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做一道很難很難的曆史題,學霸or學渣?立馬見分曉!(一定要使出洪荒之力哦!)
題目如下:
請問:在中國曆史上,哪些皇帝曾登上泰山封禪?
讀完題目
學渣們的表情是這樣的:
學霸的表情當然是這樣的:
你是學霸還是學渣?反正我是後者⊙﹏⊙‖∣
1
泰山封禪的皇帝們
好了好了,公布答案:
一般的說法是,有六位皇帝曾登上泰山封禪,分別為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史記·封禪書》援引管仲說法,認為春秋時期以前,封禪泰山的就有七十二家,而管仲所知道的就有十二人,比如無懷氏、神農、炎帝、顓頊、堯、舜……由於年代久遠,這些人是否真的封禪難以確定。那泰山封禪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封建帝王親臨泰山及附近的小山,舉行祭祀天地的活動,向老天爺彙報執政的成果。在山頂築壇祭天稱為"封",在附近的小山築壇祭地稱為"禪"。
封禪是許多帝王夢寐以求的事情,但真正成行的不過寥寥數人,為什麼呢?
因為封禪不是買菜,想去就能去。《史記·封禪書》開篇第一句便有說明:"自古受命帝王,曷嚐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長話短說,就是封禪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受命於天、祥瑞出現、文治武功、道德高尚,最後還要有時間舉辦典禮。像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海清河晏、政績卓著幾乎是標配了,祥瑞比較簡單,造造假就ok了。
(泰山)
所以人們看名單的時候,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沒什麼異議,認為理所當然。等看到唐高宗,心裏不由一驚:竟然有他?再看到宋真宗,內心徹底崩潰:竟然還有他?其實許多人讀看到這裏都會產生疑問:為什麼是唐高宗封禪的泰山,而不是他的爸爸唐太宗?相比於前者"懦弱"、"昏庸"的罵名,李世民似乎更有說服力。實際上,李世民也想去泰山封禪,群臣也多次上表。隻是過程一波三折,最後不了了之。這樣的情節唐朝和宋朝非常相似,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宋太宗)想去沒去成,第三代皇帝成功實現。
那麼李世民未能成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他究竟差在哪裏呢?讓我們來來看看。
2
無法成行的原因
貞觀五年正月,東突厥已平。趙郡王李孝恭等人請求封禪,李世民不許。
貞觀五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上表請封禪,又不許、
貞觀六年,群臣毫不氣餒,再度請求。李世民說:
"卿輩皆以封禪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給人足,雖不封禪,庸何傷乎!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後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後可以展其誠敬乎!"
讀完太宗皇帝的口諭,不少吃瓜群眾會想:李世民真是看透了封禪,他說隻要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不就可以了,幹嘛要去封禪!還有,想要祭天祭地,哪裏不可以祭,跑到泰山就顯得更有誠意?實在是高風亮節,不圖名利。可實際上呢,這隻是說辭而已,封禪和勸進有時候非常相似。如果群臣一上表就準奏,顯得李世民蓄謀已久、急不可耐,求之不得;多推辭幾次,謙虛些,我是架不住群臣的"猛烈攻勢",不得不答應的。就能在封禪的同時,贏得好名聲,名利雙收。有點像後來趙匡胤對石守信他們說:"你們貪圖富貴,擁立我為皇帝。"說的他不想當一樣。
果然,群臣"不依不饒",再度請求,李世民一看,謙讓了四次,可以了,決定準奏。突然,一個人的出現壞了唐太宗的好事。誰呢?猜都猜的到:直言敢諫的魏征。滿朝文武,隻有魏征和皇帝唱反調,其他人全都同意了。見狀,李世民開始質問魏征:
"你不想朕去封禪,是朕的功勞不高嗎?"
"高了!"
"德行不夠?"
"夠了!"
"天下沒有安定?"
"定了!"
"四夷沒有臣服?"
"服了!"
"莊稼沒有豐收?"
"收了"
"符瑞沒有出現?"
"現了"
"那朕為什麼不能去呢?"
隨後,魏征道出了真正原因,李世民無言以對:
"今自伊、洛以東至於海、岱,煙火尚希,灌莽極目。"
歸根到底還是錢的問題,唐太宗不比隋煬帝、清高宗,他接手的是個千瘡百孔、蕭條破敗的江山。隋末戰亂後,山東地區經濟凋敝,人煙稀少,封禪好比千後的奧運會,規模浩大,勞民傷財在所難免,不堪重負的老百姓肯定會揭竿而起。
三十年後,李治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增加多少戶口?"
答:"十五萬"。
李治又問:"隋朝時有多少戶口,現在又有多少?"
