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7日星期四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

"走廊裏介紹的過敏檢測還有嗎?"科技日報記者問。 "生物共振檢測?沒有了,更新的技術出來了,那個就不用了。"醫生一邊敲鍵盤填寫電子病曆,一邊答道。 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皮膚科門診外的宣傳欄上,該院皮膚科特色醫療介紹的第一條赫然寫著:"我科采用生物共振儀,可對400多種過敏原進行無創檢測及脫敏治療。"

(原標題:生物共振檢測:國外被爆偽科學 國內卻成香餑餑)

本報記者 劉園園

這是從2003年開始引進中國的一種德國檢測設備,至今活躍在國內多家醫院。然而所謂的生物共振技術,卻在最近被爆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偽科學"。

"特色醫療"不約而同停用

8月12日至14日,科技日報記者暗訪4家北京地區的醫院,其中2家三甲醫院,1家三乙醫院,1家民營醫院。這些醫院都在官網聲稱,可以利用進口的生物共振治療儀來檢測過敏原。

"聽說咱們醫院有進口的儀器,不抽血就能檢測過敏原?"記者在民航總醫院谘詢皮膚科醫生。

此前有網友爆料,曾在這家醫院用生物共振治療儀查過敏原,並曬出了檢測結果。民航總醫院官網在介紹該院皮膚科的特色醫療時,標題便是"德國BICOM生物共振係統對常見過敏性疾病過敏原的檢測"。

"那個機器已經壞了,查不了。原來是450元一次。"醫生不假思索地說。

"以後還可以進行這項檢測嗎?"

"這個機器是進口的,很多零件都壞了,估計修不好了。"醫生回答。

也許是巧合,記者在4家醫院問起這個檢測項目時,答案竟不約而同地一致:現在不做了。雖然如此,記者在全國多家醫院官網搜索到推薦介紹此類生物共振治療儀的信息。有的甚至放在首頁醒目位置。

出現在這些醫院官網上的生物共振治療儀,主要有兩個品牌,百康(BICOM)和摩拉(MORA),均來自德國。它們均聲稱,能存儲40多類共計5000多種常見過敏原和藥物電磁信息,且檢測過程無創傷、無痛苦。

至於其原理,則更加不明覺厲:可以檢測人體生物電磁信息,分離出人體病理信息並"反轉後回輸給人體"消除病理性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實現過敏原的檢測,又能實現病人的脫敏。

生物共振真的可以查過敏?

"這種儀器進入國內很多年,確實很多醫院在用,而且聽說在某些地區,醫保可以報銷。"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石海雲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查詢發現,百康和摩拉生物共振治療儀分別在2003年和2005年通過國家監管部門批準。它們的適用範圍都是對患者過敏性疾病的治療。

在醫藥器材交易網站上,可以找到生物共振治療儀的銷售信息。上海聚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線銷售的德國百康生物共振治療儀,報價為92.8萬元一台,"三天內發貨"。

"主流科學家認為它沒有依據。"談到生物共振治療儀的功能,石海雲說。

石海雲介紹,正規的過敏原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體外試驗,就是先抽血,再檢測血清裏的特異性抗體。"如果某種過敏原對人體致敏,人體會產生特異性的過敏原抗體,又叫IgE抗體。這種方法的原理就是尋找體內特異性的IgE抗體。"石海雲解釋說。

另一種是體內試驗,讓過敏原與人體發生接觸,包括皮膚點刺試驗和斑貼試驗等。"如果對某種物質過敏,過敏原會與人體產生的IgE抗體發生反應,間接反映到皮膚上。"石海雲說,這樣就可以判斷人體對某種過敏原是否過敏。

"但是生物共振技術,我們不知道它的機理是什麼。查過敏原是查體內特異性抗體,生物共振技術卻說要查頻譜,到底有什麼道理,大家也不知道。"石海雲笑著說,"我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是個保健品吧。"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前任會長朱學駿也曾在微博上介紹,查過敏原較為正確的方法是血特異性IgE檢測,皮膚點刺可作為過篩試驗。"國內有些醫院開展的生物共振試驗,並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結果是很不可靠的。"朱學駿在微博上表示。

同一技術,國內外境遇冰火兩重天

在國內和國外,生物共振技術的境遇可謂冰火兩重天。

與在國內堂而皇之進入多家醫院,甚至被標榜為"特色醫療"不同,石海雲告訴記者,他開會時曾與德國專家聊過生物共振治療儀,"他們說這個在德國並不是主流的東西"。

國際權威學術機構也認為其宣傳存在誤導。

2006年,瑞士過敏和免疫協會在德國《皮膚病學雜誌》刊登官方聲明,認為生物共振技術的療效缺乏科學依據,並指出生物共振技術的宣傳具有誤導性。這份聲明總結說,生物共振療法的例子很好地展示了,"偽科學語言可以將毫無意義的廢話描述為科學"。

