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

人類壽命上限是115歲?五國研究團隊齊刊文質疑 或能到150歲

據澎湃新聞6月30日報道,美國一篇聲稱人類自然壽命的上限是115歲的文章,齊刷刷地遭到了五個來自德國、丹麥、荷蘭、英國、加拿大的研究團隊的質疑。6月28日,這五篇質疑文在《自然》期刊上在線發表,駁斥了原論文的結論,認為其數據難以令人信服、存在循環論證等嫌疑。原論文也是刊發在《自然》期刊上。

其中一篇提出質疑的論文作者甚至將原論文稱為"在《自然》雜誌見過的最糟糕的論文"。

同樣強硬的是,原論文作者、美國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遺傳學家揚·維吉(Jan Vijg)領導的研究小組在5篇質疑文中逐一進行了反駁,認為質疑文是對他們研究的"吹毛求疵"和"曲解",堅持原論文的結論是可靠的。

"我認為最終還是要讓數據本身說話,它們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揚·維吉暗示,可能因為自己的統計學結論給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信息——任何事物都指向有極限的壽命,所以招來諸多批評聲。

目前,一對五的科學爭議似乎並沒有讓任何一方說服另一方。

哥本哈根大學助理教授Maarten P. Rozing是其中一篇質疑文的通訊作者,他對英國《衛報》表示,他不僅不相信存在一個限製人類壽命長度的"生物鍾",而且認為衰老越來越可能被人類所逆轉。

但揚·維吉將沒有壽命極限的想法和悖論相提並論。"他們想設計一些模型,來證明極高壽者的死亡率會逐漸下降。這比科幻小說還糟糕。"他對《衛報》表示。

澎湃新聞就該爭議詢問國內研究人類衰老機製的學者,其表示,目前尚且無法證明孰對孰錯,沒法置評,需要科學家進一步消化和研究。

原論文:1995年後,每年最長壽者的存活年限穩定在114.9歲左右

2016年10月,揚·維吉小組的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上,因為具有話題性,隨即成為了全球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隨著醫療衛生、食物的改善,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百歲人瑞(年齡100歲以上的人)已經不再是"神話"。

當人類在設想如何通過日益發達的醫療技術延續長壽"奇跡"時,揚·維吉小組的統計學報告無意是潑了一盆涼水。

起初,他們在彙集40多個國家數據的"人類死亡率數據庫"中發現了一個趨勢:老年人的存活率在1980年之前不斷提升,但在1980年後,99歲以上的老人戰勝"死神"的勝算就不再大幅增加了,似乎進入了一個穩定期。

進一步,他們分析了"國際長壽數據庫"中"每年報告最高死亡年齡"這一項數據,時間跨度為1968年至2006年,所選樣本為法國、日本、美國和英國這4個百歲以上老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他們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初,最長壽者的存活年限不斷增加,但1995年左右就進入"穩定期",最長壽者的死亡年齡平均保持在114.9歲左右。

表格表格截圖

根據"國際長壽數據庫"中"每年報告最高死亡年齡"(1968年-2006年,法國、日本、美國和英國),揚·維吉團隊認為,1995年後,最長壽者的存活年限進入"穩定期"。

其中也有一些特殊個例,比如目前記錄在案最長壽的人瑞是法國老太讓娜·卡爾芒,她在1997年逝世時已經122歲。但揚·維吉小組認為,這是離散個例,人類的自然壽命極限應在115歲左右。

5篇質疑文:人類壽命的"天花板"不會止步於此

和揚·維吉小組的篤定不同,5個發表質疑文的研究團隊認為,揚·維吉小組提出人類壽命存在"天花板"的說法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退一步講,5個進行反駁的研究團隊認為,人類自然壽命極限不會止步於115歲。

作為其中一篇質疑文的通訊作者,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Siegfried Hekimi認為,根據揚·維吉小組所使用的數據,多種不同的壽命極限趨勢模型能推演出來,並不單一指向1990年中期後人類最高壽命開始"原地踏步"這一結論。

表格截圖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Siegfried Hekimi在質疑文中指出,根據揚·維吉小組所使用的數據,多種不同的壽命極限趨勢模型(圖a,b,c)能推演出來。

相反,Hekimi提出,在一種統計得出的假設裏,人類壽命會持續穩步走高,到2300年最高壽命者也許能活到150歲。

在對數據的處理上,Hekimi認為,揚·維吉小組犯了循環論證的大忌。在他看來,揚·維吉小組的分析是基於視覺的審查,是因為看到1995年之後有平穩趨勢,才將1968年至2006年的時間段以1995年為分割線,劃分為兩段。

"他們以為自己找到一種符合數據走向的模式了,於是就提出一套解釋這一模式的理論。後來他們發現數據和這套理論的確相匹配,那是當然了,因為理論從數據中推演而得,又用同一數據驗證理論。"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博士生Nick Brown是另一篇質疑文的作者之一,他持有和Hekimi類似的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在統計中,對一串數字序列進行分割,有時會出現誤判總體趨勢的問題。在總體上升的趨勢中,分割的做法可能會過度凸顯一些原本暫時的"穩定期"甚至"下降期"。

麵對"循環論證"的質疑,揚·維吉小組的回應是,他們並不是通過同一個數據庫來提出假設又驗證,實際上是分析了兩個獨立的數據庫。

"不得不說的是,在統計學裏眾所周知的是你可以看數據。"揚·維吉說:"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統計學家不願意看數據,因為覺得這不客觀。但這種想法過去幾十年裏已經改變了,人們意識到,你就應該看數據,進行推導,然後進行驗證。"

(澎湃新聞記者王盈穎)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家開發出生理鹽水"驅動"的可植入柔性電池2017年08月13日
由食用油製成的聚合物可以吸收汞汙染2017年08月12日
科學家發現史前哺乳動物南非麝足獸長相怪異的原因:喜歡用頭部撞擊對手2017年08月12日
新喀裏多尼亞島上的龜頭海蛇進化成純黑色 以去除體內汙染物2017年08月12日
哈勃望遠鏡拍攝小型星係NGC 5949壯麗照片2017年08月12日
"好奇號"五歲了 可它再沒唱過《生日快樂》2017年08月11日
俄羅斯的反射鏡衛星未能成功部署反射鏡2017年08月11日
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動物露真容,化石就保存在北京2017年08月11日
世界首批對器官移植無"毒"活豬誕生2017年08月11日
新型HPV疫苗可以預防大約93%的宮頸癌2017年08月11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