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湖南衛視的真人秀《中餐廳》開播了,講的是五位明星去泰國的一個小島上,一起經營一家中餐廳,首期節目的收視位居同時段第一。
然而早在5月份,湖南衛視剛放出消息要製作這檔節目時,就被發現跟韓國有線台TVN的一檔叫《尹餐廳》(又名《尹食堂》)的節目十分相似,後者也是邀請幾位明星,去印尼的一個小島上,經營一家韓國餐廳。不難發現,兩檔節目的主題不謀而合,而《尹餐廳》早在3月份就播出了。
之後韓國製作方表示,湖南衛視並沒有購買版權。
《尹餐廳》的導演,著名的羅英錫PD在得知此事後,略帶調侃地表示,"節目版權並不貴"。
但直到《中餐廳》播出,湖南衛視方麵都沒有給出任何公開回應。
既然這樣,我們就從節目主題、流程設置、人物角色以及細節等方麵,來好好比一比兩檔節目的相似度到底有多高?湖南衛視究竟有沒有抄襲?
首先來對比最關鍵的節目主題,《中餐廳》和《尹餐廳》是一樣的,都是幾個明星去海島開餐廳。不同的是,地點從《尹餐廳》中的印尼,變成了《中餐廳》的泰國;四個人變成了五個人,不過店主都是女的。
然後是環節設置,對比兩個節目第一集內容,雖然環節內容展示的順序稍有不同,但總結起來大致就是:先介紹嘉賓引出開店,前往目的地,超市采購,研發菜品和試吃定價。
而很多鏡頭、小細節都十分雷同,比如女店主都在出發前,提前在家鍛煉廚藝。
不太會做飯的嘉賓去向廚師學藝。
到達目的地後,鏡頭小細節相撞的現象依舊大量存在。
先是集體到達機場。
然後是坐船前往海島的餐廳和民宿。
嘉賓集體去超市采購,為開店做準備。
在廚房檢查廚具時,都強調了要先檢查燃氣灶。
采購完回來後,開始做菜、試吃。
派人去隔壁餐廳調查行情,拍價格單。
最後,就是給菜品定價。
而在這個過程中,都有一個相對外向、英語較好的男明星,負責招攬客人,《尹餐廳》裏是李瑞鎮,《中餐廳》裏則是黃曉明。
而除了這些主線劇情,很多對環境的介紹和拍攝鏡頭,也如出一轍。
比如介紹餐廳,運用了同樣的拍攝手法,而且都出現在節目的20分鍾左右處。
在介紹整個海島的交通情況時,是不是也很像?!
都是白沙灘,都是度假小島。
而在餐廳門口,都有休閑場所,一個是躺椅,一個是秋千。
所以,從主題理念到細節人設,出現了這麼多雷同之處,難道僅僅隻是巧合?
即便如此,還是有網友認為"用了去國外開餐廳這個梗"不算抄襲,"甚至連模仿都算不上"。(EXM?)
也有網友把《尹餐廳》、《中餐廳》各自第一期的流程詳細寫了出來,對比之後得出了兩檔節目的流程和細節不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不算抄襲的結論。
另一個洗地的理由則是,《中餐廳》隻比《尹餐廳》晚開播四個月,湖南衛視肯定來不及抄啊!
針對上述理由,已經有不少網友給出了有理有據的反駁。首先,這種類型的節目,核心梗就是明星去國外開餐廳。
而對於"相似不能算抄襲"的論調,也有網友舉了一個很恰當的例子。
而網上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如果說《中餐廳》抄襲了《尹餐廳》,那《尹餐廳》還抄襲了《海鷗食堂》呢!
《海鷗食堂》是一部2006年上映的日本電影,講述的是三個日本女人在芬蘭赫爾辛基,經營一家日本餐廳的虛構故事。
這部電影很經典,平實又不乏趣味溫情,非常治愈。而羅英錫PD也在采訪中,大方坦承製作《尹餐廳》,有借鑒電影的靈感。
的確《尹餐廳》和《海鷗食堂》中,"去國外經營一家小餐廳"這點是類似的,另外那種細膩、治愈的內核也是類似的。但一個是電影,一個是綜藝節目,兩者的製作形式和環節流程是完全不一樣的。
還有人說,《中餐廳》說不定也是借鑒了《海鷗食堂》呀!可《海鷗食堂》已經上映超過了十年,國內團隊完全可以搶在別人之前,借鑒這個創意把節目做出來!而《尹餐廳》在韓國取得了同時段第一的收視成績,為什麼一定要在韓國團隊做出了成功的先例後,湖南衛視才決定上馬這個項目呢?
不過對比兩檔節目,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尹餐廳》延續了羅英錫PD一貫的製作風格,敘事更加細膩平實,突出了做菜、食物這些主題,看完後讓人非常有被治愈的感覺,導演組有真正get到《海鷗食堂》的內核。
至於《中餐廳》也體現了湖南衛視的節目取向,會放大一些小"事故",增加起伏感,比如趙薇手被刀割傷,張亮買的砂鍋炸裂等;喜歡選自帶"效果"的嘉賓,比如迷糊、不在狀態的周冬雨;但很多做菜的細節被一筆帶過。
另外,雖然節目的主線劇情和《尹餐廳》一樣,但《中餐廳》在細節呈現和後期剪輯上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尹餐廳》開頭就是講導演和嘉賓們聚餐,聊為什麼想做這檔節目的立意;而《中餐廳》一開始就是趙薇的一段不知所雲的采訪,然後就突然要開餐廳了,銜接的很詭異。
但令人唏噓的是,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光是羅英錫PD的節目,就被國內團隊一而再再而三的"借鑒"。
先是湖南衛視的前兩季《花兒與少年》,就跟羅英錫的《花樣姐姐》如出一轍。都是明星結伴去異國旅行,嘉賓的年紀差異都很大,隻是一個是五女兩男,一個是四女一男,雖然人數不一樣,但人物的角色設定也有很多一樣的地方。
而真正買了版權的是東方衛視的《花樣姐姐》,隻是這檔節目由於晚播出了一年,加上製作不夠好看精良,反而被不少觀眾誤會,以為是東方衛視的《花樣姐姐》在抄襲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
其實當初兩家衛視都想買版權,但最終東方台勝出。萬萬沒想到,落敗的湖南衛視卻率先山寨出了花少。
而之後,湖南衛視居然還大言不慚地聲稱,花少是一檔原創節目。
而另一檔原本要在東方衛視播出,最後卻花落湖南衛視的《向往的生活》,也跟羅英錫製作的《三時三餐》一毛一樣。都是三個男明星去鄉下定居,每天做飯菜,招待明星好友。
連海報上的元素都要照搬,田地、鋤頭、紅色拖拉機,蹲在地上的人不戴帽子而另外兩個人戴帽子,挨著拖拉機的人不戴手套,另外兩個人則戴手套等。
而依照慣例,國內製作方又跳出來,聲稱兩檔節目雖然思路相同,但絕對沒有抄襲,還詩意地表示,"一顆種子落地各處開出不一樣的花"。
所以,"同一顆種子"不能算抄襲咯?
其實國內團隊並不缺乏做出好節目的才能,很多細節處理並不比別人差,但為何屢屢在最重要的主題創意環節,隻想著偷懶、照搬呢?實在覺得別人的模式好,就光明正大買版權,向別人討教學習。
否則,我們的節目還要當多少年的搬運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