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7日星期四

“機器換人”愈演愈烈:珠三角的廠長們在憂慮什麼

過去五年裏,索菲亞家居股份有限公司(002572.SZ,下稱"索菲亞")的信息與數字化中心員工數量從20多人增長大到了500餘人,足足擴大了25倍。而在索菲亞數萬平方米的工廠裏,記者平均每走30到50米才見到一兩個工人,他們或在操作控製台,或在做簡單的搬運,工人們看起來要比那些繁忙的機械悠閑得多。

機器人正在取代許多體力工作的崗位,這些機器人雖然購買成本昂貴,但除了提高生產效率,也降低了由於人為原因而導致的出錯。渣打銀行今年7月發布的《中國、東盟及前景》報告中,調查了珠三角地區200多家企業製造商,這些製造商們預計工資平均漲將或達7.2%。在這樣的背景下,希望使用更多機器人來代替工人的企業家不在少數。

6月28日,在深圳舉辦的華南國際工業自動化展覽會上,幾乎每一個人展台前都展示著正在工作中的機器人,一個個規律地進行著重複工作,動作整齊。經濟觀察報記者接觸了來自珠寶、電纜、玩具和家具等多個行業的廠商,他們前來尋找能夠給他們的生產線導入自動化設備的機器人企業,用那些不知疲倦的機器人代替需要吃飯、休息工人。

廣東省是中國的大型製造業中心,也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聚集地。這些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廠,正在努力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減少對從事基礎勞動力的需求,而機器人的市場則正在越變越大。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2010年到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了5倍多。2013年以後,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占全球市場的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1/5,到去年已接近1/3。

7月3日,廣州增城下起了小雨。索菲亞的總部位居於此。去年,索菲亞完成了45.3億元的營業額,信息與數字化中心總經理王韌告訴記者,從他在2012年來到索菲亞工作算起,至今索菲亞的營業已經增長了3.7倍,在公司規模增大的同時,但工人數量卻增長了不到1.5倍。這是自動化、信息化給索菲亞帶來的最重要的成效之一。

位於增城的櫥櫃工廠總投資超過4億人民幣,是索菲亞在2014年從法國引進的司米櫥櫃全球第五大工業園。在司米櫥櫃工廠裏,一塊塊木板有條不紊地在流水線上被切割、封邊、打孔、分揀和包裝,然後經過機器的檢測和稱重後,通過運輸帶進入全自動智能立體倉庫,等待著發往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偌大的工廠中,記者平均每走30米,才看到一兩個工人或在操作控製台、或進行簡單的搬運工作。

離櫥櫃工廠不遠,是索菲亞定製衣櫃及其配套定製櫃的華南生產基地,索菲亞總部所在地。記者參觀的一個車間,每個班次50人,可以完成600到800個訂單,即8萬件大小規格不同的板件,平均每個工人每天可以完成約1600多件板材的處理。而在導入自動化生產線之前,一個車間每日隻能完成300個不到的訂單。

自動化設備不斷增加的同時,索菲亞的信息與數字化中心變得越來越龐大。2012年,當王韌加入索菲亞時,IT團隊隻有20多名員工,如今已經增長到500多人。他們承擔起了公司的IT技術、數據處理和產品研發、製造大數據和營銷大數據分析等相關工作:與成品家具不同,從事定製家具的索菲亞每天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終端門店的個性化定製產品需求,如何把這些需求轉化為可以大規模、數控化生產的數據,從而實現智能化大規模生產,是整個企業運轉的根本。

板材從柔性生產線加工完成,再經過清洗、質檢和分揀、然後把尺寸正確、品質合格、同一訂單所含的板材集合到一起,打包發運給客戶,機器人的使用還讓索菲亞在板件分揀的工序中減少了80%的人力成本。

十幾年前,按照單個訂單製作衣櫃最大的壓力在於需要大量技術工人。他們跟傳統的木工師傅一樣,核心的工序都是由師傅來決定的,同一張圖紙,打孔的方式可能都會不一樣,甚至還會出現大量的錯誤。