在生物共振治療儀的"老家"德國,媒體對該技術也多有關注。2012年德國《南德意誌報》官網在報道該技術時介紹,曾有大量科學實驗對生物共振療法進行測試,然而結果都是否定的。因此德國商品檢驗基金會強烈不推薦這種技術,並認為生物共振療法"必須被看做純粹的投機和對病人的誤導"。

"這種儀器試圖辨別人體在健康和生病狀態下產生的不同的波……然而並沒有科學證據證實這一點。"2013年,德國《明鏡周刊》官網在介紹生物共振療法時說。

國內外互聯網上關於生物共振技術的內容也形成鮮明對比。在百度百科或互動百科查找與生物共振相關的關鍵詞,可以看到"先進的過敏性疾病診斷治療係統""係統治療有效率為83%"等說辭。而在維基百科,生物共振療法(Bioresonance therapy)直接被斥為"偽科學"。

一位不願具名的三甲醫院兒科醫生告訴記者,雖然他所在的醫院沒有引入這種設備,但他了解到很多醫院都在用。而且業內人士基本都知道生物共振治療儀隻是一個創收工具,對病人沒有任何益處。這令他非常反感:"用這些連基本原理都不成立的儀器來指導治療,這不是在坑病人嗎?"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

"走廊裏介紹的過敏檢測還有嗎?"科技日報記者問。 "生物共振檢測?沒有了,更新的技術出來了,那個就不用了。"醫生一邊敲鍵盤填寫電子病 …

卸任同濟大學校長之後,他要延緩人類大腦衰老 | 專訪裴鋼

阿爾茨海默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理解、最難以被戰勝 ... 的病例大多集中在中重度阿爾茨海默患者身上,這些患者留給科學家和醫生的空間都太 …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 : DEAL ...

"走廊裏介紹的過敏檢測還有嗎?"科技日報記者問。 "生物共振檢測?沒有了,更新的技術出來了,那個就不用了。"醫生一邊敲鍵盤填寫電子病曆,一邊答道。

今天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_網易科技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醫院 過敏原 治療儀 網易首頁 應用 網易新聞 網易公開課 薄荷直播 網易紅彩 網易財經 ... 在國內和國外,生物 ...

11 小時前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真 …

為您提供全方麵的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相關信息,(原標題:生物共振檢測:國外被爆偽科學 國內卻成香餑餑)本報記者 劉園園這是從 ...

今天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IT新聞- …

"走廊裏介紹的過敏檢測還有嗎?"科技日報記者問。 "生物共振檢測?沒有了,更新的技術出來了,那個就不用了。"醫生一邊敲鍵盤填寫電子病曆,一邊答道。

今天
德國"生物共振波"過敏源檢測被指不靠譜? 偽科學變身 …

它既然在醫院裏能應用,在好多大醫院都在 用,準確率是國家給你把關的,這個你不用想了。這個準確率很高,就是有點太靈敏了 ... 隨後,周女士拿出四天前 ...

2017-7-21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_科學探 …

(原標題:生物共振檢測:國外被爆偽科學 國內卻成香餑餑) 本報記者 劉園園 這是從2003年開始引進中國的一種德國檢測設備,至今活躍在國內多家醫院。

今天
德國生物共振波過敏源檢測被指不靠譜 偽科學變高科技| …

德國"生物共振波"過敏源檢測被指不靠譜?偽科學變身高科技國內登上大雅之堂央廣網北京7月21 ... 它既然在醫院裏能應用,在好多大醫院都在 用,準確率是 ...

2017-7-21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_移動版 ...

"走廊裏介紹的過敏檢測還有嗎?"科技日報記者問。 "生物共振檢測?沒有了,更新的技術出來了,那個就不用了。"醫生一邊敲鍵盤填寫電子病曆,一邊答道。

今天
【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真 …

為您提供全方麵的生物共振技術被指偽科學,國內很多醫院都在用相關信息,... ... 怎麼查詢網站是夠備案的信息?工信部網站備案查詢的教程 為何大家都偏愛借勢 ...

今天
德國生物共振波檢測被指不靠譜偽科學變高科技_長 …

德國生物共振波檢測被指不靠譜偽科學變高科技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多媒體報紙 長江日報 武漢晚報 武漢晨報 新聞熱線 66668888 ... 它既然在醫院裏能應用,在好多大 ...

2017-7-25
相關文章
"雪球地球"如何導致複雜生命體的演化2017年08月17日
經過冷凍幹燥處理的泡沫能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2017年08月17日
SpaceX飛船攜帶冰淇淋抵達國際空間站2017年08月17日
日食期間電離層高能量輻射源將關閉:通訊設備癱瘓2017年08月17日
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粘液"房子"可以將微塑料帶到海底2017年08月17日
NASA將地圖發送到太空的決定可能使人類成為外星掠奪者的目標2017年08月17日
日全食期間 美國民眾或能觀測到一顆掠日彗星2017年08月17日
印度孟買已發現5隻藍色流浪狗 疑河水汙染導致2017年08月17日
世界首例:科學家將攜帶藥物的微型馬達輸送到小鼠胃部2017年08月17日
轉基因魚:中國最先出成果卻為何遲遲"上不了桌"2017年08月1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