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宇琦
"當初南昌起義在起義前臨時更改了時間,提前了兩個小時發動,所以我們的片子也臨時提前了半天,算是一個噱頭吧。" 遺憾的是,這樣一種巧思,完全被掩蓋在了對電影的罵聲中。
很少有影片會像《建軍大業》這樣,在還沒上映之前,就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了。
現如今,"噴《建軍》"已經成為了一種社交媒體上的政治正確,就連不少權威的賬號出來發聲力挺《建軍大業》,都會被噴得狗血淋頭。
(連深受影迷們喜愛的電影資料館的官V也未能幸免於難)
那麼,這部創作陣容如此強大的電影,為何還沒上映就被觀眾們一致看衰?這部電影真的如大家所想,完全不值得一看麼?
帶著這些問題,《影視圈》采訪了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建軍大業》的編劇兼演員趙寧宇老師。
(趙寧宇老師)
"當初南昌起義在起義前臨時更改了時間,提前了兩個小時發動,所以我們的片子也臨時提前了半天,算是一個噱頭吧。"趙老師向我們解釋了電影為何會提檔至7月27號。
遺憾的是,這樣一種巧思,完全被掩蓋在了對電影的罵聲中。
命題作文?
在有關"不想看《建軍大業》"的評價裏,數量最多的一種評價就是:"這是篇命題作文,肯定通篇都是政治宣傳口號,說教意味很濃,情節性一定很差,展現出的曆史不一定真實,看起來會很尬。"
這種評價反映了絕大部分網友對於這部電影的一個認識,既然是獻禮影片,那麼其政治色彩一定很濃;而作為主旋律影片,那麼說教、喊口號的主旋律影片的通病也一定會有。
"特別是在現在文化層麵很多政策都在收緊,受眾的抵觸情緒本身就很重,這樣一部紅色色彩很重的片子勢必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一位網友這麼分析大家不喜歡《建軍大業》的原因。
那麼,《建軍大業》真如大家所料想的那樣麼?
"所有的電影都是命題作文,有政府命題、導演命題、演員命題等等,命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畫圈的過程"趙寧宇覺得,所謂"命題作文"是一個偽概念。
2016年年初,趙寧宇正式加入到《建軍大業》的編劇團隊中,參與劇本的創作。他表示,從他入組到今天,從沒有哪位領導找他談過話,告訴他要怎麼寫、傳遞什麼,所有內容都是基於他個人對於那段曆史的研究與感想而創作的。
而關於外界普遍認為的,"這是一部由政府主導拍攝的電影",趙寧宇則表示:"沒這部電影,沒有一分錢國家經費,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部門來來主抓。當然會涉及到相關部門來管轄,但這在中國是很正常的,一樣走那些流程,像醫療題材的電影就得由衛生部來管轄,這點沒什麼特別之處。"
趙寧宇認為,《建軍大業》就是一部商業電影,他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是以這一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故影片在真實性等問題上,都是有保障的。
例如,歐豪飾演的葉挺將軍,過去的影視作品在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時,都更注重其"偉光正"的一麵,力圖打造一個完美的戰場英雄形象。
但趙寧宇則指出,真實的葉挺本就是軍閥出身,所以他在私下裏是有些紈絝不羈的,比如吃穿講排場,因而和項英等人老鬧矛盾;可一上戰場,他又特別勇武,有大將風範。
(歐豪在《建軍大業》裏飾演葉挺)
所以在塑造這一人物時,趙寧宇就將這些因素提取了出來,塑造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立體的人物形象,更貼近真實。
再比如,盡管這部電影中,很多情節是圍繞國共兩黨間的矛盾衝突展開的,但在講述這段曆史時,編劇們也並沒有刻意臉譜化國民黨的將士們,而是盡可能展現了真實的人物形象。
"國共兩邊很多人都是黃埔的同學,所以在戰場上相遇時那種同學情,是很打動人的,這些我們都盡可能還原了。"趙寧宇說。
模式化?
