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鄭州有200萬人假裝愛看《中國新歌聲》……


驕者難久,恰如春宵一夢;猛者遂滅,好似風前之塵。"新歌聲"終於還是從"誰沒看啊"變成了"誰還看啊"。


記得6年前的夏天,我們見證了一個中國綜藝史乃至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劃時代奇跡。那也是繼《快樂女生》之後第一個真正的現象級節目——《中國好聲音》(現已因授權問題更名為"中國新歌聲")



"滋"一聲噴氣轉椅子、"I Want you"、"選我選我選我"、"今年我有32場演唱會"、華少的"中國好舌頭",在彼時都成為老少鹹宜的談資和話題。網劇、文案、惡搞視頻、商業營銷,也都樂意取材於此,想搭一班順風車,蹭點傳播紅利。選手翻唱歌曲登上各大音樂排行榜,大批歌迷和原唱黨展開曠日持久的孰高孰低的爭論。他們同時成為商演的寵兒,一人為首,三五成群便能Hold整場市級演出,哪怕是"一首鮮吃遍天"都被謬讚成經典的"代表作。"


曾盼他基業長青。可怎想隻六年,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它竟變成了一檔周傑倫和陳奕迅兩人聯手都無法挽回的夕陽節目。


▲新歌聲第二季首播收視率2.604,比起去年第一季首播的3.843下降明顯。第二期收視率為2.377。暫勝於基數,緩敗於趨勢。



六年了,大多數人和我一樣,"終於"放棄了中國新歌聲。而一檔節目的衰落,必然是基於自身的"不作為"以及觀眾的"不待見"。新歌聲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它沒有針對疲憊厭倦的觀眾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改變,反而盲目樂觀自信的認為觀眾依然享受其中。


於是,我有這樣7個問題想要問新歌聲。先遑論好聲音好不好,這新歌聲"新"在哪兒能不能給我說清楚。



一、已經六年了,為什麼那英每年都在?


這個節目學員一茬又一茬,導師一撥又一撥,名字主持人改了又改,讚助商換了又換,可偏偏就是那英每年都在。而她又恰恰是口碑最差的導師。"那英滾出好聲音/新歌聲"的呼聲從來就沒斷過。我們無意忽視其歌壇地位或是音樂成就,隻是這節目,她真的是格格不入。也難怪網友有"最該走的卻留了最久"的不滿。


我不討厭那英,但新歌聲裏的那英我一點都喜歡不起來。可以這麼說,那英到現在幾乎沒給出任何有營養的點評。每次各導師就樂理部分侃侃而談時,她都是三緘其口。尷尬的讓人心疼。



而她的點評套路翻來覆去一個樣:


"你唱的真的是太好了!我喜歡你的聲音"、"我是女導師,我會讓你演唱更細膩!"、"你喜歡XX是嗎?我跟他是好朋友。"、"唱情歌,你來我這裏就對了。"、"你要知道,上一季的冠軍梁博/張碧晨/張磊是我組裏的。"、"你喜歡說唱,我去年有個學員叫萬妮達。" 


而她最經典的動作,就是麵露難色,糾結著挫著按鈕,似按又非按。而且最後肯定不按。不想按就安安靜靜聽,別渾身上下戲那麼多。




2、導師完全搶了學員的戲,你們是不是真的沒招兒了?


