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觀眾還對台灣電影停留在小清新、文藝、偶像劇的刻板印象時,一部懸疑驚悚的犯罪題材電影橫空出世——《目擊者之追凶》。
今年年初《目擊者之追凶》在台灣上映,隨後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單元展映獲得好評無數,目前豆瓣評分8.1。
對真相的層層解剖,最後發現原來每個人都不能承受如此真相。這部殘忍而黑暗的電影給整個2017華語電影世界帶來一抹不一樣的顏色。
死命挖掘真相不鬆手的小齊(莊凱勳飾)
看似優雅端莊的記著同事Maggie(許瑋甯飾)
看似無辜的神秘受害者徐愛婷(柯佳嬿飾)
看似正直無害的新晉警察阿緯(李淳飾)
看似深沉仁厚的報社長官邱敬凱(李銘順飾)
《目擊者之追凶》的力量在於它不僅帶給觀眾緊張而緊繃的120分鍾,還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會現實,且深入到人性最黑暗的角落。
而對於這部電影最誠實的推薦詞是,你一定不要在看電影之前看關於這部電影的任何評論!
看到好電影激動地與人推薦,又想最大程度留給別人電影的神秘與懸念,這真是太難了!先看看不散主編們看過電影後的評價。
羅生門式視角的案件歸結於結尾一個冷幽默小故事,可背後的隱喻卻冷血的可怕。既小也大,導演掌控功力也到位。★★★★——蜉蝣
從一起車禍的深入到極大多數黑暗麵元素的糅合,從大量偷窺式的鏡頭拍攝到對觀眾視角理解的挑戰,到最後完滿凸顯人性極惡。劇作和氛圍製作都很用心。★★★★——結冰
年度驚喜,一個交通事故為切入點為觀眾展現了人性的修羅場,不看到最後無法見證所有真相。★★★★——謝謝你們的魚
沒有好人,拒絕真相,直麵黑暗的台灣電影是不是當前異常光明健康的華語電影世界最後的"淨土"。★★★★——哪吒男
技術到位,但……男主的表情太欠抽了。★★★ ——把噗
據說《目擊者》年底有可能會在內地上映,不知道到時候會被刪減多少,總之這絕對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華語電影。上海電影節期間我們采訪了《目擊者之追凶》的導演程偉豪,看這位坦誠的80後年輕人如何成為華語類型片的新一代好手。
影片一開始鏡子裏折射出的多個眼睛,點破電影主題
這是一個很精彩故事,是根據原創故事改編的劇本嗎?
對,一開始是原創故事,找我來做這個故事的編劇和導演,我做了改編,前後經曆了五六年的時間,劇本改寫就做了三四年,後來拍的時候還在調整。
電影拍了多久?
前期籌備和拍攝製作三個多月,加上後期半年,將近一年的時間。
這部電影的敘事很依賴剪輯的閃回,不斷回到那個雨夜,還有很多小細節鋪墊,這都是劇本階段安排好的嗎?
對的,劇本階段就要設置,我知道自己要導演這部片子後,在寫劇本的過程中就開始打磨這些小細節,透過小設計降低轉場的頻率,可以無縫對接,比如說李淳那個角色,從李太太家走出來,回到家裏開門那個小細節,這些都在劇本階段處理好了。可能我自己也是編劇的原因,寫的過程,腦袋裏就有畫麵,知道怎麼拍攝。
故事是一層層展開的,充滿懸疑的色彩,明顯您是想賦予了更多人性暗黑和社會暗黑的東西。
對的,這樣才更貼近事情真相。
雨夜那個夜晚是所有敘事的核心,不斷閃回到那一晚,頻繁的反轉算是對觀眾的陷阱?
其實在劇本修改階段就確定了,在編劇團隊一起討論的時候,我很喜歡一點,就是每個角色都看不到真相的全貌,都是散落其中的碎片,碎片這種形式剪輯上麵就得修改,開始就得抓住這種閃回,跟著劇情走下去,觀眾需要一次次重新建立視角,重新理解整件事,這正是有趣的地方。
阿齊講的那個買鬼故事書的冷笑話,是從哪裏聽到的?
