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8日星期五

你吐槽《戰狼2》的點,其實編劇早就想到了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 葉小辛 的影評

原題: "啥時候我們能拍出xxxx"的句式,不是萬能的 



1

你對"中世紀修道院的生活"這個題材很感興趣,於是你找這個題材的書來看,看了不下50本。當你再回頭看知乎和豆瓣上的相關話題,很快就會點x。


當你心裏有一座燈塔,你就可以告別螢火蟲。


去年開始,我發現自己不再依賴豆瓣影評來判斷是否觀影(咦?這話適合在豆瓣上說嘛?)當時我在構思以民航為背景,寫一個小說。正好有部俄羅斯空難的電影上映,我隨便在豆瓣上刷了刷,分數還不錯,除了個別影評外,一片叫好。很多評價裏還有"連戰鬥民族都拍出這樣的片子!我們國家怎麼就拍不出來!"(類似的句式,後來我多次看到。比如《摔跤吧爸爸》上映後的"連阿三都……我們怎麼就……")


反正我興衝衝地坐在電影廳裏,開始看……嗯,這個人物設定也挺臉譜的,故事節奏也怪怪的……不過算了,後麵空難部分才是戲肉啊!繼續看!……嗯,終於開始空難了!……呃,地震了,機長男主還要跑去負責救人啊,管得好寬啊……呃,什麼,飛機衝過火海!!!……飛機壞了又遇上惡劣天氣,乘客們很害怕開始祈禱,戀人們不舍,嗯,雖可圈可點但美劇用過多次……臥槽!用繩子結成大網,在空中扮起雜技團,將旅客們從一個飛機運送到另一個飛機上!!!!……


2016《火海淩雲》/ 俄羅斯


我從電影廳出來,內心久久無法平複……


好吧,也許是我國人民對戰鬥民族有情懷吧,我能理解。


後來看了美國的《深海浩劫》。嗯,災難片。因為我打算在小說裏寫撤僑和政變部分,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借鑒"災難片"的寫法呀。在豆瓣上刷了影評,分數還不錯,還有類似"天津大爆炸什麼時候也能拍出來一個這樣的,拍出來一半我就算你滿分!"的高度評價。趕緊買票。


故事還原美國海上鑽探史上的一次真實災難。因為普通觀眾難以理解這個事件,所以一開頭在男主溫馨家庭場景中,借爸爸跟女兒用可樂罐講解"怎樣會引發災難"。我的內心:哇!這部分寫得太妙了!男主告別家裏,直升機飛往海上油田,電影彌漫著"有事要發生"的氣氛,還用領帶顏色的小迷信,預示了不幸要降臨。我的內心:哇!好棒棒!這部分可以學習耶!我知道飛行員在日常生活中何起飛前,也有很多迷信的小禁忌呢!


充滿期待,繼續往下看——啊,反派出來了!呃,先生你演得很浮誇耶……呃,不對,是劇本這樣安排……但是,男主,你去哪裏了?反派在這裏啊!核心衝突在這裏啊!你去哪裏……喂,不對,走錯路了,別顧著跟你老婆聊天,跟你朋友聊天,跟你同事聊天啊,你這離核心衝突好遠啊……衝突衝突衝突,繼續衝突……啊,出事啦爆炸啦!……男主,快回來!……啊,男主開始到處救人……啊又爆炸啦!……男主繼續到處救人……呃這電影什麼時候完……


出來後,帶著受騙的心又看了一次豆瓣,隻有一個短評指出了問題所在——"在鑽井技術層麵上提出並推升一個跟角色沒有本質聯係的衝突"。


2016《深海浩劫》/ 美國


叫好的都是水軍嗎?不,絕對不是。這個片子基本上沒在國內做什麼宣傳,更不可能請水軍。他們真心為這電影特效所傾倒,誠意為這套路化的人物塑造所打動。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因為拘泥於現實,而現實中的男主並沒有跟"反派"產生衝突,導致戲劇衝突部分掛怪的?


