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網絡作家匪我思存微博發文吐槽流瀲紫抄襲自己文字:"我還以為就一個惡心的××傳呢,沒想到如懿傳還抄,還連我錯別字一起抄。"
編者按:近日,隨著電影《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的上映,原著涉嫌抄襲的爭議再度在網上掀起波瀾。8月9日,原著作者唐七在微博公開了一份聲明及鑒定書,否認抄襲。這邊廂唐七抄襲風波未平,那邊廂,流瀲紫(代表作《甄嬛傳》)又被拽進抄襲疑雲。網絡作家為何總陷抄襲風波?恐怕作者、讀者和整個網文生產機製都脫不開幹係。
作者套路
該拷問的不僅是作者還有整個產業機製
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在目前這個生產機製、寫作土壤中很難出現。對寫作速度的極致要求、高度同質化的套路,對同類型作家來說,也很難判斷他們誰抄襲誰,意義也不大。事實上,網絡作家不斷陷入抄襲風波,該拷問的不僅是個體,還有整個產業機製。
網絡作家抄襲,簡直是摁下葫蘆浮起瓢。8月10日,網絡文學作家匪我思存微博發文吐槽流瀲紫抄襲自己文字:"我還以為就一個惡心的××傳呢,沒想到如懿傳還抄,還連我錯別字一起抄。"而就在半年前,還有11名作家聯合起訴《錦繡未央》作者秦簡涉嫌抄襲。據網友對比,《錦繡未央》涉嫌抄襲小說200多本書。這些年,我們實在見識了太多網絡作家涉嫌抄襲的事件。今天張三被曝抄李四,明天李四被曝抄王五。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這些筆墨官司,簡直比他們那些情節簡單、語言矯情的文章,好看得多。
當然,再看看現在網絡作家的產量,有時候抄襲也可能是無奈。媒體早就爆出,網絡作家生存不易,3%月薪超萬元,九成人沒錢拿。網絡作家的成名之路基本是一人成名萬骨枯。在沒出名之前,怎麼辦?隻能拚命寫(抄)。
像流瀲紫這個量級的作家,其實已經沒必要抄了。她這個所謂抄襲,其實也隻是個別語句類似,在未有大量證據之前,也隻能說是"疑似"。不過,流瀲紫的成名作《甄嬛傳》即使沒抄,是不是也分分鍾有《紅樓夢》的既視感?大量《紅樓夢》裏的對白、詩詞,連日常器物、平常吃食都是從《紅樓夢》裏扒出來的。我就不信了,清朝人想吃清淡的就來棗泥山藥糕、閑坐就要打瓔珞?其實這都是從《紅樓夢》裏拿來的"道具"。
如果時間充裕,估計他們也不想重複先人、重複自己、重複別人。可對大多數渴慕成名的網絡作家來說,一天寫一萬字是常態,有的作家創作速度平均每小時1000字,有的作家5年出14本書。這比一輩子灌了自己3萬杯咖啡,寫出《人間喜劇》的巴爾紮克,寫作速度還要快。生存壓力巨大,小說注水、抄襲,嚴重套路化就在所難免。
網絡作家如何生存,自然要看點擊量;點擊如何保證?當然得有數量。網絡小說,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更新,就是在這個行業裏的佼佼者,也絕不敢長時間不更新。不更新,即使編輯同意,讀者也不同意。時間久了,讀者會流失,這也是作為網絡寫手最痛苦的事。
這樣的生產機製下,很難出精品。村上春樹說,"寫小說這個活計,概而言之,實在是效率低下的營生……我甚至覺得,大概沒有如此效率低下,如此拐彎抹角的工作了。"寫作是孤獨而艱難的。可在目前網絡文學的生產機製下,"慢工"肯定沒有市場也沒有生存空間。