這是一個我們從小到大都聽過的台灣冷笑話,就是很扯的那種鬼故事,有些惡趣味,寫劇本時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加入這個笑話,這個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台灣版交叉剪輯的真相更加驚悚,千萬不要翻到最後一頁,非常荒謬的。
所以這個冷笑話是個隱喻。
對的,笑話裏買鬼故事書的小明,一心想要真相,直接翻到最後一頁,其實小明就是小齊的角色。大家都跟你講不要翻,包括幾個同事都跟小齊如此告誡,但他還是追查到底,觀眾也是跟著到最後,真相完全不是想的樣子。寧願相信一千塊買的是一個特別的新奇的故事,沒想到隻是個荒謬的結果。
廉價荒謬的故事,指的是阿奇這個形象的坍塌,反轉前他是正義的形象。
對的,人物坍塌。還有Maggie這個角色也是,之前對阿齊來說她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神,現在形象也坍塌了,其實是個bitch。
電影最後阿齊講的冷笑話令人毛骨悚然
電影的配樂很滿,不過節奏非常好,情緒搭配得不錯,這一塊作為導演有什麼特別的設計?
當時做配樂的時候就想要明快的節奏,剪輯上麵這樣做,配樂方麵也想達到這種效果。所以超級累的,開發音色的時候,就找了一些,跟配樂師聊,希望在剪輯的節奏之外,搭配的節奏保持下去,就用合成器做的音色,鼓點節奏。
那個重要的雨夜,設定成暴雨,也是為了增強壓抑感吧?
對的,還有一方麵就是增強合理性,因為通常車禍之後現場留下的痕跡、碎片等都能幫助警察破案,下大雨的話可能就會破壞掉現場,令案件難以偵破,這就增加了劇情方麵的合理性,畢竟是個懸案。這是個隱性的設定,雨戲,夜晚,無人的山區,在氣氛上也是有幫助的。
這麼大規模的人造雨很辛苦。
是,整個團隊都想殺了我哈哈,所有困難都翻倍了。大家都很辛苦,技術含量很高,我們資源成本很有限。
撞車的場景有好幾次不同的角度,是多機位還是反複拍了好幾條?
就拍了一次。
然後車內不同人物的場景分開來拍?
對的,這是對新導演的考驗,預算有限,那天晚上我們是九個機位一起拍攝,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九個機位哎,大製作的樣子,其實車子隻能撞一次,我們又沒有錢請香港或者韓國的特技團隊,需要每個環節都要抓好,特效、剪輯都要跟上,車內的畫麵用了些合成方式。
阿齊晉升的職位叫召集人,這是個什麼職位?內地好像沒有這個職位名稱。
其實他那個職位再往上就是組長,就是Maggie的位子,台灣報社的官僚製度如此,召集人這個職位在台灣報社裏是內外勤都要跑的,所有社會線彙總到他這邊,原本隻是外勤,現在要進入管理層核心,這是第一個關卡,召集人這個位置也表明他即將要進入權力核心裏麵,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時候。從實習生目擊那場車禍,九年後成為了召集人。
聊聊和許瑋甯、柯佳嬿、莊凱勳這幾個演員的合作細節吧,他們都很有實力。
他們在台灣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影後影帝級別的,看了劇本後有很多想法,還會調整劇本,因為他們沉浸進去後可能比我還了解劇本,這個角色該怎麼說話,該怎麼動作,他們都很清楚。他們加入的時候就給了非常多的東西,我給的就是大方向,脈絡如何,如何丟煙霧彈,前段需要丟煙霧彈,後麵再反轉,你前麵的細節會發揮作用,類似這樣的。還有他們自己在電影裏的職業,報社工作,我帶他們做些參考和調查,幫助他們理解這個職業,是如何運作的,官僚製度是怎樣的。
電影裏出現了台北議員、報社官僚甚至市文化局長,也是對台灣社會的一種剖析,是想賦予電影現實批判力量嗎?
沒錯,這個報社的狀態,尤其是社會線新聞這一塊,不管之後是從政也好還是從商,裏麵很複雜。其實所有人都在壓這個案件,共犯性變得很強烈。
作為創作者,對電影和社會批判的關係怎麼看?
我想介入更多,因為我一直在做類型片,我認為類型片要有說服力的話一定要介入當下社會現實,時間空間不要去架空,不然會沒有說服力,會流於好萊塢狀態,不能讓東方臉孔去表達好萊塢式的故事,我拒絕架空。
所以拍《目擊者之追凶》,就是在台北市,很多元素比如高速路、101夜景、東方美人茶這些,像台灣的茶文化,台灣話裏就是"橋事情",喝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警察局裏都是喝茶的,人與人之間都是喝茶談事,所以加入了這個文化元素,這是接地氣,也是說服力的來源,讓觀眾相信真的可能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2014年程偉豪的《保全員之死》獲得金馬獎最佳短片,該片同樣通過一樁死亡案件帶出千絲萬縷的故事,《保全員之死》的海報上寫著"真相,僅供參考"。
單看小齊這個角色,成長線很完整也很合理,作為茶農兒子一步步往上爬,欲望熏心,這也是台灣年輕人的某種角度的寫照嗎?
是的沒錯,我很開心你看到這一點。
電影裏的東方美人茶確實存在?
