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7月27日,一個無名的荷蘭畫家在法國開槍自殺,兩天後離開人世。
他曾在給弟弟的信中寫道:
有一天全世界都會學我這個名字的拚音。
文森特·梵高,如今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部講述他的電影:
《至愛梵高》
和以往的傳記電影,很不一樣。
對於梵高,即便沒有去專門學習研究他的畫作,也會對他的自畫像和向日葵很熟悉。
這位後印象主義畫派的先驅,37歲就自殺身亡。
他的一生可謂艱難,生前畫作幾乎無人賞識。
記得陳丹青在他的欄目《局外》中,把梵高作品稱作是"憨人"的天賦。
憨人,也就是老實人,通常還帶著蠢的意味。
但我覺得陳丹青先生把它用在梵高身上,可一點都沒有貶義色彩。
梵高的憨,是一種對畫畫的執著,是一種不顧一切的熱愛。
而深愛他的人也同樣受到了感染,於是也就出現了這部作品。
《至愛梵高》的發起人波蘭動畫導演多洛塔·科別拉。
15歲起就迷戀梵高。
當她讀到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最後一封信:
"真相是,我們隻能讓我們的作品說話。"
就有了製作這部電影的念頭,用梵高的畫作,講述梵高的故事。
梵高在何種心情何種態度下創作了這些畫呢?
導演讓梵高曾作品裏的畫中人"變成真人",
對著鏡頭說出一個又一個關於它們的共同作者生活故事。
故事從梵高逝世一年後開始,
青年阿爾芒帶著一封梵高給提奧的信,
詢問梵高畫過的人們,
以探尋他的精神世界,並試圖揭開梵高的死亡之謎。
而這些故事取材完全來源於梵高存世的作品:
120幅原作和800封他親筆寫下的信件。
就像是梵高親手寫下劇本的自傳電影。
為什麼說它是一部創造曆史的電影?
它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完全以油畫為單幀畫麵,製作而成的動畫長片。
這部片長達95分鍾的電影,
每一幀畫麵都是一幅油畫作品組成,
1秒12幀,95分鍾就是近65000幅油畫。
用這數量龐大的油畫,還原當時他所看到與生活過的地方。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老人與海》也利用了油畫進行創作,
這部22分鍾的短片前後花了兩年半的時間,製作難度可想而知。
而這部《至愛梵高》裏的油畫,
是電影組從世界各地邀請的125位藝術家親自創作而成的。
前後總共花了八年的時間。
畫家們創作的畫麵↓↓↓
因為這些創作者對梵高,對油畫,對電影的熱愛,
我們得以看到梵高的作品動了起來。
電影預告片截圖↑
梵高畫作《馬車與遠處的火車》↑
預告片截圖↑
梵高畫作《阿尼埃爾塞納河大橋》↑
油畫動起來,仿佛獲得了新的生命。
出品這部油畫動畫長片的工作室,BreakThru Films。
第一部作品《彼得與狼》就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部片長32分鍾的定格動畫短片,拍攝卻花了五年時間。
因為《彼得與狼》是一部定動畫,因此它的每個鏡頭都是親自擺弄做出的主角玩偶而構成的,出丁點差錯這段拍攝就隻能被廢掉,然後推倒重做。
加上還需與同名交響樂進行匹配播出,因此製作程度更是難上加難。
在如今這個CG技術泛濫的時代,能踏下心一幀一幀做逐格動畫,一做就是五年,絕對算是另類。
到這部《至愛梵高》,工作量和難度都增加不少。
我想,真正熱愛某種事物,才會做到如此極致吧。
梵高,用畫筆來表達自己的精神世界;
製作這部電影的人,熱愛梵高,熱愛油畫,熱愛動畫電影。
這樣一部電影,很多東西都需要摸索前行,結果也有可能失敗。
因為熱愛,他們做到了義無反顧。
創造曆史,改變世界的,通常是這類人。
微博:第十電影
微信公眾號:dishidianying
投稿、合作聯係個人微信:movvie
電影和你在一起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