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名:P2P亂象和地方政府"明股實債"表明 脫離監管的金融創新隻會走上邪路
本文作者是周人傑,來源於《人民日報》,原標題是《"強監管"是金融創新重要保障(人民時評)》。
創造優良環境、界定法治紅線的監管,對於各類金融創新活動都不可或缺
在日前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金融工作四大原則之一是"強化監管,提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成就重大、發展快速,同時也對監管改進提出了更高更緊迫要求。這次會議把"強監管"列為關鍵詞,是大勢所趨,是眾望所歸,將對維護金融安全、防範化解風險產生深遠的影響。
有觀點認為加強監管會削弱金融創新的活力,與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一致,甚至對機構業務產生不利影響。這其實是對監管和創新關係的誤讀誤解,沒搞清金融業創新發展的源與流,不理解"強監管"與市場化不僅並行不悖,還存在相輔相成的內在關係。事實上,任何金融創新都離不開權威有效的法治監管,離不開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
金融資本自誕生之日起,便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麵提供貨幣信用、促進資金融通,提升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被稱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另一方麵虛擬資本相比實業資本有著極大的投機性和逐利性,一旦掙脫監管的束縛就會變成脫韁的野馬,貪婪地玩起"錢生錢""脫實向虛"的遊戲,容易在壟斷與杠杆的助推下累積、放大係統性風險。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至今,泛濫的"泡沫"不斷激化其經濟矛盾、釀成周期性危機,對過度虛擬化的監管不力是重要誘因。我們把市場經濟種子埋進社會主義土壤,必須要對金融資本揚其利、除其弊,讓防範化解風險成為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題。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亂,經濟亂。如果改革能夠激活創新的一池春水,那麼監管就是防風險、守底線的堤壩。比如房地產信貸業務創新中,為減輕房貸負擔、增加便利性的舉措當然值得鼓勵,但把消費貸款違規打包成所謂"首付貸"、暗中亂加杠杆,就埋下了資金鏈斷裂的隱患。再如層出不窮的P2P亂象、地方政府"明股實債",都表明脫離監管軌道的創新隻會走上邪路。而麵向"三農"、扶貧、創業的普惠金融看似新意平平,卻找到了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平衡點。所以,不要錯以為監管與創新是水火不容、非此即彼,創造優良環境、界定法治紅線的監管,乃是各類金融創新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判斷"強監管"對金融業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最核心的標準不在"利多利少",而在"誰會得利"。對於鑽營取巧、火中取栗、吃裏扒外的金融大鱷們來講,把"所有業務納入監管"不啻末日,肯定不是什麼好消息。可對於合規經營的企業與普通投資者而言,健全市場規則、降低資金成本以及保護合法權益全是滿滿的正能量。當資本市場不再盛行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金融創新不再盲目鋪攤子、大搞體內循環時,迎來的必將是金融業法治化大發展的春天。
敢於監管,更要精於監管。與金融產品創新相應的,是金融監管自身的改革。這次會議提出的夯實市場之基、強化監管之腕、以開放促改革,尤其是"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製度建設,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幹預機製"等,都為監管體製改革指明了正確方向、提出了目標任務。我們堅信,為金融創新豎起堅實屏障,為實體經濟提供強勁動力,新一輪金融改革定會助力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共同下好穩中求進這盤棋。
房地產泡沫攪動金融風險,小心!灰犀牛
"要把主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被再次強調,而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屬首次提出。
"風險"一詞,在會議公告中出現的頻率最高,達31次。《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的評論員文章則更形象地將"風險"比作"灰犀牛",那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往往被忽視的風險。問題是,誰是經濟領域的灰犀牛?它離我們有多遠?
"短期內的一個金融風險,就是金融脫實向虛,高杠杆、高覆蓋,蘊含著高的金融風險和高的經濟風險。"7月19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對《華夏時報》記者說。而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和國企債台高築、居民杠杆率上升速度驚人⋯⋯所有風險都在指向經濟高杠杆。
但據社科院學部委員、NIFD理事長李揚介紹,中國不存在無力償還債務的"清償力問題"。此外,中國的儲蓄一直大於投資。2015年,中國全部債務中以外幣定值者占比不足3%,這意味著,將中國作為整體看,不可能發生債務危機。盡管灰犀牛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但中國政府未雨綢繆。應對危機、處置風險的中國方案呼之欲出。
灰犀牛動了嗎?
