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瞭望 | 打造“3D”立體城市

◆ 城市地下空間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待開發利用資源。國際上一個通行的觀點認為,"一個城市的地下空間資源總量相當於城市總用地麵積乘以合理開發深度的40%"

◆ 20世紀50年代,美、英、法、德等國的許多大城市都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 近年,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意識和規模正日益擴大

◆ 北京僅以地下10米的淺層深度的空間資源量計算,市區地下空間可達416億平方米,其中在中心地區的地下空間資源量可達130億平方米

◆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隻有用社會化、綜合化和集約化的"三化"理念,才能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好城市的地下空間


  當前,在我國急劇的城市化進程中,各種"底線"(生態環保、基本農田保護、交通規劃、安全防災等)使城市發展正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土地的稀缺、交通的擁堵及空間的緊張,已要求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必須貫徹節約集約用地的方針;現今為解脫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困境,建設立體"3D"式(Three Dimensions)的現代城市呼之欲出,積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已是必由之路。

  

  地下空間被認為是與宇宙、海洋並列的最後留下的未來開拓領域。1982年,聯合國自然資源委員會將地下空間正式列為"潛在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被提上了日程。國際上一個通行的觀點認為,"一個城市的地下空間資源總量相當於城市總用地麵積乘以合理開發深度的40%"。因此,城市地下空間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待開發利用資源。

地下城市概念圖(來源/網絡) 

 

  作為世界性的發展大趨勢,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成為評判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近年來,許多國家積極展開地下空間開發建設,將其作為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不同人均GDP水平,對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有不同的理念與實踐。一般的規律為:

  • 人均GDP達到500美元,開始出現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需要;

  • 人均GDP達到500~2000美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會得到較廣泛的發展;

  • 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以上,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向統一規劃的更高水平發展。

  

  目前,我國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得到許多地方政府和各級部門廣泛關注。未來10餘年,我國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將會向更全麵更高水平發展。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五大功效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具有節約土地資源等五大功效。

  

  節約建設土地資源。

充分利用地層深度,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功能置於不同的豎向開發層次,根據城市不同發展時期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不同需求綜合規劃,從而解決城市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不同建設時期,各類原有設施與新建設施的協調統一。當前,大力開發深層(50~100米)空間尤其有重要意義。

  

  能在有限的城市建設用地上,開發出更多的功能空間,提高實現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平。

例如北京西城區有條件利用的中、小學校的成片操場活動場地摸底統計顯示,共有麵積達33.4萬平方米,地下每層可停車約1萬輛。

  

  提高城市運營效率。

地下空間有許多與地麵建築所不同的環境特性,如高防護性,內部的封閉性和熱穩定性等。在地下空間規劃中,應充分發揮地下空間的這些環境特性,來綜合考慮其功能。可提供更多的避災空間,增強城市蓄洪滯洪能力,保障城市和市民安全。

  

  可以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改善出行交通換乘,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並改善城市的人文環境。

  

  有利於建設低碳環保型城市。

可以利用土壤的熱惰性和恒溫性,有效節約能源消耗,改善市區環境質量,並能夠提高生活舒適度。

  

  應該注意到,地下工程可逆性差,技術要求相對較高,規劃必須建立在堅實的技術研究基礎上。包括開挖手段、結構設施、安全性及舒適度等,為工程的實施操作提供堅實的基礎。

  

方興未艾的地下城建設

  

  在20世紀50年代,美、英、法、德等國的許多大城市都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美國東海岸城市波士頓在20世紀50年代,為緩解交通堵塞,開始沿海濱修建了一條93號高速公路。然而,新架設的市內高速路卻吸引了更多的汽車交通量,導致更嚴重的交通擁堵。而且這條高架路把城市和海濱徹底隔絕,市民不能接近海岸,城市也失去了濱海城市的風貌特征。

  

  20世紀90年代,波士頓決定把93號高速公路入地,至2006年隧道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它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城市內交通地下化大型項目。該項目對複興城市空間形態、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並提高城市交通運營效率,具有極其深遠的示範意義。

  

  加拿大蒙特利爾中心區地下城的萌芽階段是在1962年。地下城主要由地鐵、旅館和廣場組成。當時的市中心區地鐵站已經出現了一些地下人行通道。人們可以從街道上直接下到地鐵車站;20世紀80年代,蒙特利爾開設了4條地下商業走廊,每一條走廊都是朝著地鐵方向發展的;1990~1995年,出現了多功能城市中心區的概念,2000年建設了很多地下通道,通道之間建立聯係,形成連續性的網絡,這個網絡遍布城市中心區的中心地點。

為了擺脫零下25攝氏度的嚴寒,蒙特利爾人會躲進地下城。地下城建有銀行、酒店、大學和藝廊(來源/網絡)

  

  現今,共有10個地鐵站和這兩條地鐵線與30公裏的地下通道組成了覆蓋市中心地下的完整網絡係統,共有建築麵積360多萬平米,包括60餘座相互連接方便的大廈,占全部市中心區80%的辦公區域和35%的城市商業區的城市空間,每天有50萬人出入。這座地下城實際上就是一個地下的蒙特利爾,與地上的融為一體,這尤為適宜氣候嚴寒風烈的地區。

  

