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8日星期五

夢回海訓場

多少回醉裏挑燈看劍,多少次夢回吹角連營!


酷暑時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海訓季。看到媒體上刊登的一幅幅血氣賁張、生龍活虎的練兵圖景,歲月的列車一下子又把我帶回到15年前那段難忘的時光。那時,我還是原南京軍區政治部人民前線報社總編室的一名年輕編輯。



2002年七八月間,酷暑難當的日子,山東日照、江蘇贛榆的海邊漁村,迎來了原南京軍區作戰部隊前來進行瀕海訓練的官兵。裝甲某師是王傑烈士生前所在部隊,這次參加海訓可謂全師總動員,萬人千車實兵實裝,全員額成建製,無論訓練標準還是訓練規模,都史無前例。全師官兵瞄準軍事鬥爭準備需求,熱烈響應軍委和軍區黨委號召,立誌到陌生的大海中去搏擊、去錘煉,誓當"兩不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傳人,不斷提升打贏本領,書寫當代革命軍人新傳奇新風采!



年年忙海訓,年年有風景。海訓場上,官兵們訓練、生活、學習、娛樂怎麼樣?他們吃得好、睡得香嗎?今年訓練與往年訓練有哪些不同……


官兵們剛紮下營寨,時任社長劉東耕、副社長林強、總編室主任朱有華就決定把報紙宣傳的關口前移,在一版開辟《記者夜訪海訓連隊》專欄,派出記者深入海訓第一線見證、感受、壯繪練兵圖景。這是報社的老傳統,也是一貫的"規定動作",平時隻要軍區部隊有重要工作、重大事件和重大典型,總要在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奔赴現場采寫重磅稿件,傳播權威聲音。我想,這是人民前線報社作為軍區黨委機關報的應有使命和職責,也是辦報60年來血脈賡續形成的"前線品牌"、"前線風骨"的真實寫照。


除原第12集團軍裝甲某師外,此時,原第1、31集團軍所屬部隊也在海邊駐訓。報社決定兵分多路、多點作戰:閩浙方向,由其他編輯出擊采寫,我則獨赴蘇魯方向采寫。當時,我還沒"轉正",還是見習編輯(其實軍區政治部關於我的任職通知已下,報社還沒宣布而已)。社領導和朱主任把這一任務交給我,多半是讓我在重大任務中摔打鍛煉、學習提高吧。還有,也許是我到報社工作大半年來執行任務不錯,特別是年初《記者夜訪連隊》專欄任務完成得不錯。


"這是一次即采即寫即編即發的任務,每篇1500字左右,既要全景式展現海訓部隊官兵精神風貌,又要配發記者夜訪感言。每篇主題不重複,角度要新要小。當前,海訓是重頭戲,軍區首長、機關和全區部隊的同誌每天都在關注著我們報紙,我們要抓住特點深挖亮點,決不能有任何閃失。"出征途中,朱主任的話語不時在我耳畔回響。明知任務艱巨,但我幹勁衝天,激情似火。擁有信任,比擁有其他一切更重要。


在徐州,我與某炮兵團政治處幹事郭愛華接上了頭。郭愛華剛從原北京軍區調到該團時間不長,他在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幫助工作時,我們就成了幾乎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一根大蔥,幾包煎餅,當然,少不了徐州地方特產玉米稀飯。我與郭愛華坐在街頭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邊談論著即將麵臨的采寫任務。


當時,該團參加海訓的先頭部隊已出發。郭愛華建議留守營區的團領導陪同接待我,被我婉然謝絕。我不喜歡格式化、程序化的接待。那個年頭,聚會時喝個幾杯酒是必不可少的。隻是,喝酒誤時,甚至誤事。那天晚上,在郭愛華的宿舍,他把床讓給了我,而他自己則打起地鋪。悶熱狹小的空間,電風扇轉動聲、呼嚕聲、拍打蚊蟲聲、窗外知了的鳴叫聲,交織在一起。好一首優美動聽的夏夜催眠曲!



次日上午,在徐州通往日照的公路上,我們乘坐的大巴頂著驕陽,疲勞奔波4個多小時,終於抵達裝甲某師臨時宿營地——日照中學。


師裏極為重視報社此次組織的采寫策劃活動,專門讓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劉佩林負責對接、全程陪同。副師長陳平代表師首長在機關臨時餐廳設宴為我接風洗塵。交談中得知,陳副師長竟然是我的淮安同鄉。如今,陳副師長已調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我們還常有聯係。



我主動要求住在師政治部機關臨時寄宿的日照中學學生宿舍樓裏。這裏和連隊排房沒什麼兩樣。時值暑假,學生們已經離校,校園裏來來往往全是清一色皮膚被曬得黝黑、身穿迷彩服的軍人。師政治部領導建議我搬到地方賓館,那裏空調、熱水一應俱全,住宿條件會好很多,且環境安靜便於寫稿。我謝絕了他們的好意。