從開播第一期長達半個小時的導師大彙演,到時時刻刻穿插在節目中的周傑倫陳奕迅"互懟",再到第二期主推的意在打造人設的"陳二萌"形象,節目組急於消費導師以快速獲取關注的醜陋吃相,好像絲毫不打算掩飾。導師被頻繁推往舞台中央,這正是典型的焦點失衡。因為正常狀態下,選手容量顯然要比導師表演更重要。這無疑暴露了節目核心競爭力的衰頹。



Eason的加盟,完全就是頂著"力挽狂瀾"期望的"救場",而非是錦上添花與共享其成。看得出,陳奕迅在很努力的付出和適應,甚至呈現出了比其他節目更好的綜藝狀態。但積重難返下,一切隻是徒勞。"陳奕迅+周傑倫+劉歡"這套紙麵上的豪華陣容,似乎已經摸到了華語樂壇的天花板,名氣、音樂性、曲風和唱法差異樣樣都有,看似互補且無可挑剔。


但這組被視為救命稻草的組合並沒有產生很好的化學反應。整個節目一團和氣,四平八穩,像個悶葫蘆。即使到了對戰環節,我也不期待什麼"戲劇性或及衝突"。沒有任何越界或不妥的話,大家在安全線內,相敬如賓的開著體麵的玩笑。可能是三位導師的層次和高度都太統一了,也使得他們的形象過於正統。沒有起伏,也沒有錯落感。就像"三叉戟",先要有根出挑的尖頭,才能產生靈活變化的攻擊性,否則是隻能是笨拙的直來直去。



於是,我們有這樣的感覺,節目很有序,但並不好看。想想之前吧,哈林可以帶來純熟的控場,時常來那麼幾下老不正經的點到為止的"diss";汪峰自帶"槽點黑料",有他在好似有說不完的梗;楊坤透著股直男的蠢萌勁兒,還樂於自嘲自嗨,很接地氣。現在呢,雖然大家都在奮力的配合演出,但總能感到吃力和不自在。


說到這,我突然有點懷念汪峰。懷念他的"情商低"、"耿直"和"搞事情"。欣賞他那股一旦認真起來,不和稀泥,不做和事佬,甚至不怕翻臉的勁兒。


正是因為他,我在這個節目上看到了除了精彩、有趣、可愛之外,一些真性情的東西。



▲汪峰因為不滿比賽結果,在錄製現場對媒體"發飆"時說的話



3、新歌聲,你知道你的對手現在有多強嗎?


今夏的音樂綜藝異彩紛呈。和新歌聲同檔的有《快樂男聲2017》、《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新歌聲與之一比,成了口碑墊底的戰五渣。


節目雖然冠之以"新",卻一成不變到令人發指。像不知有漢不論魏晉的老工匠,按照既有的模式修補和打磨。可是,綜藝並不是手工藝品,它的翻新速度比那翻書還快,一個小周期,就已天翻地覆,已經六年,必然白雲蒼狗。


▲中國有嘻哈被調侃中國首檔盲人節目


可怕的是,新歌聲依然沿襲著原來的路數向前走,不問歸處。


即使沒有了轉椅,為了延續傳統,導師依然卡在一輛小車上不能動。


問的問題依然那麼弱智,"你為什麼來到這裏?"我當然是想紅才來這裏啊。


選手演唱上也是套路滿滿。哪裏高音推一下,哪裏技巧秀一波,副歌怎麼處理最討喜,哪句換個強調。不專業的選手偷瞄導師時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一切。


製作上也實在難以想象,一檔延續6年成熟度那麼高的節目,剪輯和編排還是那麼行活兒和缺乏靈性。


▲無論剪輯還是後期,快男都要秒新歌聲十條街


當《快樂男聲》拿團滅危機、《中國有嘻哈》拿Hip-HopMan疑似淘汰作結時,新歌聲依然沿用那麼庸常而倉促的結局。


當《快樂男聲》直接把選手之間的矛盾拿到台麵上講,當《中國有嘻哈》任憑"underground"和"idol"之間的矛盾自然激化。隻有新歌聲依然堅持夢幻,拒絕真實。依然彌勒佛似的笑嗬嗬,一片祥和。




你所以為的,已經不再是觀眾真正想要的。忠告新歌聲:不要太講求工整,該丟的就丟。少些模式化,多點設計感。


目前來看,在製作上,我絲毫無法覺察新歌聲的誠意。看看這潦草粗糙的片頭剪接吧。




旁白還興奮的說"'戰旗和戰徽'成為第二季新歌聲的一大亮點"時。如果這都算值得拿出來說的亮點,我真心覺得這節目快完了。




至於什麼不明所以稀裏糊塗的賽製,"魔鬼六次方循環大逃殺"。我看了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有點想笑。


這跟把"煎餅果子"叫成"吮指珍萃蛋香可麗餅"有什麼區別。



4、都這時候了?還愛講故事?還想扯大旗?


