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宣稱All in(全部押進自己的賭注,原本為德州撲克術語)的公司創始人裏,賈躍亭絕對是最徹底的一個。昨天上午,樂視董事長賈躍亭發表聲明,回應了樂視所麵臨的的資金困局,及對他本人的質疑,並表示"會承擔全部的責任"、"盡責到底"。
7 月3日有消息爆出,賈躍亭與其妻子甘薇以及樂視係三家公司共12.37億元資產已於上周被司法凍結,緊接著樂視網發布公告稱,賈躍亭及樂視控股持有的公司 5.1913億股已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凍結,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為99.06%,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6.03%,而賈本人及樂視控股在上市公司 樂視網持有的的總股份有26.27%,這意味著,賈在樂視網的絕大部分股份被凍結。
具體到賈躍亭所持有的樂視子生態公司的股份,同樣出現質押情況,賈躍亭將其持有樂視影業股份質押給融創方麵,樂視體育的股權同樣質押給平安銀行等機構,而電視業務公司樂視致新中也有23%的股權被質押。
從上述情況看,賈躍亭幾乎已經用盡了彈藥。不過在樂視公司這一係列問題背後,公司人或許是更為無奈和被動的一群人。
賈躍亭要與時間賽跑了,更被動的是這家公司的員工們。
4月27日,楊旭接到一通來自樂視總部人力資源部的電話,要求他打印離職合同,填寫好附上簽名,並於4月30日之前離開公司。這天,距離楊旭加入樂視移動剛剛滿9個月,之前他是樂視移動黑龍江地區銷售部的一位門店督導。
裁員並非毫無征兆。3月開始,楊旭就沒有收到公司發放的工資和應該繳納的社保,日常和總部的電話會議被通知暫停,他也不再需要去哈爾濱的分公司打卡以及核對業務。差不多有兩個月的時間他都很空閑,沒有領導過問業務情況,但工資也沒有按時發放。
繼今年3月樂視被曝在印度市場裁員85%、矽穀辦公室的員工至少縮減了一半的消息後,這把內部裁員的火終於燒到了國內。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樂視北美、樂視非上市體係,加上樂視關聯公司酷派,累計有超過1000人遭裁員或解約。
在樂視的控股體係中,市場品牌中心與樂視體育的裁員幅度均達到70%;銷售服務體係裁員幅度為50%;樂視網的裁員幅度為10%;隻有樂視影業暫未有裁員計劃。
根據《第一財經周刊》調查,此次樂視移動、樂視電視以及樂視體育是裁員的"重災區"。樂視移動與樂視體育的盈利能力較弱,而樂視電視雖然在盈利,但出於節約人力的目的,樂視正著手合並手機和電視部門,兩個部門今後歸一位負責人管理。
頂峰時,楊旭所在的黑龍江樂視移動有130人,此次裁員縮減至隻剩下一位省總經理,主管整個黑龍江的樂視手機銷售業務。
在北京總部工作的張顧更早感受到了公司的變化。年初做的預算到了年中就會被砍掉一部分。2016年8月,他提出的多項關於VR的立項都被上層否決。他快速調整方向,嚐試把項目成本降到最低、將大項目分拆成小項目推進,但是由於長期虧損,樂視還是作出了關閉VR項目的決定。
在那之前,樂視剛剛經曆大規模擴招。和樂視連續合作了兩年的獵頭陳晨到樂視北京總部拜訪時的體驗是:辦公室無比擁擠,連個會議室都找不到。
在樂視負責網頁前端開發的孫浩就是在那次擴招期加入的。當時為加入樂視,他拒絕了蘑菇街的offer,麵試時,麵試官也沒能找到跟他單獨談一談的地方,整個麵試是在即將履新的主管的工位上完成的。
"我當時看中創業公司團隊能給我帶來的成長,專注自己的工作就好,公司的大戰略和我沒有什麼關係。"孫浩說,入職之前,他就聽說了樂視一路"蒙眼狂奔"的故事,雖不看好,但沒太在意。
不過,項目兩次上線失敗和反反複複的團隊重組徹底扭轉了孫浩的想法。
他剛加入團隊時,項目的前端、開發和測試組加起來總共30人。團隊的氛圍和發展性給他的印象不錯,但讓人沮喪的是,一個做完的項目,已經測試完畢、準備上線前夕,領導突然發話說"項目不要了",等於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類似情況一年內就出現過兩次。
