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8月是國產電影保護月,不鼓勵引進海外分賬大片,所以我們可以集中看到更多的國產電影。然而,最好的國產電影都拍攝於1948年。
沒錯,70年來,中國電影人再也沒有拍出更好的電影!1948年,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部是費穆的《小城之春》,另一部是今天要推薦的《哀樂中年》。
《哀樂中年》豆瓣評分高達9.2分,雖然看過打分的人不多,但是能在9分以上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可以名垂影史那個級別的:
評論區驚豔之聲連成一片,主旨幾乎就是在說,幾十年前的中國電影人竟然拍出了如此牛逼的電影:
電影背景是1920或30年代的上海。
本片男主角陳紹常是位小學校長,喪妻鰥夫,獨自撫養兩子建中、建平和一女建英。
目睹摯友的愛女劉敏華備受後母虐待,怕自己的兒女也被後母虧待,所以斷了續弦的心。
不久,摯友亡故,劉敏華辭別他後隨後母遷居外地。
一別十年。重相逢,一個是人到中年,一個是風華正茂。
劉敏華為擺脫後母擺布,當上了老師,成為陳紹常的同事。
陳紹常的長子建中成年之後當上銀行職員,因得經理賞識,他結識其女馮麗君,很快變作其乘龍快婿。
隨著兒女社會地位的提高,他們覺得陳紹常幹吃力不討好的校長,是丟了他們的臉麵,要求他提前退休。
陳紹常雖然不是很情願,但還是順從了兒女的意思。可是賦閑的日子也很難熬,父子倆的三觀越離越遠。
這時,劉敏華勸說人在中年的他正處於事業的黃金期,勸他再回學校教書。
更驚世駭俗的是,他無意間發現自己與敏華早已兩情相悅,決定與她結婚。
老夫少妻的結合,立馬遭到兒女強烈反對。但他倆決心重新開始新生活。
《哀樂中年》能夠位列國產電影最佳之一,是因為它具有超越時代的價值。
首先,是對女主角劉敏華的塑造。她小時候父親早亡,備受後母虐待。但是很難得的,她長大之後變成了獨立自強的新時代女性。
自尊自愛,不靠男人生活。對愛情真誠熱情。她才是真正的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比起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裏,以失婚女性獨立自強為名,行女人還是應該靠男人之實。《哀樂中年》的女性觀真的不知先進了多少年。
其次,是對社會人性的批判與諷刺。劉敏華在破碎的家庭中長大,出落得獨立自強。而專職搞教育的陳紹常提供給兒女寬鬆溫暖的成長環境,反而把他們培養成了市儈小人。
長子建中攀龍附鳳,將婚姻當做躋身上流社會的敲門磚。大庭廣眾的演講,反對麻將賭博,私下裏卻對牌九癡迷不已,典型的偽君子。
陳紹常對兒子哀歎一句:"現在的社會拿欺騙當職業"。其實,現在的社會又何嚐不是這樣?
再者,是台詞金句頻出,放到今天,仍然擲地有金石之聲。
"中國人太在乎死後的事,卻太不在乎活著的人。"
"中國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卻沒有中年。中年其實是一個人最黃金的年齡。"
"活人總比死人重要。"
回顧中國電影百年曆史,拍攝技巧、電影技術已經有長足的發展,客觀說來,也有佳片問世。但是像《哀樂中年》這樣將人生故事刻畫得日常而精準的電影,國產電影特別少見。
我們的審美情趣不是傾向於宏大敘事,就是偏向於市儈庸俗,而漸漸忘記了,尊重普通人,尊重日常生活,尊重生命規律,也是動人而美好的。
本片的男主角石揮,當年的話劇皇帝,百年難遇的演藝大才。
女主角朱嘉琛氣質宛如空穀幽蘭,如今再也沒有這樣的女演員了。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點擊【閱讀原文】,看《哀樂中年》。
「 推薦閱讀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