對啊,而且真的是很貴的茶品,這個茶在閩南語裏叫pengpengdei,就是吹牛逼的意思,這是個雙關,當然內地上映的就改成普通話了,有些諷刺的意思在裏麵哈哈。
李淳飾演的這個角色太顛覆了,他作為新演員一開始接觸到劇本是什麼反應?
他是個非常願意接受挑戰的人,對角色很有興趣,第二次見麵他就開始看變態心理學的書了,他在美國長大,看了很多連環殺手的影片,去模仿他們的思維和邏輯,很多台詞他說不會這樣說,缺少同理心,他比我們任何人都快速進入這個角色,功課做得很足。
他之前出演的電影戲份很少,好萊塢演過兩部片,這些經曆加上爸爸的洗禮,他對戲劇的感知非常好,他不了解台灣茶文化,就去做調查,去警局看,真的大家都在喝茶,他都在做這些田野調查,呈現出來的效果就很好。
曾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露臉的李安兒子李淳在《目擊者之追凶》中帶來完全不一樣的表演
他表麵上就是乖乖虎的形象,一下子變成變態了。
但眼神帶著一種邪惡,我看他前麵作品,王童導演的《對風說愛你》,我就覺得他看起來很乖,但安靜不笑的時候蠻有邪氣的,監製推薦他我就說可以聊聊看。
期待李安導演看到李淳的表現後有什麼評價。
他其實看過了,看後評價不錯,對後輩來說很大的鼓勵,他也提醒李淳少演這種角色,因為李安導演和希斯·萊傑合作過,他不希望李淳在黑暗中陷進去太深。作為父親會提醒他。
李安與希斯·萊傑在《斷背山》片場
上個月在北京參加了魏德勝導演《52赫茲,我愛你》的發布會,魏導演說現在也想賺錢,之前拍片很辛苦,抵押房子什麼的,現在的台灣年輕導演,麵臨的市場壓力大嗎?
很大,我連續做了三部電影,包括《紅衣小女孩》續集,經驗告訴我還是控製成本,台灣市場有限,市場就決定了你的預算和資源的上限,一定要控製,才能在成本下去完成,回收壓力就小,比如說八百萬人民幣的片子,做成了一千八百萬,那回本就要兩三倍。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類型片,技術含量非常高,去操作這些,用敘事產生娛樂性,不管是《紅色小女孩》這樣的驚悚嚇人的,還是這次推理懸疑,都是敘事上的娛樂性,這是新導演的做法。在台灣,魏德勝導演很辛苦,我還算幸運的,票房還可以,還可以拍下一部。
這種驚悚懸疑的類型片,內地也有很多,但基本成為爛片的代名詞,您有觀察嗎?如何看?
這個部分坦白說我也在接觸,不確定實際的原因,僅就現在接觸的情況來說,我覺得某些現實的原因,限製了題材發揮,人性、世界、社會的真相,往往來自於那些暗黑類的反麵東西,即便最後走向陽光正麵,但反麵的東西也要提出來,沒法辦提得很徹底的時候,就搔不到癢,片子出來,停在概念階段,人性深度無法挖掘,感覺空空的。
這種類型片的關鍵,就是要往最深處挖,挖得深才好看,然後還有敘事上的節奏感,這就牽扯到更多,技術含量也是,還有導演的經驗,處理和明星卡司的關係,也很重要,現在的明星都是開拍前兩天進組,越大牌越是,但我的卡司還願意多花時間付出做前期準備,需要掌握他們的表演方式,他們自己也會表現很好,這是相輔相成的道理。現在內地就是熱錢太多,裏麵的精致度就流失了。就像侯孝賢導演說,限製有時候是另外一種自由。
2016年的恐怖電影《紅衣小女孩》是程偉豪的首部電影,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導演提名
台灣您這一輩的年輕導演是怎樣的一種生態?
情況不是很好,大部分人接不到片子,要麼就是沒有完整發行宣傳的片子,我還算幸運的,我執導的時候也會對市場觀察,如果某類型在市場上比較少,就會去做,這樣包袱比較小。坦白說真的失敗了,還有犯錯空間,成功了就是先鋒者。
內地很多年輕導演會去拍網劇,這樣起步的門檻比較低,台灣那邊拍網劇的多嗎?
也有網劇,但不普遍,最後還是市場機製,在台灣看網劇,有國外選項,沒有國外劇也有內地劇的選項,台灣自產的平台不夠多,點擊量不夠大,內地這邊視頻平台超大,點擊率是過億,台灣那邊多的話也就幾百萬,這也是市場。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 444 期 文章,年度華語驚喜!
回複 #+任意數字 如 #131 有驚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