隨後,第一次團隊變動出現在2016年8月,樂視高層決定將樂視網分拆為兩個部門,孫浩的一部分同事隻能調走。孫浩萌生了是否繼續留在樂視的想法,但念及部門領導對下屬還算不錯,他選擇邊做邊看。
這些收縮很快就被人才市場的獵頭們感知到。"招人出現了急刹車。"陳晨說。
沒過多久,情況就進一步惡化。
楊 旭所在的樂視移動最先受到影響。10月,樂視以"出了一點問題,需要請人暫時離職"為由,將黑龍江的80個駐店店員裁了一半,隻留下黑龍江省級和哈爾濱市 區的員工。楊旭不再需要去巡查駐店店員的工作情況,也不需要再去統籌機器庫存,工作內容直接簡化為維係和運營商的關係即可。
那段時間,他每個月都會去和運營商聯絡,"刷一刷樂視手機的存在感"。他打算等公司再次融資的時刻,讓工作繼續下去——這種狀況在樂視13年的曆史中曾多次出現。
2016年11月6日,樂視CEO賈躍亭向全體員工發出了一封題為《樂視的海水與火焰》的公開信。信中,他承認"公司生態的組織能力"相對滯後,在人員高增速的情況下,管理能力沒有跟上,出現了"大公司病"的苗頭、人浮於事及組織效能不高等問題。
賈躍亭的回應最初像是給楊旭吃了一顆定心丸,再次印證他關於"賈躍亭是一個有擔當的人,起碼很講誠信"的印象,並相信"公司一定能夠步入正軌"。
但他的希望不久就破滅了。2016年年底,國產手機的線下大戰正火熱,楊旭好不容易和手機銷售門店談妥,要來擺放廣告的位置,公司突然撤回廣告投放決議,楊旭隻得一家一家地去門店賠禮道歉,把門店裏的預定位置讓給其他品牌。
工資的變化也提示他公司的狀況沒有好轉。他的底薪從原先的4000元逐步降到2000元。而績效標準的改變進一步變相降低了工資,"原先可能賣200部手機就可以拿到1000元,後來賣500部也隻有500元。"楊旭說。
但這時候,他心裏還有最後一絲希望:怎麼盤算,自己都算是個管理者,團隊一共20多個人,再怎麼裁員應該也輪不上自己。和其他督導聊天時,大家也相互打氣,他們的共識是,"但凡公司都會有艱難的時候,一起挺過去就可以了。"
差不多就在這時,樂視拿到了一筆來自孫宏斌的168億元融資,這給了楊旭新的希望。他指望著這筆融資能夠讓公司迅速恢複業務。不過,實際情況是,樂視最終沒有出手拯救樂視移動。
即使拿了融資,樂視也沒有出手拯救樂視移動,孫浩的希望破滅了。
麵對公開信孫浩要清醒一點。他的解讀是"對資金緊缺問題解釋得很隱晦",但公司內部的實際狀況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原先,加班到8點打車就能報銷,現在延遲到了10點,晚上的加班餐和班車福利都消失了。
從2016年8月加入公司到看到老板公開信的半年時間裏,孫浩對樂視的認識與加入之初的感覺偏差越來越大。
"感覺被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影響太多,被外界不可控因素分心了。"孫浩說。他認為,一個技術團隊的正常狀態是穩定和持久,經常分組再重新磨合對孫浩來說傷神費力,不同領導之間的方案也無法達成一致,工作效率低下。
其他同事對公司的抱怨也不時傳到孫浩的耳朵裏。比如草率決策,很多決策都由CEO口頭下達,俗稱"拍個腦門的決定",缺少數據論證和書麵記錄。其次是混亂,樂視的數據管理能力被員工認為非常薄弱。比如VR部門的項目支出、結餘和收益,都沒有明確的數據統計,管理相當粗放。
和孫浩的猜想差不多,來自孫宏斌的那筆資金很快就花光了。樂視用這筆錢清理了之前的部分舊賬,一部分用來還債,還有一部分給了賈躍亭個人——讓他將質押給銀行的股票贖回再轉給投資人孫宏斌,以完成股權轉讓。
樂視內部開始時不時曝出內部裁員和內部"人員優化"的消息。這個過程還有一個不太好聽的說法是"去蕪存菁"。
"就算真的需要裁員,可以提前和我們說,給我們一段時間去找工作,不至於讓社保和公積金斷交,公司在這方麵對我們缺乏交代。"楊旭說。至今,他的工資和社保也都還沒有著落,這讓他對曾經忠誠的公司非常不滿。
孫浩還算幸運,4月被中斷的社保已經得到補繳。5月12日,他還收到公司的一封道歉信,大致內容是解釋導致社保中斷的原因是"公司資金緊缺"。