相比於黑天鵝,更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另一種動物——灰犀牛。
7月17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閉幕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的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提出,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事實上,今年3月,新華社就關注到了灰犀牛的存在。在一篇題為《透視"逆全球化"表象》的文章中,新華社記者寫道: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更值得關注。
"灰犀牛"一詞,來源於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指的是概率極大、衝擊力極強的風險。相對於黑天鵝這樣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現實中的很多危機事件,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
米歇爾以2007年至2008年的那一場金融風暴為例說,對某些人來說是黑天鵝性質的事件,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風暴是眾多灰犀牛彙聚的結果,早期的警示信號就擺在那裏。
"房地產泡沫是毫無疑問的最大的灰犀牛。"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說。劉是最先提出當前中國經濟麵臨3隻灰犀牛的中國學者,在他看來,另外2隻灰犀牛分別是貨幣貶值、資金外流和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還提出"防止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的論斷,以及"要把主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工作指示。這是5年一屆、金融領域最高規格會議釋放的重磅信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防控金融風險已經成為未來5年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務之一,中央領導非常重視灰犀牛這樣大概率可能發生的影響重大的金融危機出現的事件。
牛犁認為,金融領域潛在的風險,包括金融機構不良率上升,包括互聯網金融、企業債、地方債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
這些日積月累的風險,就像生長於非洲草原上的那隻"體型笨重、反應遲緩"的灰犀牛,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憨直的路線、爆發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
天風宏觀更是明確地提醒:中國的灰犀牛已經隱約動起來了。
日積月累的風險
擺在麵前的警示信號,是2016年中國的住房抵押貸款餘額/LTV(Loan to Value Ratio,譯為居民購房抵押率)開始超越家庭房地產市值。
2006年,美國住房抵押貸款餘額/LTV首次超過了房地產總市值,同年美國家庭平均房貸支出/平均收入達到99%,無限接近房價的壓力極限,旋即次貸危機爆發。
"這不是一個善意的信號。"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稱。
另一組警示信號則更為直接:中國房地產市值從2004年的32.7萬億上升到2016年的206.7萬億,占居民總資產53.8%;房貸是中國家庭最主要的負債,占居民總貸款的60.3%;房貸也是金融體係最重要的資產,占總貸款的21%。
中國家庭杠杆率上升的速度非常驚人。2006-2016年,中國居民部門杠杆率從11%上升至45%,10年間增長3倍。
天風宏觀指出,中國居民部門快速加杠杆的背後,反映了中國房地產價格脫離基本麵(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上漲。2016年,中國LTV達到50%,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整體LTV接近60%。
"一方麵,對於中國房價的泡沫化已經沒有爭議,但另一方麵房價調控卻陷入'空調'境地,不斷逼空,導致很多人產生'房價永遠不會跌'的錯覺。"劉勝軍稱。
房地產企業融資也在大幅攀升。李子彬發現,2016年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來自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例僅僅是14.5%,是2001年以來16年裏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最低的一年。
金融領域另一個風險,是債台高築。李子彬注意到,截至2016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7萬億,其中地方政府債務的餘額是15.3萬億;截至2017年2月,各地方政府的城投債餘額還有6.42萬億,合起來22萬億。"這是統計出來的,統計不出來的不知道有多少。"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國非金融部門的債務率高達257%,比2015年上升了12.1個百分點。中國債務率的上升速度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
"各種資金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大量的資金都流入到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還有在金融體係內的空轉,脫實向虛的情況愈演愈烈。"李子彬稱。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金融業的增長值占GDP的比重達到了8.3%,已經超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上,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公開警示"我國經濟過度金融化的傾向":在社會上出現一哄而起泛金融的現象,各類新、類金融等金融機構遍地開花,金融全麵泛金融的傾向。
"這麼多年下來,我們的杠杆率實在太高了,特別是企業的杠杆,國企的杠杆率太高了,金融資源裏麵無法有效地配製,始終在僵屍企業裏麵呆著,你能怎麼辦?"牛犁說。
離危險還有多遠?