索菲亞工廠的自動化設備基本都來自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但在王韌看來,中國工廠的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做得比歐洲的企業做得並不差,更接地氣,速度效率更高,這主要體現在對大量信息數據的管理,和與自動化生產線的結合。"歐洲市場發展緩慢,生活也安逸,歐洲企業沒有我們這麼大量的訂單,沒有我們這樣不斷加強自動化、信息化處理能力的動力。"王韌告訴記者,如今他更關注的是如何招到既懂信息化、又略懂家具行業的人,但這樣的成熟人才並不好招聘,大多都需要實踐近半年才能獨立承擔工作。

深圳市得潤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建民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得潤電子從2012年開始相繼收購了一批歐洲企業,邱建民告訴記者,當公司告訴歐洲的子公司相關市場擴張的戰略時,歐洲的員工就會疑惑:為什麼要擴張,現在不是做得挺好的嗎?

最近,得潤電子需要建設新的生產線,最新的工廠選在了重慶。邱建民說,除了當地的支持力度較大外,重慶本地工人多、流動性較低也是一個積極的客觀因素。

廣州一位不願具名的製造企業生產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的時候到了生產旺季,有些工頭會鬧事。"與法定薪資上調相比,集體工資談判話語權的情況正在增加。《中國、東盟及前景》調查的200多家製造商中,近4成企業稱過去半年與職工代表有過正式工資談判,而工資談判製趨於導致更大規模的工資調整:談判後上調工資的企業漲薪幅度平均達12%。

但是,並不是所有企業在導入自動化生產線的時候都能一帆風順,特別是對於產品較為精密的小規格產品而言。

範伏清是貝爾順集團的董事長,他的公司主要製造和銷售骨傳導耳機等可穿戴設備,有8條生產線,近800名員工。範伏清說,去年看到一位家電企業老板的朋友引進去數台機械手,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部門崗位的人工需求的同時,還拿到了60萬元的政府補貼,他今年也決定效仿。

但由於範伏清的企業生產的是尺寸小、零部件較為精細的耳機,讓他碰到了更多的困難。"不敢停,不敢停。"這是範伏清對現有生產線導入機械手的方案進行了解後的第一反應,那就是不敢停工。

範伏清招聘工人時非大專畢業以上不招,他的用工成本要比做家電的朋友高得多。他說,因為零件小、材質脆弱,工人非常容易不小心用力過大掰零件,損失非常大,而大專以上學曆的工人在工作中則更為細致和耐心。這導致他的工人工資在包吃包住的情況下,每個月要支付人均工資4000多元,而那些家電企業朋友的工人隻需3000元左右。

一開始,範伏清希望改造舊的生產線,引進一些機械手。但是,"經過研究,發現行不通。"範伏清麵臨許多之前意想不到的問題。

首先是機械手長期工作導致的地板塌陷,會影響精度。範伏清說,工廠的地板是水泥的,將機械手放置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了一段時間作業後,地板會開裂、塌陷,而由於產品極為驚喜,幾毫米的位移,就會導致機械手作業不夠精確。而如果要在機械手與水泥地之間加墊層,則需要生產線停工才能完成。

甚至車間的溫度,也影響了機械手的溫度。由於機械手與零部件直接接觸的部分是塑料,在廣東這樣高溫、濕冷與悶熱、潮濕天氣等說變就變的地區,溫度、濕度的變化,都會導致機械手塑料件的變形。"太熱,塑料裏的水分就蒸發幹了,塑料就會縮水變小;太潮,塑料又會膨脹,變大。"範伏清說,塑料一旦出現變形,工作精度就會受影響,產品質量就可能難以保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還會出現同一批次產品全部不合格的糟糕狀況,損失巨大。甚至,由於機械手操作次數多,而塑料件與零部件的接觸麵小,使用久了就會有痕跡凹槽,也會影響機械手的操作。