不 過,他最終還是忍受不了"自己每天就這樣耗著"。和楊旭一樣,從3月底開始,他手裏就不再有新項目。原本每年3月底做的員工績效考核、4月底的統一調薪, 今年都沒有出現。這意味著他從領導那裏得到的"漲工資"的承諾可能再次泡湯——他加入樂視一年半了,薪水一次也沒調過。
5月初,孫浩著手尋找下一份工作,他給自己定下的辭職時間是6月底。和他同部門的10個人中,已經有3位主動離職,2位有辭職打算。
外麵的輿論已愈演愈烈。6月13日,社交媒體上被"半個獵頭圈將樂視員工拉黑"的聲音刷屏。其中提到的信息是,"很多公司反饋樂視離職員工素質略差,甚至有樂視離職員工將自己在樂視的工作經曆抹去,怕給自己帶來影響。"
陳晨認為"事情被放大了"。他在招聘網站中搜索來自樂視員工的簡曆,跳出來3000多份,而和樂視公司體量相當的搜狐,搜索結果是2800份。"資本市場的操作模式都一樣,公司拿未來的錢燒今天的市場,和員工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但輿論會導致大家帶著更高的標準去看待這些人。"陳晨說。
但他也注意到,從樂視跳出來的員工多數非常心急。為了能更快找到下家,他們往往在談薪水時將自己放在被動位置,招聘方即使壓低薪水,也能達成協議。"若在正常狀態下,他或許會有更大的談判空間。"陳晨說。
和多數人不同,加入樂視一年多、已內部換了3次崗位的張顧沒有那麼急於逃離樂視。他做了一番研究後得出一項結論:整個行業的VR變現都存在問題,和樂視公司本身的關係不大。VR團隊解散後,他選擇接受調派,到其他部門任職。
"很 多東西要靠自己去鞭策自己,況且資源稀缺在工作裏是常態,作為一名員工,不能隻適應順當的工作流程。"張顧說,他將樂視裁員和砍減業務,看作是資金短缺帶 來的問題的放大。工作9年,他自稱見多了互聯網公司的裁員和動蕩,他相信這隻是"陣痛",在決定加入樂視時,他就作好了應對風險的準備。
楊旭花一個月時間找到了新工作,直接從手機銷售跨行到了消費金融行業。跨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根本沒法在手機圈裏待了"。
在樂視工作時,他曾答應客戶不少條件,而樂視資金鏈斷裂讓他的承諾全部失約,得罪了一批老客戶。更重要的原因是,當初樂視快速擴張,人員急速湧入,導致楊旭的工作秩序紊亂,與代理商的配合出現失誤,他自認為給圈內人留下了"楊旭工作起來毫無頭緒"的不好印象。
和一些獵頭曝出的消息一樣,楊旭在找工作時,閉口不提曾經在樂視工作過。
他不知道該如何麵對HR可能提出的質疑,比如"為什麼在樂視出現問題之前,沒有看到這一步?"。"我不知道該說是出於對品牌的忠誠,還是說由於個人原因辭職。他們都會覺得我眼光不獨到,看得沒有那麼遠。"楊旭說。
孫浩也已經收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他明確自己幾年內不會再進入創業公司工作,而會選擇一家穩定的公司踏踏實實幹兩三年積累能力。因為應聘的是技術開發崗位,下家公司更加看重的是他的能力和項目經曆。
選擇繼續留下的張顧,近期又更換了一個部門,他正在更多地往管理方向發展,幫助公司梳理混亂的管理流程。比如,給每個接手的項目都掛上預算,記錄每一筆合同的花銷、采購、付款等資金的進出,最後對項目做單獨核算,得出項目是否盈利的結論。
"公 司規模逐漸增大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管理上的問題,騰訊的改革也是從跟奇虎360的那一場大戰開始的。這麼動蕩的時期,我獲得的是什麼呢,我會看到老板每 天都在想盡各種辦法去融資,或者去安撫底下的人,因為我將來要創業,我會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公司遇到了動蕩,當員工焦躁不安的時候,我要怎麼辦。"張顧 說。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整合一段短暫而備受爭議的職業生涯。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楊旭、孫浩、張顧、陳晨均為化名。)
相關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