的人,院長要象征性地提一下影片導演王冉。
然後再鄭重地提一下王冉的妻子,《閃光少女》的編劇鮑鯨鯨。
曾作為《失戀33天》的編劇,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這一獎項。
采訪中被問及為什麼要創作《失戀33天》時,她說:
我寫《失戀33天》就是因為,我不明白,失戀這件事為什麼不能這麼坦然地去跟別人說?最早的動機是因為我遭遇過失戀,我想跟別人聊,但周圍的人那種無意的冷漠就像雪上加霜,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個動機非常單純,想為那些失了戀還被冷漠對待的人表達些什麼。
《閃光少女》這部電影看下來,也非常單純。
就是為了能讓觀眾在片中看到穿著校服時的自己,還原我們的青春。
結合民樂和二次元,有新意也能提供優秀的觀賞體驗,還能為亞文化的推動吼一嗓子。
但是這部電影對亞文化的推廣必然不可能有《中國有嘻哈》那麼成功,
因為院長仔細看了演職員表,裏麵沒有吳亦凡三個字。
<END>
院長斥巨資給你們發紅包啦!!
為了回饋伴隨院長度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鐵杆粉絲,
截止明晚9點前,評論區留言點Zan數數量最高的前十位,
院長將會以"世界和平"的名義將你拉進院長的鐵杆粉絲群!
每天院長都會在群裏發送一波紅包雨,
更有重大福利提前告知
快去下麵的評論區留下你們的故事吧!!
院長洗白白等待你們寵幸哦~~
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轉發留言點zan,
你們的肯定是院長前進的動力!
「搶先聊大片」《繡春刀》竟然是一部這麼缺錢的電影!
點擊閱讀原文,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