高履行說:"隋開皇中期有八百七十萬戶,如今隻有三百八十萬。"
永徽年間尚且如此,那麼貞觀六年,政府掌控多少人口便可想而知了。為了黎民百姓,為了家鄉父老,魏征必須站出來反對皇帝,即使他看起來很不"懂事"、很不"合群"。
再說封禪也不是大唐一國的事情,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會應邀參加。等他們來到山東地區,還不得大開眼界,天哪,原來大唐這麼窮,表麵看:strong,仔細看:虛胖。這個時候不趁機南下,更待何時?如果百姓生活富裕,封禪能起到秀肌肉的作用;反之,則暴露我放虛實,刺激鄰國進犯。李世民聽後認為很有道理,加之河南、河北好幾州洪水肆虐,於是停止封禪。
(啟蹕回鑾圖)
此後,李世民並沒有打消封禪的念頭。貞觀十五年,時機好像成熟了,當年田舍翁魏征不是說經濟不行嘛,現在將近十年過去了,老百姓的生活應該有所起色。於是下詔:明年二月封禪泰山。五月,並州父老聞訊來到皇宮,請皇帝封禪完泰山,記得回晉陽看看,那是當年起兵的地方,衣錦還鄉,人生一大美事,李世民欣然答應。可這回運氣欠佳,不久,太史令薛頤發現天象異常,"未可東封",李世民隻好放棄。既然是封禪,告訴老天爺在你的統治下,中國哪裏哪裏好,現在上天示警,當然得乖乖聽從。邊塞上,唐軍與薛延陀戰事已開,在這樣的背景下,封禪也應該停一停。
貞觀二十二年,行將就木的李世民依然對封禪念念不忘,可還是夭折了。他的身體很不好,興建玉華宮已經勞民,河北數州又發大水,薛延陀部落急需安置:各方麵原因接踵而來,唐太宗的美好願望終歸破滅,貞觀二十三年,他在遺憾中離開人世。
3
泰山封禪,好處多多
乾封元年,唐高宗封禪了泰山。年份選的特別吉利,公元666年,三個六,六六大順。李治當然不知道是666年,他隻知道大唐的乾封元年。此時的李治已經開創過"永徽之治",對外戰爭又屢屢取勝,滅西突厥、百濟,平蔥嶺、鐵勒九姓,三年後,又派李勣蕩平高句麗,高宗時的疆域麵積是整個唐朝290年最大的。加上最近幾年豐收,鬥米僅需五錢,內外條件都適合封禪。通過封禪這個舉動,唐高宗向世人表明自己是個有成就的君王,在我的統治下,大唐人煙阜盛,經濟發達,國家安定,萬國來朝,正因為做到的人少,故封禪含金量高,能夠提升曆史地位。老百姓看到皇帝封禪,自然會增加對大唐、對李治的認同感:哦,原來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生之年能碰上皇帝封禪,忠誠度提高了。
而且封禪對老百姓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好處,那就是大赦天下,緩和社會矛盾。李義府當時被長期流放,現在皇帝封禪了,他應該被赦免了吧,然而並沒有,他不幸地成為例外:"惟長流人不聽還",就你這種人無法享受封禪帶來的福利。聽到這句話,李義府仿佛受到一萬點傷害,自漢光武帝以來,就沒有皇帝登上泰山封禪,幾百年一遇的事情都被我碰上了,可依然不能赦免罪行;看來呀,這輩子永遠回不了長安咯。俗話說:"哀過莫大於心死",小李此後整日鬱鬱寡歡,憂憤而亡。朝中大臣聽說李貓死了,歡呼雀躍,心中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在野的人才、朝廷的官員也可以享受封禪帶來的福利。貞觀十五年,李世民發布了《求訪賢良限來年二月集泰山詔》,它要求各地官員在明年二月把這些人送到泰山:"可令天下諸州,搜揚所部,士庶之內,或識達公方,學綜古今,廉潔正直,可以經過佐時,或孝悌淳篤,節義昭顯,始終不移,可以敦風勵俗,或儒術通明,學堪師範;或文章秀異,才足著述,並宜薦舉","庶獨往之夫,不遺於版築;藏器之士,方升於廊廟"。
封禪當天,全國賢良齊聚泰山,如果表現優秀,沒準可以脫穎而出,扶搖直上;就算沒入皇帝法眼,這也是拓展人脈的好機會,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彙聚一堂了,微信朋友圈多加十幾個好友也是不錯的。對於官員來說,封禪會帶來直接的好處:"文武三品以上賜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階",本來加官進爵要嚴格按照考評製度,有多少功勞就加多少,現在封禪特殊時期,也就破例了,這對官員來說是天上掉餡餅。怪不得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請求皇帝封禪呢!要是沒好處,誰會那麼瘋狂。
(蔣介石遊覽泰山)
