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還有多少朋友記得當年自己第一個用過的鼠標?也許很多人都還記得學校機房,或者是那些小小的網吧裏麵,其貌不揚的雙鍵滾輪鼠標,上麵帶著行"雙飛燕"的字樣。在那個電腦還是國內少部分人擁有的時候,雙飛燕憑借平實的價格在市場上大量鋪貨,而當時在國內能夠和雙飛燕抗衡的品牌,也許也就隻有國際外設巨頭羅技了。
曾經或現在我們在用的這個牌子
也許當年的你並沒有正視過它,但羅技卻在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你的身邊。羅技OEM代工的產品(大家可以回憶下新千年前後的聯想台式機鼠標,很大部分便是羅技代工)在政府部分和事業單位也有相當大的采購量,再加上不少個人用戶也會選購羅技的外設產品,因此羅技的裝機率還是相當驚人的。
裝機量大很大部分原因是當年競爭少,而且羅技生產出來的東西質量還不錯,受到了用戶的肯定。也正是憑著這股勁兒,羅技一路過來帶來了不少的經典作品。機械銀貂曾經是多少玩家的夢中情人,多少玩家最後在光電時代又入手了迷你旋貂。軌跡球和鼠標的巧妙結合雖然看起來有點超乎想象,但這個設計不僅贏得了眼球,還將這款產品更新換代,實現了相當長的生命力。羅技對於自家產品線的打造不僅是對於自己品牌的一種營運,對於整個外設行業還是一種推動力。
踏入新千年,鼠標的結構從滾輪變成光學引擎的同時,羅技仍然在不斷進步。MX300開啟了遊戲專用外設的序幕,隨之而來的MX500成為傳奇的延續,MX518和G1是羅技一代遊戲鼠標的代表。從G1開始,代表遊戲(Gaming)的G係列更是成為了不少玩家手上攻城拔寨的利器。不僅是追隨多年的忠實用戶,羅技在遊戲外設方麵的深厚造詣,以及對黑科技的合理使用,也是圈了不少的粉絲。
除此之外,羅技在無線外設產品的推動上也是有著裏程碑式的地位。由MX518衍生的MX Revolution無線鼠標,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但羅技顯然並不滿足於隻是這樣的簡單修改。從根本需求出發,羅技推出了Unifying"優聯"技術。
很多無線接收器最多隻能連接同編碼的兩款設備(例如一套鍵鼠套裝),但通過羅技的優聯技術,可以輕鬆連接多達6個羅技"優聯"無線產品。隻要手上的羅技外設產品支持優聯技術,就能夠通過即插即用體積小巧的羅技Nano USB接收器進行使用。優聯技術是羅技的一次黑科技體現,更是表明了羅技開始稱霸無線外設的決心。
風格的突變,讓我們都開始看不懂它了
直到近年,羅技的腳步還是沒有停下,無論是在遊戲還是無線領域,都還是會有一些讓我們耳目一新的作品。例如GX00係列之後,青出於藍的G502遊戲鼠標。自2002年MX500開始,一直到2013年G500S為止,貫穿了整個"5係"遊戲鼠標的一體式按鍵,直接被G502遊戲鼠標所拋棄,為了用戶使用手感,G502遊戲鼠標選擇了傳統的分體式按鍵結構,為玩家帶來更為純粹的操作手感。配重、引擎和驅動程序,更是凸顯出"黑科技"的用戶影響。
在無線鼠標方麵,MX Master是繼優聯技術爐火純青之後,一款相當優秀的辦公無線鼠標。MX Master一改M950的問題,輕鬆將前幾代旗艦的優點全部融合在一起並且一舉超越。如果說MX1100和M950都隻是一個傳統的延續,那麼對筆者而言MX Master並不是M950的繼任者那麼簡單,而是羅技新的突破,雖然沒有當年MX Revolution那麼一鳴驚人,但整體產品的完成度已經達到更高的水準。
然而傳奇似乎到這裏就要停步了,這兩款鼠標感覺上就已經成為了羅技鼠標產品的巔峰之作,在這之後,羅技的產品開始了微(ji)創(ya)新(gao)的路線。
無線鼠標方麵,G900采用萬金油對稱造型,機械數軸的加入讓人期待,然而早期批次卻出現了主鍵容易抖動的問題。
擠牙膏之旅:G403有線/無線版
致敬與複刻:G 102與G PRO
有線方麵,G403對比G502並沒表現出太多的創新,反倒推出了無線版本。G102和G PRO更是"科技以換芯為本"的玩法,同樣的還有近期推出的K840與G413機械鍵盤,同樣的造型,同樣的歐姆龍軸;現在回頭再看造型一樣的G610和G810,還感歎還好這兩個軸體不一樣。
被調侃的G413與K840
如果G102與G PRO這種做法可以理解成是豐儉由人自由選擇,G618與G810是滿足不同玩家手感的需求,那麼K840與G413造型相同且同樣都是歐姆龍軸,這就難免吧友調侃了,而且減少了保修時間也讓用戶感覺怎麼變坑了?(不少產品由3年下調為2年,當然,比起部分其他品牌,時間和售後都還是不錯的)
隨後辦公無線鼠標方麵,MX MASTER和ANYWHERE也默默地推出了二代。相比一代,這倆造型改進不算太大,主要加入了一個FLOW功能。FLOW功能可以在使用同個MASTER 2S/ANTWHERE 2S鼠標的兩台電腦之間快速傳輸文件。好厲害的樣子,可是,兩台計算機必須在同個局域網!EXECUSE ME?請問,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局域網傳文件?用2個QQ/1個U盤能解決的事(當然,你可以說不是每個人都有2個QQ或者隨身帶個U盤),我要預先在兩台電腦裝OPTION軟件然後再複製黏貼?