寫作需要采風、需要生活,整天坐在書齋裏,整天瞎編,即使天縱英才也有才思枯竭的那一天。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在資源枯竭到來之時,恐怕除了重複自己就是抄襲別人。不言而喻,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在目前這個生產機製、寫作土壤中很難出現。對寫作速度的極致要求、高度同質化的套路,對同類型作家來說,也很難判斷他們誰抄襲誰,意義也不大。事實上,網絡作家不斷陷入抄襲風波,該拷問的不僅是個體,還有整個產業機製。
讀者追捧
讀者熱衷同質化網文是在"激勵"作者抄襲
一方麵有人指出大熱的小說有許多相似之處,另一方麵,更多的人不厭其煩地閱讀結構類似的小說。大家隻是要找個類似的地方做相同的夢,這類小說要刷流量,吸引更多的人來看,必然要朝著最大限度滿足大家需求的路上走,寫作速度飛快,質量平平,內容相似。
流瀲紫的《甄嬛傳》多年前已有人指出與其他小說有相似之處,最近《冷月如霜》的作者匪我思存在微博上指出《甄嬛傳》情節與《冷月如霜》雷同。匪我思存另一部作品《玉樹瓊枝作煙蘿》裏引錯的句子"夾岸桃花敷("敷"應為"蘸")水開"、"雙鬟("鬟"應為"鬢")鴉雛色",《如懿傳》裏同樣引錯。無獨有偶,在《三生三世桃花》上映之際,唐七也被指出作品多處與其他網絡小說細節、情節上有點相似。
抄襲一事,判定難度非常大。同一類型的小說、故事,情節上相似,它不見得能成為判定為抄襲的充分必要條件。比如世界各地都有曆險記類故事、傳說,整個故事框架大致是主人公為了某個原因(得到愛情、寶藏、永生等等),經過一係列磨難,最終達到目的,成為英雄(成神、不死等等)。由於曆險記故事的性質,主人公大多具有勇敢、堅定、聰慧等性格特征。如著名史詩《奧德賽》、《吉爾伽美什》,以及我國眾多少數民族的傳說,框架差不多,主人公性格類似,然而並不存在誰抄襲誰。
網絡小說有一些大家熟悉的類型,仙俠小說、穿越小說、寵妃小說……那麼這些小說裏出現修仙、穿越的情節顯然不能認為是雷同、抄襲。往下再細一點,武俠、仙俠小說裏某人服用某種可食用的神效之物,功力倍增,它已經成了這類小說的套路,說這樣的情節是抄襲、雷同就很勉強。"椒房之寵"你引用他引用都可以,沒辦法,受君王之寵這條路窄,不是華清池水洗凝脂就是啖我以餘桃,著名的就那麼些,大家不得不將就擠擠。
為什麼網絡小說中情節、描述有相似之處的情況屢見不鮮?更多與網絡小說的形式有關。網絡上小說一熱,網友拚命摧更。一位作者靈感爆發的時候,一天能拿出像樣的三五千字已經非常了不起,網友顯然不滿足這樣的速度。消費驅使生產,東拚西湊應運而生。
這裏麵更應該探究的是觀者,一方麵有人指出大熱的小說有許多相似之處,另一方麵,更多的人不厭其煩地閱讀結構類似的小說。就像匪我思存自述的,小說中時不時犯有"雙鬢鴉雛色"寫作"鬟"一類的錯誤,有點古代文學功底的人看了覺得非常觸目。特別是"夾岸桃花蘸水開",點睛之筆在於"蘸",錯一字整句失色。
換句話說,這類小說作者功底大多數很一般,觀者恐怕也沒有仔細去推敲裏麵的文字,隻要胡亂搭個"古風"、"仙俠"的幻想世界,大家便鑽進去做自己的瑪麗蘇白日夢了——瑪麗蘇白日夢才是大家追逐的目標,精粗不論。
大家隻是要找個類似的地方做相同的夢,這類小說要刷流量,吸引更多的人來看,必然要朝著最大限度滿足大家需求的路上走,寫作速度飛快,質量平平,內容相似。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類小說可以用AI批量生產出來,大概這就是網絡小說消費推動生產的最終結局。
來自新京報
【微信號:Imuhou】
台前有光鮮亮麗
幕後有光影傳奇
我們帶您探索影視圈幕後故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