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宏觀報告稱,債務率上升速度過快會使得負債主體的償債負擔顯著加大,不僅會抑製消費與投資需求的擴張,更會加大經濟危機爆發的概率。
危險的苗頭已經隱現。今年,輝山乳業、珠海中富、齊星集團紛紛曝出債務違約事件,遼寧、黑龍江、廣東、河北、河南的11家城投平台日前被評級機構給予負麵評級。
"總體而言,中國高債務風險未得到有效緩解,債務率攀升速度過快。從已有研究得到的結論來看,債務率上升速度的快慢往往是影響經濟運行的核心要素。"上述報告稱。
更讓人關心的是,灰犀牛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野村證券通過總結以往金融危機的共同特征提出了著名的"5-30"規則,即一個國家如果5年之內債務率上升幅度在30%以上,那麼其發生危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2012-2016年間,中國債務率上升幅度已經高達75.9%。
"雖然中國的高儲蓄率以及負債主體是地方政府和國企等特征,使得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小,但是債務率的快速上升對經濟增長的抑製作用會越來越明顯。"人民大學宏觀研究團隊稱。
牛犁也認為,有些因素慢慢從量變到質變,可能會演變成灰犀牛,但不能把現在的潛在的風險因素說成是灰犀牛,除非像美國次貸危機一樣發生了才能說是灰犀牛。
"我們距離灰犀牛還有一段安全的距離。"天風宏觀解釋說:中國現在的房貸收入比相比美國爆發危機時的水平,還處於相對安全的區間,這給了我們平穩跨越債務周期的空間。
中國應對方案
在灰犀牛奔跑起來之前,關鍵的是如何築起安全牆。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把主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製。
李子彬建議,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和宏觀調控,責令各商業銀行調整信貸的存量結構。
"一是要全國房地產開發資金,到位的資金來源中企業自有資金不能夠低於30%;二是規範地方政府的借貸行為,專門設一個管理政府債務、製訂專門的法律或者由全國人大授權的機構來貸款,強製地方政府製訂償還地方債的計劃和指標。"李子彬說。
事實上, 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首次明確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著力防控資產泡沫",將金融穩定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杆成為了維護金融穩定的核心舉措,也是宏觀政策的主要發力點。一方麵,貨幣政策由"穩健"調整為"穩健中性",通過適度收緊流動性,提高貨幣市場的利率中樞,抬升金融機構的負債成本從而壓縮資金的套利空間;另一方麵,宏觀審慎管理的力度有所強化,特別是一季度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的監控範圍,著重限製銀行表外業務的無序擴張。
財新智庫董事總經理鍾正生注意到,這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有一個提法和以往不同,就是"經濟去杠杆"取代了"金融去杠杆"。他分析稱,有一段時間說金融去杠杆,所謂金融去杠杆隻是一個表麵,經濟實體去杠杆才是根本。
而經濟去杠杆的重點則聚焦在了國企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屍企業"工作。
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16年10月底,我國國有企業負債總額為86.46萬億元。金融危機後企業部門杠杆率的攀升主要受國企拉動,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由2008年的57.4%逐漸攀升至2016年的61.3%,而同期私營企業杠杆率從57%震蕩下行至51.9%。
"會議透露出來的信號表明,對國企的治理即將上升到新的台階。"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
此外,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還提出"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和"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等具體要求。
牛犁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不能說潛在的灰犀牛必然會成為灰犀牛,中央提這個概念,是讓做好相關的應對措施,做好預案。
未雨綢繆。華夏時報 陳岩鵬
免責聲明: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係"中國資本聯盟"認領(可發郵至:[email protected]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如覺侵權,敬請通知"中國資本聯盟"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平台微信公眾賬號:CACNORG。(投稿、商務合作(微信號:ccuorg)、各金融資本機構人員招聘信息(要求合法正規金融資本機構、招聘信息要全麵真實、平台免費發送。)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金融資本資訊,案例、法規、分析、幹貨、PE/VC、IPO、並購重組、銀行、證券、信托、債市、項目融資、資產管理、資產證劵化、風險管控、融資租賃、小貸、保險、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創業孵化等,學習、交流,盡在《華夏資本聯盟》官網:www.ccuorg.com(投稿、商務合作、各金融資本機構人員招聘信息(要求合法正規金融資本機構、招聘信息要全麵真實、官網免費刊登。)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敬請點擊"閱讀原文"鏈接,精彩無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