講起FLOW,這不禁讓筆者回想起G910時候推出的ARX,這款讓手機成為電腦第二屏的軟件到底有多少玩家會用呢?而如今搭載FLOW的羅技MX MASTER 2S和ANYWHERE 2S,雖然也算是站在市場同價位段產品的巔峰,隻不過綜合近況,再相比以前,羅技從幾年更新換代出精品,變成了羅技粉看不起的頻繁"科技以換殼為本",這也讓很多朋友疑惑,陪伴我們多年的黑科技,它到底怎麼了?
陪伴多年的黑科技,究竟怎麼了?
事實上現在的羅技,在構成上已經不是當年我們熟悉的羅技。一方麵,在PC整體發展遲緩,份額逐步下降的大環境下,羅技在2016年初已經徹底退出OEM鼠標領域,更專注於為個人用戶提供PC或移動產品適用的外設產品。不過,即使放棄了OEM鼠標領域,羅技仍然是世界上份額最大的鍵鼠設備廠商,這裏麵移動設備外設產品所起的作用,相信也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方麵,羅技開始通過收購不同的外設廠商,來擺脫自己單一的鍵鼠外設生產商的既有印象。讓人最有印象的莫過是對UE的收購。作為一家主業為定製耳機,同時經營通用耳機的廠商,羅技對UE的收購,既能夠補充羅技本身在耳機外設方麵的不足,同時羅技在無線傳輸方麵的經驗,也方便了UE往縱向深入發展。
同時,傳統鍵鼠外設行業的發展也遭遇到瓶頸,越來越多廠商的入場,讓這個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對於羅技來說,如何快節奏擴充產品線,是一個橫亙在麵前的問題。比起以往的細心雕琢,也許用"套娃戰術"會更加方便快速。加上羅技的高層也有所變動,這對於未來羅技的經營策略可能也有了一定的改變。
從單一的鍵鼠外設產品廠商到外設巨頭的轉型過程中,羅技的動作有所遲緩的確可以理解。畢竟匠心和商業之間,本就是一個難以取舍判定的博弈。筆者作為鍵鼠發燒友,也希望羅技能夠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其中。雖然鍵鼠外設的性能指標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過剩,但外觀設計和人體工學這倆羅技過往有所建樹的元素,相信羅技還能挖出更多的優勢。
黑科技仍然是黑科技,羅技的領先地位仍然相當明確。也許是連筆者在內的消費者都很貪心,希望羅技能夠繼續保持前進的勢頭。作為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生產力和遊戲工具,既然能夠有羅技這樣的鍵鼠外設品牌做出黑科技,那希望它一"黑"到底的心態,不正是意味著我們對更美好使用體驗的期待嗎?
[評論]那個曾叱吒風雨的外設品牌羅技近來到底怎麼了? …[評論]那個曾叱吒風雨的外設品牌羅技近來到底怎麼了?不知道還有多少朋友記得當年自己第一個用過的鼠標?也許很多人都還記得學校機房,或者是那些小小的網吧裏麵,其貌不揚的雙鍵滾輪鼠標,上麵帶著行"雙飛燕"的字樣。在那個電腦還是國內 …
那個曾叱吒風雨的外設品牌羅技近來到底怎麼了?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