  此外,國外許多大城市中心區,由於充分發展了地下交通網絡,地麵交通均較為通暢,東京、巴黎、羅馬等都有較成功的經驗。我國在21世紀初,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也正在得到廣泛關注。

墨西哥摩地大廈概念圖(來源/網絡)

 

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趨勢

  

  我國城市地下空間大規模開發利用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人防工程,近些年則主要是在城市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麵。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意識和規模正在日益擴大。目前北京、上海、大連、青島、杭州、溫州、深圳等經濟發達的城市,先後編製了地下空間發展規劃,已經對地下空間進行了初具規模的開發利用。

  

  同時,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上亦進行了較為係統的研究,如1999年中國工程院完成了《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研究》,原建設部也於2001年發布了108號令《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這些都為積極開發城市地下空間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以北京為例。北京作為特大城市,其規劃市區麵積已經達到1040平方公裏,中心地區麵積達到324平方公裏,市區中心地區的建設規模已近3億平方米。但是由於"攤大餅"的空間結構,中心城的"大城市病"已十分嚴重。地麵建築密集、交通堵塞。為緩解上述困境,從本世紀初開始對中心城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進行了係統研究,並推廣到一些新城新區的總體布局之中。

北京市中心地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布局示意圖

  

  北京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要策略是:強化北京戰略地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加強了北京作為首都的戰略地位。

  • 為防災提供充足的後備空間;

  • 建設地下北京城,使地下空間成為北京城市的新增長極,從而促進北京城市地上空間、地麵環境、地下空間的三維式協同發展;

  • 以地下鐵道交通為骨架,以地鐵站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發展節點,以地鐵線為地下空間乃至城市整體空間開發利用的發展軸;

  • 發展與保護相結合,注重保護曆史文化名城豐富的地下文化遺存,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 分層開發,充分利用地層深度,在不同深度統一進行豎向規劃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有專家表示:北京僅以地下10米的淺層深度的空間資源量計算,市區地下空間可達416億平方米,其中在中心地區的地下空間資源量可達130億平方米

  

  北京市編製中心地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從2001年1月開始,曆時近4年,編製完成了《北京市中心城中心地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2004年~2020年)》,該規劃研究了地下空間的布局和重點地區的分布,對地下交通係統、地下市政係統、地下空間防空防災、安全技術保障、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六方麵進行了係統研究。目前,依據該規劃的相關內容,一係列進一步的規劃研究得到了具體落實。北京商務中心區、中關村西區、奧運中心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區、麗澤商務區等城市重點地區,亦相應編製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詳細規劃。

  

  同時,北京對某些重點街區,已進行了地下空間的具體布局研究。如在王府井商業區的地下,統一安排了人流、車流和地下管線的位置,使商業區的地上地下融為一體。在西二環路,規劃把擁塞的地麵交通移入地下,地麵還給河道綠帶,對改善交通、營造生態環境,都將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再看上海。上海外灘改造是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把以車為本回歸為以人為本的範例,把原先龐大的車流導入地下,把外灘寶貴的地麵空間還讓給行人。該改造解放了被延安東路高架匝道圈在裏邊的"外灘第一樓"亞細亞大樓,也使上海總工會大樓、友利大樓、日清大樓等老建築重回外灘輪廓線;而解脫了吳淞路閘橋"捆綁"的上海大廈與一些曆史建築物如外白渡橋、俄羅斯領事館、浦江飯店等也重新亮相在外灘。

  

  為適應市場的需求,許多城市開始編製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或專項規劃。深圳、武漢、大連、青島、杭州、溫州等經濟發達的城市都相繼完成了部分城區地下空間發展規劃的編製工作。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隻有用社會化、綜合化和集約化的"三化"理念,才能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好城市的地下空間;隻有建設好真正的立體"3D"式現代城市,城市現代化的戰略才會產生革命性的騰飛。LW


刊於《瞭望》2017年第30期,原題《打造"3D"立體城市》

延伸閱讀

☞ 瞭望|如何走出一條治理"大城市病"的新路子?

☞ 中國城市發展呈現六大趨勢

你寫評論我贈書

◎ 贈什麼書?

瞭望新媒體與藍獅子圖書合作,近日為熱心讀者送出《價格遊戲》一書。

◎ 怎麼得到?

1.在瞭望微信今日推送的任意文章後發表評論,被選取後點讚最多者獲贈讀書一本。截止時間為今日24時。

2.獲獎者請將地址、姓名、聯係電話發至瞭望微信。

3.每人兩周內隻能獲贈一次。


長按上圖,關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體,給你權威的新聞洞察力

主編 | 楊桃源

編輯 | 張靜瑾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文章
"在一起"後絕不是隻能進不能退2017年07月27日
【教程】如何正確使用和維護電池?手機、相機、筆記本通用2017年07月27日
孫正義最新預言:巨變即將到來,感覺睡覺都是浪費時間2017年07月27日
【CHRC分享活動】20170802-北京-管理培訓生招募與培養論壇2017年07月27日
沈從文:李白的胡子應該是翹翹的!2017年07月27日
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2017年07月27日
蒙牛、旺旺、可口可樂集團要做同一款產品!到底誰能贏?2017年07月27日
"我愛生活,我愛加班"2017年07月27日
好久好久沒看過這麼好的懸疑片了2017年07月27日
重回侏羅紀,你能跑贏霸王龍嗎?2017年07月2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