"為什麼找我來寫?因為軍事、曆史等這些是我的強項,我比較了解,能處理好細節。" 關於觀眾所擔心的另一個問題——影片可看性如何,會不會很套路、說教意味很強,趙寧宇從編劇的角度給出了回答。
他認為,如果說《建國大業》是傳奇片、《建黨偉業》是曆史片,那麼《建軍大業》就是一部戰爭片。
和此前兩部不同,《建軍大業》的跨度相對沒有那麼大,情節不會偏散,而是集中在了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兩場大戲之中,戰爭場麵會相對較多。
趙寧宇說:"其實人文和戰爭並不矛盾,《拯救大兵瑞恩》已經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我們的曆史就是戰爭的曆史,直麵戰爭就是直麵人性,所以我認為通過塑造好戰爭主題,同樣能夠講好一段曆史。"
為了能拍好這部戰爭片,主創們費足了功夫。
韓三平、黃建新兩位大導演此次"退居二線",請來了擅長處理這類題材的香港導演劉偉強執導筒。
在趙寧宇看來,劉偉強導演是那種很能調動演員表演情緒的導演。他不像有的導演那樣,拍戲時恨不得架一堆攝影機、打一堆光在演員旁邊,而是喜歡用中長焦,將光布得很簡單,讓演員可以在一個更放鬆的氛圍下表演。
"他是一個特別大氣的導演,但做起事情來很有規劃、很高效。平時我們在那裏聊天,他會跟著笑,然後觀察、了解我們每個人,完了去想怎麼給我們安排戲。"趙寧宇說,導演對他們這些老演員比較放心,所以每次都最後拍他的部分。
據悉,劉偉強剛進組時,對建軍曆史一竅不通,表示拍這片子比自己想得要難得多。為了拍好這部電影,他苦學各種曆史知識,拍完之後他對趙寧宇說:"如今我是組裏最懂這段曆史的人了。"
而此次不當導演、做起了監製的黃建新導演,則將幕後的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很早就完成了117天的拍攝計劃,每個人的時間段都算好了。最後居然就執行了117天,一天沒有變動。
編劇方麵,趙寧宇等人也絲毫不敢馬虎,除了上文提到的曆史真實性外,怎麼讓曆史人物更有人味兒,不至於模式化、套路化太強,是最考驗編劇們的事情。
為此趙寧宇等人翻越了大量文獻,力圖找尋最符合人物形象的台詞。
"有場戲,是毛主席發表一番話,本來我們想說什麼'隻要團結起來就如何如何'的,但一想這樣觀眾肯定不愛看。所以最後我從好多本書裏翻出兩句話,拚湊在一起,'見過夜的人不怕黑',這人物形象一下子就活了。"
小鮮肉?
除了主題和劇情,本片受爭議最大的要數演員陣容了。
大量年輕演員的加入,讓本片受到了頗高的關注度,但同時也引起了不少非議甚至批評:讓這些沒有演技的小鮮肉來演,片子肯定更沒法看了!
但作為表演係教授的趙寧宇卻不這麼看。
"我們不能找100歲的人去演吧?100歲的演肯定能演到位啊,但你覺得合適麼?"他認為,讓年輕的人來演這種曆史題材,一方麵能展現年輕的革命將士們的衝勁,另一方麵和曆史的厚重感相對比,展現曆史的滄桑感。
而對於"小鮮肉"們的演技,趙寧宇則評價說:"我作為一個表演係的教授,確實覺得這一代年輕的演員,不管是我們學校畢業的,還是非院校的、選秀歌星,都跟我們或者再上一代演員不一樣了,他們有很多缺點,也有很多優點。"
但他認為,這些缺點是由時代變化造成的。現在生活好了,所以年輕人對於苦難的體驗是不足的,很多東西和老一輩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不過這樣的好處就在於,他們有著和老一輩不一樣的思考方式,能展現出新的東西。
"他們挺辛苦的。不許用替身,台詞要念標準才能來,要不然就會被罵,這是我要訓練他們的東西,你拍戲要拿出拍戲的精神出來。"劉偉強導演也表示,沒有因為戲少或者演員咖大,就放棄對他們的要求。
這些演員們也都很爭氣,沒讓劉導失望,在他看來這群年輕人真的代表了中國電影的未來和希望。
"所以我覺得這個時候更是一個考導演、考編劇、考監製的時候,這是門學問,我們得引導他們,教他們。"趙寧宇說,越是這種時候,老一輩的創作者們就越是得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是去譴責年輕一代。他就很欣賞歐豪的發揮,曾多次提出,如果歐豪願意,可以去參加他在北影的表演班。
寫在最後
這一輪細數下來,其實《建軍大業》之所以飽受詬病,真的不是因為電影本身如何。而是長期以來在主旋律影片、年輕演員等問題上,觀眾們的信任度被透支了太多,故對這部聽上去像是政治任務的片子感到不滿。
這樣一種情緒,固然可以理解,可當我們評價一部藝術作品時,總是戴著這樣的有色眼鏡,甚至不願多去了解一下就妄加評判,不管是對這部電影,還是對整個創作環境來說,真的會是一件好事麼?
| 張宏森 | 張齡心 | 爛片王 |
| 誰的青春不叛逆 | 上古情歌 | 歐豪 | 悟空傳 |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