這節目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回避不專業,隱藏不合理,壓製娛樂性,全力突出"偉光正"的形象。具體說來就是愛講故事,愛扯大旗。


音樂結緣,舞台求婚,北漂逐夢,獲得理解,這些都太simple。


更有一些高帽子盡往頭上扣。什麼振興華語樂壇、推廣小眾音樂,華裔故土尋根。一開始這些大餅還真是能唬人,可之後就露出了博而不專的毛病。振興華語樂壇沒見著,涼茶倒是幫著賣了不少。推廣小眾音樂努力多年未見成效,人家一檔《中國有嘻哈》就搶了鍋碗瓢。接下來要是再有"中國有爵士","中國有民謠",新歌聲可以直接打出GG了。一大堆海外歌手也圍著節目轉,突出一個"我的中國心",用R&B;改編一首老歌就要說什麼"讓世界聽到咱中國的音樂"。



可關鍵是,節目打出了洪亮的口號,卻從來不交代怎麼落地。更說不明白是根據什麼標準選出什麼樣的人。


評判規則不明確,這就導致選出的歌手帶有隨意性。所以,說是選秀,其實就是一檔自詡有振興華語樂壇的使命的徹頭徹尾的娛樂節目。可真把它視作選秀,之後又沒有配套和培養和包裝路徑。選手遲遲難褪去導師給予的標簽,很長時間內都要被稱為XX隊學員,XX組冠軍。再看看像梁博、張碧晨、袁婭維等好聲音的冠軍或熱門選手,也還要去《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加冕",以完成走向大眾那"驚人的一躍"。



所以,關於振興華語樂壇,我很懷疑節目組初心已失或者壓根就沒有過初心。



5、整個中國,當真已經找不到人了嗎?


本季節目似乎迎來了播出以來的最大危機:選手斷層


以前節目往往是先聲奪人。前兩期的實力選手非常密集,不少甚至會讓人大呼"有冠軍相"。可如今,沒了眼前一亮,第一期勉強靠眼淚和情懷記住個葉炫清,到頭來卻發現是個選秀"回鍋肉"。



人們看節目,不再被演唱吸引,而是不斷的"挖墳":低配版吳莫愁、模仿張碧晨、這個聲音和周深還有差距。這種"憶往昔",恰是選手水平乏善可陳的佐證。整個節目無疑已經過了拋物線的頂點。


觀眾口味越發挑剔、越發刁鑽,已經是不可扭轉的常態。毫無疑問,節目組沒有跟上快速迭代的步伐。


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不是沒人了,還是沒人願意再和你玩了。



6、為什麼我不再關心新歌聲了?


在注意力快速轉移,趣味快速演變的互聯網時代,6年是一個漫長的單元。這期間,新信息、新媒介、新形式,送往迎來,快速衝刷著頭腦。向"開眼看世界"的觀眾強求初見時的"驚為天人",簡直是不切實際。原先的繁複,已經成為如今的赤裸裸,人們的維度上升,套路被戳穿,忽悠被化解,一覽無餘,波瀾不驚。新歌聲卻依然悶聲做著"啃老族"。


中國新歌聲依然還在選人分人環節之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導師依然花招頻出的拿學員當寶貝。依然放著緊迫的音樂,依然給選手麵部手部特寫以凸顯緊張感。依然要把四位導師從頭到尾誇一遍以突出糾結。依然自信滿滿的在此處插播廣告,相信人們會耐心等待結果。但尷尬的是,曾經最煎熬的就是搶人環節,如今變成了愛誰誰,愛咋咋地,興趣也越來越淡薄。



