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人工智能會“放過”藝術嗎?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人說文章伯,工夫豈自由。智愚真可學,能賦未央樓。"談到科技與藝術的關係,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張敏教授優雅地念出這首詩,很是陶醉。接著她說:"這是我們學校研發的詩歌生成係統寫的。"過去兩年,在人工智能的風潮下,人們相繼看到了穀歌DeepDream項目作的畫、小冰寫的詩、聽到了Magenta項目創作的流行歌。藝術,這塊傳統上被認為是人類智慧金字塔尖的領域也要被AI占領了嗎?

4.jpg

在7月23日下午召開的CCAI2017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能科學與藝術論壇"上,清一色的女性科學家圍坐在一起,分享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技術與藝術一向被視為光譜的兩端。技術意味著可量化、可複現、可批量產出,藝術則截然相反。當談到這種差異時,已經連續14年和美院教授共同培養信息藝術設計研究生的清華大學計算機係史元春教授深有感受:"和美院教授坐在一起麵試學生時,我覺得很好的,他們常常覺得一般,我看不懂的卻讓他們非常興奮。"在她看來,科技的嚴謹和收斂性思維與藝術家的發散性思維有很大不同。但不同之中也有通路——科幻電影。史元春老師認為像掃地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手表等從科幻作品走入現實生活的工具是很好的佐證:電影給了人發散和不受約束的想象,這種想象力可以給技術以啟發。

南加州大學機器學習中心主任劉燕教授同樣認為藝術本身的創造性很難被取代,但人工智能的可解釋性、可遷移性、可靠性非常重要。如果將可解釋性人工智能應用到藝術領域,可以提升人對藝術的理解,比如什麼樣的藝術能夠產生美感、如何創造美的藝術,甚至影響對藝術品的評價和估價等。

這種幫助可能首先在藝術品鑒賞方麵實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王蘊紅認為,"人工智能能夠做到'見多識廣'和'是非分明'。"她舉了《我的前半生》中記載的著名的溥儀軼事。溥儀說王國維的古董是贗品,給出的理由很震撼,"我也不清楚你們鑒定那套技術,我隻不過察覺跟我家裏的不太一樣"。在王蘊紅看來,人工智能可以和溥儀有同樣的邏輯——見得足夠多,就能鑒別出藝術品的真偽。但她也表達了自己對人工智能介入藝術的更大的憂慮。她指出:"人工智能用大概率訓練的方法能否帶來藝術這種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原創'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過度訓練,從而產生大量的'藝術工人'。"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中,藝術將成為其最難接近的部分。"王蘊紅教授堅持看重藝術不可複製的原創性。但在人工智能席卷而來的當下,推崇創造性、獨特性和靈光一閃的藝術能否自外於這股熱潮呢?無論是如今的被動輸出,還是未來通過持續深度學習可能實現的人工智能的主動表達,"藝術家要保存人類的創造力。"劉燕認為。

(科技日報杭州7月23日電)

相關文章
三星Galaxy S8 Active高分辨率諜照曝光2017年07月30日
聯想新機K8 Note即將發布:搭載聯發科X202017年07月29日
仍未回來 賈躍亭在美國再次現身2017年07月29日
漢能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 售價1390元/平米2017年07月29日
長壽秘方?日本百歲醫學先驅稱不要退休2017年07月29日
[觀點]收購特斯拉可改觀蘋果的自動駕駛計劃2017年07月29日
CRISPR 專利戰最新回合:加州大學轉戰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2017年07月29日
訂單量達到50萬輛 特斯拉要如何解決產量問題?2017年07月29日
穀歌加快核聚變研究 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還遠嗎2017年07月29日
蘋果更新Xprotect防新型惡意軟件變種2017年07月29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