吃大鍋飯,睡上下鋪,上公共廁所,洗公共淋浴間……這是一種久違的連隊生活。我感到有滋有味。雖然,悶熱無比。雖然,吃飯要整隊集合。雖然,集體居住。雖然,夜間要經受蚊子叮咬。但隻有當過兵的人知道,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兵味。



抵達日照的當天下午,我就忙開了:一是請師領導介紹全師部隊海訓麵上情況;二是向訓練、軍務、群聯、組織、軍需等部門人員了解相關情況;三是從海訓部隊官兵代表的談話中捕捉"活魚";四是召集相關新聞報道骨幹進行思想碰撞。


爭分奪秒,隻爭朝夕!軍事記者首先是一名戰士,相比其他記者,更要學會吃苦,學會付出。我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工作模式。全師參加海訓的近萬名官兵根據駐訓海域分點居住在不同寄宿地,有學校,也有民房。有時,從一個寄宿點驅車到另一個寄宿點,得花上個把鍾頭。為了盡可能節省時間,每天一吃完晚飯,我和劉佩林、郭愛華等人,就和著夜色,鑽進迷彩獵豹車,到每一處寄宿點去探訪。通常,從晚上7時到次日淩晨1時。采訪歸來,就得抓緊寫稿,一刻也不能耽擱。因為,每天報紙都開"天窗"等著我們的稿件發排大樣送審出版呢。



在外獨自作戰,勞苦自不必說。起碼的生活設施其實很多時候都不具備。但這些於我並不重要。出發之前,我就給自己立下規矩:不管條件多麼艱苦,決不能搞特殊,通過與戰士零距離,感知他們的酸甜苦辣。每天,我最關注的就是采寫什麼、到哪裏采寫、怎麼采寫。那段日子,為了得到戰士與親人打電話的第一手資料,我守候在電話亭邊整整3個小時;為了體驗戰士洗淡水澡的真實情況,我不顧感冒用涼水和戰士一塊衝澡;為了嚐一嚐蚊子的厲害,我在帳篷裏與戰士長時間一塊蹲著聊天;為了感知通信兵的艱苦,我冒著攝氏41度的高溫在電台車上與他們一起值班,整整一夜未曾入眠;為了探得第一次下海的滋味,我還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兩次跑到海裏與戰士共訓練。夜半采訪歸來,我躡手躡腳,生怕吵醒同宿舍的戰士,而自己躲在會議室裏挑燈夜戰。蚊蟲叮咬了,就塗抹一點風油精和清涼油。肚子餓了,就泡上一桶方便麵。有時,師報道組鄧元生幾個小兄弟還特意從街頭炒幾個菜回來邀我樂一樂。那種滋味苦中有甜,苦樂相伴,注定一輩子也忘不了。



每天,我都與朱主任保持熱線聯係。在電話裏,他傳達他的問候,他的關心,他的教誨,具體到每一篇稿件的主題選擇和題材取舍。他心底無私,真誠待人,把滿腔赤誠和滿腹才華熱心傳授給與他相識的每一個人。多年來,在我眼裏,工作中他是領導、是老師,生活中他是智者、是兄長。如今,他已轉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主任,盡管他事務纏身,但我不管大事小事還是總愛向他彙報。


稿件采寫到第七篇時,按照要求,我又轉戰來到贛榆海邊,深入在此駐訓的臨汾旅和原坦克某團采訪。我住在原坦克某團寄宿的漁村小學校舍,也就是在這裏,結識了團政委張亞軍和團政治處幹事王冠軍。一個"亞軍",一個"冠軍",當年有許多佳話相傳。後來,王冠軍成了我的報社同事,張政委也轉業到了地方工作。他們給我采寫提供了許多熱心幫助和支持。



稿件采寫了10篇,刊發了10篇。所采寫的10篇稿件,涉及女兵、洗澡、打電話、文化活動、睡覺、吃飯、人員管理、武器管理等多個主題,分別為《黑黑的女兵》《歌聲把大海敲響》《與通信兵一起值班》《鍋碗瓢盆小夜曲》《九點,戰士都在床上》等。在前後長達12天的時間裏,我緊張卻又充實和興奮。此次夜訪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著力探索海訓的規律和特點",為軍區首長和機關職能部門治兵施訓提供參考。因此,在寫每一篇稿件前,我都要反複問自己,這篇稿件能不能寫,選擇的角度切不切合時機,所反映的問題具不具有普遍性、針對性。這其中,雖然有過夜半苦思冥想的無助,有過孤身作戰的辛勞,但,苦並快樂著。這,不正是時代賦予一名軍事記者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嗎?