最終,範伏清決定不改造舊線,而是在下半年增加的2條新生產線導入機械手。他說,到時候需要專門請熟悉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團隊對生產線進行管理,他們是保證自動化能不能做成的關鍵。如果機械手成功安裝,範伏清的每條生產線可以節省30名以上的工人,這意味著每個月能省下24萬元的現金工資,以及60名員工的食宿成本。

範伏清碰到的問題並非特例,高精度操作對機器人而言是目前較難攻克的一大難點。然而,有的行業對精度有著天然要求,珠寶、黃金便是其中一個。

在華南國際工業自動化展覽會上,一名珠寶工廠的廠長找到了專門從事輕型機器人製造和解決方案的李群自動化的市場總監張存良,谘詢為戒指的生產製造導入自動化設備的可能性。

聊了約半個小時,廠長邀請張存良有時間到工廠去瞧瞧。張存良告訴記者,戒指的加工、打磨,太困難了,因為太小,機械手如何抓鬆了,則打磨不到位;如果抓得過緊,則可能會造成磨損,而珠寶、黃金的磨損成本往往極為高昂。

與不同行業的生產特點進行結合是一些機器人企業碰到的最大難題。李群自動化的創始人石金博是大疆無人機董事長李澤湘的學生,她告訴記者,成立公司6年,最大的難點便是如何將機器人應用到不同行業的問題,因為隔行如隔山,不同領域的生產特點對機器人的操作有著千變萬化的要求。

李群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同於機器人在汽車總裝這樣的應用,廣東當地以輕工業為主,中小型企業眾多,對小型輕量級的工業機器人有大量需求,但許多企業卻無法買到真正適合自己、能夠解決特定問題的機器人。

2012年,李群自動化與其他生產商合作進行設備生產,但由於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所研發的產品未引起市場關注,幾番折騰,到2012年底,在資金和團隊上都出現問題。關鍵時刻,李群自動化參與了蘋果公司的一個項目,日夜加班,交付了樣機得以生存。

從那以後,利群自動化便開始進行產品轉型,自主進行機器研發與製造,並在食品包裝、3C電子這樣規模大、人工消費大的行業做了大量調研,設計能讓工廠使用的機器人。2015後,李群自動化為廣東、香港兩家龍頭月餅企業量身定製了月餅包裝的自動化生產線。

2015年《中國製造2025》發布,"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是明確要求大力推動重點領域之一。如今,相關產業正在逐漸落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產業園,出現在了深圳、上海、江蘇昆山、香河等地。

在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出現時,另一方麵卻石金博所說,一些企業的真正需求尚未得到解決。朱曉蕊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副教授,曾擔任大疆無人機的首席科學家。她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各地的機器人產業園主要由政府推動,或許會存在一些忽視企業需求而盲目追求熱點技術的現象,但從全國來看,自動化產業發展還遠遠不足,大量企業存在著潛在的市場需求。

朱曉蕊說,對於一個相對較新的產業而言,政府的補貼、支持政策,雖然可能帶來一定的泡沫,但在產業初期的市場培育階段是必要的,而市場的淘汰機製將到產業成熟後成為主導,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文章
或許Model 3不該少了它:抬頭顯示屏2017年08月13日
買齊蘋果官方轉換頭需花費多少?- 5700元2017年08月13日
聯想Moto X4本月24日發布:預計3000元左右2017年08月13日
傳銷女骨幹以相親為名 用QQ色誘16名男青年迫其入夥2017年08月13日
亞馬遜為不可靠的日食觀測鏡購買者提供退款服務2017年08月13日
八個月內連破三道大關 海外比特幣價格突破4000美元,再創新高2017年08月13日
京東微聯上傳用戶WiFi密碼 回應:不會導致泄露2017年08月13日
監管批設收緊 網絡小貸牌照受捧轉讓三四千萬2017年08月13日
FCC決定將"網絡中立"評論時間延長兩周2017年08月13日
"賺它一個億"等,這樣奇葩的公司名字以後沒法取了2017年08月13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