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中國自治式水下機器人在南海開展首次試驗性應用

我國自主研發的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探索"號,24日在南海北部開展首次試驗性應用,預計水下作業時間20小時。24日上午8時,在"科學"號遠洋綜合科考船的後甲板上,科考隊員做好了"探索"號下潛的所有準備工作。"探索"號像一條大黃魚一樣靜靜停在甲板上,長約3.5米,寬和高約1.5米,四個紅色魚鰭狀的螺旋槳裝置分別位於它的"鰓"部和靠近尾部的位置。


船舶抵達指定位置後,科考隊員拉緊止蕩繩,甲板上用於起吊大型裝備的A架緩緩將"探索"號吊起,A架向外擺出船舷,並將"探索"號緩緩放入水中,科考隊員抽掉纜繩和止蕩繩,機器人開始自主下潛。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宏宇介紹,"探索"號進入水麵後就和母船之間沒有纜繩連接了,在水下按照預設程序自主工作。在首次試驗性應用中,"探索"號將在水下工作20小時,前10小時對地形進行聲學掃描,範圍大概是4000米×2000米,後10個小時進行光學拍照,航行速度稍微慢一點,範圍大概是600米×300米。

據了解,此次"探索"號對南海一冷泉區進行較大範圍調查後,科考隊員將確定有精細研究價值的點,再用"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開展精細調查和作業。自治式水下機器人和遙控無人潛水器的區別是:自治式水下機器人無纜,調查範圍較大;遙控無人潛水器則和母船之間有纜繩相連,可搭載作業設備較多,擅長開展精細調查和作業。

"科學"號正在南海執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係統物質能量交換"2017年南海綜合考察航次,"探索"號是此專項下,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製的水下自治式機器人,最大作業深度可達4500米。

(原標題:"探索"號自治式水下機器人在南海開展首次試驗性應用)

新華社"科學"號7月24日電(記者 張旭東)

相關文章
俄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2017年07月29日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第一顆係外衛星 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2017年07月29日
互聯網"太空競賽":中國版One Web加碼低軌衛星2017年07月29日
蜘蛛絲可以修複受損的神經和組織2017年07月29日
NASA:土衛六Titan可能存在構成生命的關鍵組成部分2017年07月29日
歐洲南方天文台VLT望遠鏡拍攝獵戶座星雲壯美景象2017年07月28日
"聯盟"號飛船將載三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2017年07月28日
瑞士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環肽可以令洗發水氣味持續24小時2017年07月28日
受鼻涕蟲粘液啟發研發的組織膠可以修補豬心和大鼠肝髒2017年07月28日
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開展基因編輯 CRISPR安全高效2017年07月28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