我為日照當地幹部群眾新時期深切的擁軍情懷所感動。從部隊各級群聯部門得知,當地幹部群眾為支持官兵海訓,不計報酬,不講價錢,不說二話,隻要部隊有所需,他們就想方設法來支持。為讓官兵們睡得香甜,不少村民甘願將通風明亮的房間騰出來給官兵居住,而一家人打地鋪。一戶人家甚至將準備給兒子結婚的新房讓了出來。一些鄉親還自發組成擁軍服務隊,利用一技之長無償為官兵盡力能所及的幫助。我的采訪本上,至今記錄著王大娘夜半熬雞湯犒勞生病官兵、李老漢將自家漁船服務海訓部隊等眾多故事。雖然,這些素材未能變成鉛字發表,但我在心底深深地感激他們。他們是識大體、顧大局的新時期"沂蒙兒女"。他們不愧是子弟兵的再生父母。


我為海訓官兵勇猛頑強無私無畏的訓練英姿所感動。雖然,刻苦是戰士的本色,訓練是戰士的天職,但我還是從心底深深地敬佩他們。在思想價值日益多元的今天,極少部分人"三觀"出現了錯位,不願吃苦、不想吃虧儼然成了這些人的共有標簽。然而,我們的戰士每天頭頂烈日,任日曬任雨淋任風吹,與海浪搏擊,與海水相伴,白天訓練夜裏還要站崗,一個個皮膚曬得黝黑、幾度脫落,卻從不叫苦叫累、畏怯退縮。他們用刻苦訓練踐行著"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的豪邁誓言,展示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精神風貌和家國情懷。他們,視平凡崗位為職業、為人生操守。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這種品質,我想,今後他們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會幹得很出色。這是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和敬畏,更是一種立身做人、成就事業必備的品質。


"生活是記者的生命。"老一輩新聞工作者閻吾的從業心得,至今讓人受益斐淺。由於采訪挖得深、寫得實,稿件刊登後,受到來自多方麵的讚許,很多人給予肯定和鼓勵,紛紛認為生動傳神,以小見大。在《能否洗個淡水澡》裏,我這樣寫道:"兩名身著迷彩服的戰士正吃力地抬著一桶水走到記者眼前。記者打開手電一看,隻見他倆額頭上滾出了一串汗珠,上裝已被汗水浸透。"在《定格熄燈後的連隊幹部》裏,我這樣寫道:"燈光下,蔣然睡態可憨,嘴角還流出了一串口水。記者想幫他擦一擦,王指導員手一擋,輕聲說道:'別——別把他弄醒了。'"在《忙碌的電話亭》裏,我這樣寫道:"熄燈號響了,剛剛還忙碌不停的電話亭頃刻間便恢複了寧靜。是啊,兒行千裏母擔憂。海訓在外,抽空給遠方的親人打個電話道聲平安,讓他們少添擔憂,也是做兒女的一份責任。想到這,記者也不禁提起話筒。"這些感受,純是一種自然流露。拿起筆,就會不由自主想到戰士們的海訓之苦,想到他們以苦為樂的熱血情懷。軍事記者與基層官兵的心始終同在、同激蕩!



時光荏苒,一晃十五年過去了。當年海訓場上的一幕幕情景,任歲月流逝,仍不時浮現我的眼前,揮之不去。因工作原因,我有幸成為人民軍隊建設發展史上的一名親曆者、見證者和記錄者。如今,伴隨改革強軍的時代大潮,人民軍隊建設翻開了新的一頁。盡管我已脫下軍裝轉業地方工作,但對人民軍隊的那份摯愛、那份情懷,已化作血脈,融入血液。


直到今天,我還想著陽光、夜色下的日照和贛榆,想著波濤洶湧碧浪無垠的大海,想著再有一天重返舊地回味時光。


這一天一定會早日到來。



作者 | 蔣守昌(王傑部隊海訓老照片由王磊提供)

編輯 | 左海亮、靳奎

監製 | 代烽



相關文章
"在一起"後絕不是隻能進不能退2017年07月27日
【教程】如何正確使用和維護電池?手機、相機、筆記本通用2017年07月27日
孫正義最新預言:巨變即將到來,感覺睡覺都是浪費時間2017年07月27日
【CHRC分享活動】20170802-北京-管理培訓生招募與培養論壇2017年07月27日
沈從文:李白的胡子應該是翹翹的!2017年07月27日
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2017年07月27日
蒙牛、旺旺、可口可樂集團要做同一款產品!到底誰能贏?2017年07月27日
"我愛生活,我愛加班"2017年07月27日
好久好久沒看過這麼好的懸疑片了2017年07月27日
重回侏羅紀,你能跑贏霸王龍嗎?2017年07月2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