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1日星期五

望遠鏡陣列揭曉超新星爆炸殘骸“3D心髒結構”

北京時間8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最新研究顯示,觀測一顆超新星殘骸的"心髒",將揭曉超大質量恒星死亡的重要線索,以及這些戲劇性事件如何影響它們所在的星係。 基於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望遠鏡陣列(ALMA)的觀測結果,一支研究小組構建了SN 1987A超新星的詳細3D結構。

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SN 1987A超新星,呈現這顆超新星殘骸的寒冷內部區域(圖中紅色部分),ALMA望遠鏡探測到大量的灰塵。超新星內部區域與外殼(藍色部分)完全不同,超新星的碰撞能量(綠色部分)在爆炸之前將釋放形成一個氣體包裹層。

圖中紫色區域是氧化矽分子噴射物,黃色區域是一氧化碳分子噴射物。藍綠色環是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研究人員將其呈現為3D結構。

天文學家結合3個天文觀測設備的觀測數據,最終結合形成這張超新星SN 1987A圖像。紅色部分是超新星殘骸中心最新形成的灰塵物質,是ALMA亞毫米波長設備探測到的;綠色和藍色部分是超新星爆炸衝擊波與周圍物質環發生碰撞;綠色部分代表發光的可見光,是由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的,藍色代表熾熱氣體,是由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觀測的。

1987年,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巨大恒星爆炸的殘骸物質,同時,另一支研究小組在該超新星殘骸中發現之前未探測到的幾種分子。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天文學家雷米·英德貝托(Remy Indebetouw)稱,當天文學家勘測到這顆超新星時,他們對超新星爆炸事件如何改變星際空間,以及一顆爆炸恒星熾熱發亮殘骸如何最終冷卻和生成新分子,了解得非常少。

他強調稱,基於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望遠鏡陣列的觀測數據,我們發現超新星爆炸時出現的寒冷"恒星灰塵",揭曉了對原始恒星自身的重要認識,以及超新星爆炸是行星形成的基本構造部分。

SN 1987A形成於II類型超新星爆炸的餘波之中,這是一顆質量大於太陽10倍以上的恒星耗盡燃料,停止向外釋放自身引力產生的內部牽引力。之後這顆恒星外側部分碰撞在內核,產生一個巨大爆炸,能從遙遠的太空區域觀測到。

SN 1987A距離地球163000光年,位於大麥哲倫星雲,自1987年2月其爆炸光線首次抵達地球,科學家采用各種儀器對其進行廣泛研究。這顆超新星釋放大量灰塵流進入太空,形成一個遮蔽層,導致許多望遠鏡無法穿透進行觀測。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望遠鏡陣列的射電裝置能夠穿透灰塵遮蔽層,揭曉超新星殘骸深處的內部結構。

在近期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繪製了SN 1987A超新星爆炸之後餘波形成大量分子的3D結構,例如:ALMA數據顯示,超新星殘骸心髒區域聚集大量一氧化矽(SiO)和一氧化碳(CO)。

此外,其它研究小組也對SN 1987A殘骸分子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許多分子種類,例如:甲酰氧離子(HCO+)和一氧化硫(SO)。英德貝托說:"此前在年輕超新星爆炸殘骸中從未探測到這些分子,研究人員對甲酰氧離子(HCO+)頗感興趣,因為它的形成需要超新星爆炸物質充分混合過程。"

結合以上觀測能夠呈現SN 1987A的詳細構成成分,以及隨時間推移,超新星殘骸內部的狀況變化。研究人員指出,這些信息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星係進化。

英德貝托說:"當前許多星係的外觀結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超新星事件,雖然僅有不足10%的恒星成為超新星,但它們是星係進化的重要因素。"

SN 1987A超新星殘骸3D圖像發表在6月份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超新星分子構成的詳細報告發表在今年4月份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

望遠鏡陣列揭曉超新星爆炸殘骸"3D心髒結構"的最新相 …望遠鏡陣列揭曉超新星爆炸殘骸"3D心髒結構"

圖中紫色區域是氧化矽分子噴射物,黃色區域是一氧化碳分子噴射物。藍綠色環是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研究人員將其呈現為3D結構。 天文學家結合3個天文觀測設備的觀測數據,最終結合形成這張超新星SN 1987A圖像。紅色部分是超新星殘骸 …



相關文章
[多圖]回顧多年來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2017年08月01日
英媒:霍金警告勿盲目接觸外星人2017年08月01日
南非艾滋病感染人數首破700萬大關 感染率達12.57%2017年08月01日
美加州創建網站呼籲民眾在本月日食期間承諾節約用電2017年08月01日
新研究發現類地行星Proxima b可能並不宜居2017年08月01日
水位下降 德國湖畔沉沒百年小鎮重見天日2017年08月01日
休斯敦太空中心為修複阿波羅任務控製中心籌集資金2017年08月01日
望遠鏡陣列揭曉超新星爆炸殘骸"3D心髒結構"2017年08月01日
傷口也要"漂亮",發光繃帶監控愈合過程2017年08月01日
艾滋"自愈"?驚喜過後仍等待突破2017年08月01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