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電影票房略顯回暖的上半年,A股影視業上市公司,也迎來了首份半年報。7月26日晚間,曾經的"電視劇第一股"華策影視(300133.SZ)發布了中報。財報顯示,其前六個月的營業收入以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出現一定程度增長,但增收不增利的情形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 "樂視係"資金困局亦波及華策影視。半年報顯示,華策影視對"樂視係"的應收賬款總額約為3.68億元。
對此,接近華策影視有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樂視係"的欠款共分為兩部分,其中涉及金額大的一部分如果進行利潤衝抵,則對公司而言還能有盈利;但即使不計入衝抵,"樂視係"的最終造成影響的欠款也僅約8000萬元。
增收不增利
在經曆了營收下滑的一季度後,二季度華策影視的業績明顯回暖。
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51億元,同比增長13.1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雖然也達到2.75億元,但同比增長幅度僅有1.21%。若考慮到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則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隻有2.25億元,同比下滑8.3%。
細分來看,今年上半年,全網劇銷售依然是華策影視的主要營收來源,同比增長38.99%達14.37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高達82.07%。
上述財務數據與去年年報頗為相似。華策影視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大增67.27%達44.4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則隻有0.63%,為4.78億元。
對於這一增收不增利的財報,中金公司分析師孟瑋表示,華策影視"業績居預報下限表現平淡,毛利率下滑致淨利增速趨緩"。
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2010年登陸創業板以來,華策影視的毛利率已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從2011年底的61.49%,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5.0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其半年報則發現,公司上半年各項費用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25%,管理費用亦同比增長57.66%。
對此,接近華策影視人士表示,谘詢費用的增加源於上市公司開啟"二次創業",希望組織結構變革,從而引進國際知名的谘詢團隊的緣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15年,華策影視啟動了"二次創業"計劃,擬通過SIP(SuperIP)戰略,徹底打通互聯網和影視娛樂之間的接線。
同時上述人士提及,由於網劇市場的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效應)明顯,為持續打造優質內容,宣發費用也快速增長。
不過,萬和證券一位影視業分析師表示,"為了搶占新付費時代及視頻網站的市場份額,部分公司在市場轉型驅動下製作成本大幅提高,導致增收不增利,然而隨著播放平台對優質影視的支付溢價以及觀眾付費意願加強,增收不增利隻是暫時的情況,不符合長期市場規律。"
樂視欠款3.68億
與增收不增利相比,更令華策影視"煩心"的,或許是公司"卷進"了"樂視係"資金困局中。
半年報顯示,公司應收賬款同比增加3.85%達32.35億元,占總資產比例28.7%。其中,應收賬款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最高的為西藏樂視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西藏樂視"),為3.68億元,占其應收賬款餘額的比例10.88%。
上文接近華策影視人士表示,此次西藏樂視的欠款,主要來源於兩方麵,其中一部分涉及金額約2億元,來自年初電視劇《孤芳不自賞》的費用,另一部分則是還未播出的劇目,涉及金額1.32億元。
該人士透露,在《孤芳不自賞》播出後,實際上產生了一部分盈利需要劃分給"樂視係",但由於後者欠款被華策影視扣下,希望能夠進行衝抵。但他同時表示,即使按投資比例不進行衝抵,這部分欠款對華策影視造成的影響金額隻有8000萬元左右。
同時,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第二部分的欠款,由於是未播劇目,若後期華策影視將版權出手轉賣,不僅能夠收回欠款,且大概率還能實現略微的盈利。
"目前,相關方就具體細節尚在友好協商中,預計有望在三季度達成協議。" 華策影視在半年報中稱。
實際上,除了與華策影視之間的欠款關係外,樂視網(300104.SZ)還大概率與多家影視業公司有版權費"糾葛"。
樂視網去年年報顯示,公司應付賬款高達54.21億元,其中12.55億元是版權費用。這批應付的版權費用中,除最大"債主"華策影視外,還包括東陽青雨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
且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至2015年,樂視網采購影視劇版權的成本支出分別為7.98億元、11.51億元、12.76億元、14.62億元和23.91億元,呈逐年升高的趨勢。
"樂視網應該和樂視(控股)切割開來,二者雖然有很多關聯交易,但樂視網的資金體係是健康的,而且現在換了管理層,未來發展可以期待。所以不論是華策影視還是其它公司,欠款的問題也許不必太擔心。"北京一家私募高管認為。
但不論與樂視網之間的欠款如何解決,華策影視獲得證金公司的青睞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中報披露,證金公司在二季度新進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高達5065.2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為第五大股東。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