節目似乎斷開了與觀眾之間的聯係。觀眾再也不休戚與共了,再也不較真,再也不為誰惋惜了。


首先,各種爭議的評判,頻頻傷透了觀眾的心。盡管以專業性粉飾,但所有人意識到節目方似乎並沒有一套讓人信服的晉升規則(上一季首輪淘汰的人屈指可數)。最大的看點"盲選轉身",也已變得十分廉價(新一季把未晉級選手集合到"一起拚時刻",懸念進一步被剝削)。對於選手日後的發展似乎也處於聽天由命、看人造化的初級階段。既然節目像割草一樣毫不珍惜遴選出的成果。那麼普羅大眾又跟著起什麼哄呢?有多少人甚至都記不清去年的總冠軍是誰。當年度冠軍都庸常到籍籍無名,其他低層次的淘汰又有什麼值得惋惜的呢?



一檔競演節目,不僅少了共情的聯係和猜測的樂趣,更沒了不忿的質疑和爭議,簡直就像被老虎被抽了筋。



7、新歌聲,六年,你有明確的定位了嗎?


新歌聲有時候像"故事會",打雞血,喂雞湯,談夢想。


有時候又像"非誠勿擾"。我上台,你爆燈。那些鐵定晉級的,節目組還專門給拍VCR記錄生活和成長。上台前還要對著攝像機給自己加油,告訴自己是最棒的。經過緊張糾結的選擇,最後皆大歡喜。跟導師擁抱,接下來再擁抱家人,並發表幸福的感言。



新歌聲根據曲目硬生生的把節目割裂成許多小塊。除了基本線,剪輯上完全沒有多餘的編劇思路和邏輯線條。前麵拋出的東西,後麵一個都接不住,最終置之不理。不串聯不呼應。恰似CCTV音樂頻道循環往複的金曲欣賞節目。


新歌聲的造星模式,更是逆時代之潮流。最後的專業評審舉牌計票環節,毫無生氣,有時候甚至會有點"青歌賽"的影子。



總之,中國新歌聲就一直在專業嚴肅權威和音樂休閑娛樂之間徘徊遊走。





如同好聲音的出世是中國綜藝之幸,新歌聲的隕落恰恰也是中國樂壇之幸。擦去粉飾,踢掉招牌,這就是一檔靠慣性支持的雞肋的水平參差不齊的金曲翻唱彙編。而當它不足以掀動話題,"填充談資"這一最後的觀看理由也已經不複存在。出道即巔峰,依然是爆款綜藝繞不過的宿命怪圈。


曾經的劃世紀,如今的大傾頹。但在中國,仍有幾億人假裝愛看新歌聲,原因恐怕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


可能再過幾年,新歌聲就像暑期必放的《還珠格格》那樣,隻是有人播,卻再也沒人看了。




-END-



文✎ 豫弟


About Us


更懂河南  更懂你

發生在身邊事,發聲在身邊



相關文章
"在一起"後絕不是隻能進不能退2017年07月27日
【教程】如何正確使用和維護電池?手機、相機、筆記本通用2017年07月27日
孫正義最新預言:巨變即將到來,感覺睡覺都是浪費時間2017年07月27日
【CHRC分享活動】20170802-北京-管理培訓生招募與培養論壇2017年07月27日
沈從文:李白的胡子應該是翹翹的!2017年07月27日
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2017年07月27日
蒙牛、旺旺、可口可樂集團要做同一款產品!到底誰能贏?2017年07月27日
"我愛生活,我愛加班"2017年07月27日
好久好久沒看過這麼好的懸疑片了2017年07月27日
重回侏羅紀,你能跑贏霸王龍嗎?2017年07月2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