這個問題,直到後來我看了《薩利機長》,才恍然大悟——還是編劇水平問題。《薩利機長》原著自傳裏,最緊張的時刻,隻有迫降水上的那片刻。但劇本要怎麼寫?衝突要設置在哪裏?編劇拋棄了自傳中那一大堆感人煽情的故事,將衝突安放在後麵民航局的調查過程中。


順帶一提,《薩利機長》電影一片叫好。但我看了這麼多影評,沒有一個人指出編劇真正牛逼所在。公眾號那麼多,但寫文追熱點的人,沒看過原著自傳,自然不知道編劇內心經曆過什麼。


2016《薩利機長》/ 美國

2

回到《戰狼2》。


豆瓣上的影評那麼極端,我一看,居然有不少人以"是否愛國"作為分界線。站在線的這邊,打高分,站在線的那邊,打低分。(當然純粹憑個人觀感打分的,還是多數)


本來對硬漢電影徹底不感冒,但因為涉及我去年寫過的撤僑題材,而且我對主旋律並不反感,又興衝衝跑去看。


開頭的"軍人的職責"bla bla bla,強拆bla bla bla……呃,意識形態好像有點點多?……我有點不舒服……繼續看。嗯,非洲部分迅速進入正題……反派臉譜化,但是其他人物都不是工具人……男主見到有人靠近,下意識起殺機,女醫生喊住他,問患者是不是要食物的細節很好啊……節奏不錯啊,大草原上,居然談起非洲文明來了……工廠那段我喜歡啊……扯出一麵五星紅旗來,咦,網上大家說賣"愛國"的就是這裏嗎?但這很真實好不好!


2017《戰狼2》/ 中國


這個電影就是套用撤僑大背景,說了一個個人英雄故事。對個人英雄以一殺百反感的,就別自己找不痛快了,這本來就是個人英雄的類型片。難道還期待最後來個反高潮嗎。至於愛國什麼的,我感覺意識形態部分並不多,讓人覺得不舒服的部分,其實都是真實的。


前兩個月,我參加了一個線上讀書會。有人針對我小說裏"撤僑時丟失護照,要唱國歌以證身份"的橋段,有如下見解——"肯定不是所有農民工都會唱國歌。在這種大環境下,被迫著不得不跟所有人一起唱國歌,我可以想象他們的難堪……"礙於主辦方麵子,我沒說什麼。但內心活動是:你TM過不了境就得死,還能夠覺得"難堪""被強迫",還在細想ZF和國家區別的,一定不是急著回家看媳婦兒的農民工,是視死如歸的知識分子。


3

如何冒充你看過一部電影?很簡單,隻要寫一句"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編劇能有"就行。這可以套用在任何華語片上。任何。


結合去年《火海淩雲》和《深海浩劫》,以及一些觀眾大罵是爛片,最後我發現居然梗不錯,隻是有幾個bug的華語片後,我深深同情華語片的編劇。


每次看完電影,我跟老公討論,他會說:編劇不是笨蛋。我們能想到的東西,他們肯定能想到。


是啊,但為什麼最後出來會是這樣子呢?


因為他不是在一個真空無菌的空間創作啊。因為製片人壓力,演員檔期,熱錢影響,政策限製,市場考慮……以編劇為職業的人,他們看過的編劇教材遠遠多於我們,他們拉過的片子比我們大部分人看過的片子還多,他們對類型片的熟悉程度遠勝於我們,他們對細節的苛求比我們要高。


前陣子看了不思凡回應豆友們,《大護法》裏打鬥那一段冗長無聊,是有什麼考慮嗎?他笑:當時覺得觀眾會喜歡看打鬥,所以特意安排了一大段。以後不會這樣自作聰明了。


2017《大護法》/ 中國


看。這就是創作人員的腦回路。他們會去猜,觀眾們喜歡看什麼。有時候他們猜中了,有時候他們猜錯了。


但他們不是傻子。


等你看了足夠多的電影、電影,等你看了足夠多的電影類書籍,自然會明白。電影好壞,不是按國籍來分的。"連xx都拍出xx,啥時候我們能拍出xxxx"的句式,不是萬能的。



 - END - 

感謝作者為豆瓣貢獻優質原創內容



相關文章
中國"蘭博"讓好萊塢遭遇"敦刻爾克"?2017年08月12日
電影質感的邏輯燒腦良心劇《河神》火了!2017年08月12日
英劇版[見字如麵],這才是真正的演技炸裂2017年08月12日
【每周一題】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你會選哪個?2017年08月12日
《我們的愛》直麵生活悲喜,靳東放下精英範兒,變身憋屈"鳳凰男"2017年08月12日
獨家揭秘謝楠的愛情結晶生活2017年08月12日
如何高效擊潰孩子的二次元職業夢?2017年08月12日
星鮮事|舒淇婚後一年首秀恩愛:甜蜜示愛馮德倫,隻為打破婚變傳言?2017年08月12日
她是胡歌想娶的女人,一向毒舌的金星也忍不住稱讚她前途無量!2017年08月12日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之英雄聯盟2017年08月1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