大家都能從中獲利,但封禪的花費也絕對是天文數字,光看規模就知道:"從駕文武儀仗,數百裏不絕。列營置幕,彌亙原野。東自高麗,西至波斯、烏長諸國朝會者,各帥其屬扈從,穹廬毳幕,牛羊駝馬,填咽道路。"隊伍綿延數百裏,這得動用多少人馬;波斯、高句麗等國使者遠道而來,不得好吃好喝送好禮。一下子皇帝帶來這麼多人,途經州縣的百姓疲於應付。對於這些問題,李治有考慮,他要求節儉:"來年行幸岱宗,州縣不得浪有煩憂,其水淺可涉,不可繕造橋梁,所行之處,亦勿開道路。諸州及寺觀並百姓不得輒獻食。"盡量少擾民,少鋪張浪費。
4
唐高宗的封禪
李治的封禪有一個創新的地方,祭地時,由武則天亞獻,越國太妃燕氏終獻。一開始有關部門安排公卿充亞獻、終獻,壓根沒武皇後什麼事,但武皇後不想放過提升自己的機會。她上表說祭地的時候,由太穆皇後、文德皇後同配,可她們都是女性祖先呀,所以讓男性公卿們行亞獻不大合適,誰合適呢?當然是我這個母儀天下的皇後了,以前沒有侍奉過婆婆,挺可惜的,請允許我率領六宮內外命婦參加禪禮,唐高宗以為然,批準了。武則天是皇後,全國最有地位的女人,那燕妃是什麼情況呢?貞觀年間,燕妃的封號是德妃,地位僅次於長孫皇後、韋貴妃、楊淑妃,本來朝廷是準備讓韋貴妃終獻的,因為太宗在世的嬪妃中,韋貴妃的級別最高。不幸的是,韋貴妃走到洛陽就一病不起,赴了黃泉,本來封禪的衣服都替她準備好了,現在隻能放在靈前供奉,按照地位往下排,楊淑妃已死,終獻者當為燕妃。
祭地時,皇帝首獻後,大臣們紛紛回避,宦官拉上錦繡做的帷幕,武皇後率領命婦們出場,皇帝的妃嬪,外人是不允許隨便看的。武則天此舉提高了聲望,爭取到了男性公卿擁有的特權,這對她的政治生涯當然是有利的。同時,這也是唐高宗首肯的結果,兩年前,上官儀想衝擊武皇後和太子李弘的地位,被唐高宗誅殺,事後,他與武則天合稱二聖,如今封禪時再讓皇後亞獻,二聖格局更加穩固。李治在向所有人傳遞政治信號:朕可以讓皇後在國家最高級別的典禮上行亞獻,說明對皇後高度信任,你們那些反對派不要再有非分之想。武皇後穩了,需要她輔政的李治地位就更穩。權力掌握在夫婦二人手裏,不至於旁落。
(泰山)
針對封禪的意義,李治說過這樣一段話:
"升中大禮,不行來數千載,近代帝王,雖稱封禪,其間事有不同,或謂求仙克禮,或以巡遊望拜,皆非崇祖業,近在隋朝,喪亂最甚,老小填溝壑,少壯染兵鋒,高祖發自晉陽,撥亂反正,先朝躬懷甲胄,讚成大業,掃除氛祲,廓清區宇,遂得四海宅心,萬邦仰化,朕丕承寶曆,十有七年,終日孜孜,夙夜無怠,屬國家無事,天下太平,華夷乂安,遠近敦睦,所以恭親展禮,褒讚先烈,情在歸功,固非為己,遂得上應天心,下允人望。"
李治批判了秦皇漢武,他說:以前有些帝王啊,也去封禪,可他們封禪是為了什麼呢?有的為了求仙,想長生不老;有的是為了巡遊,想娛樂身心。相比之下,隻有我朝的封禪最高大上,是為了褒揚救民於水火的高祖、太宗皇帝,並不是為我自己。此番言論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麵,秦皇漢武的封禪不隻是為了求仙巡遊,他們還可以體察民情、穩定地方;李治也不可能一點點點私心都沒有,就想著為祖宗長臉。
【投票】
【各抒己見】你認為最有資格封禪的統治者是誰?
【往期回顧】
這是#夢回初唐#係列第 47 期
上一期是:大唐 | 李賢是武後親生的嗎?李治剿滅太子黨的背後隱情
【參考文獻】
《史記》、《漢書》、《後漢書》、《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全唐文新編》、《宋史》
【可愛的作者】
作者新浪微博/博客昵稱:"高勝寒1995",裏麵有更多精彩文章\(^o^)/
時拾史事x道簡致遠推薦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二十萬慰安婦她們的命運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北京憑什麼統治中國六百年
混血選擇:做猶太人還是德國人
老公長得醜,大宋女人可以提離婚
專欄:西漢 | 三國 | 二戰 | 德國 | 魏晉 | 影視類 | 大明 | 波蘭 | 尚書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曆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30428330,歡迎喜歡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長按關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